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在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下,对文化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政治,面向生产,进行教育上大革新。关于中学历史教材改革——砍、換、补工作,从我們学校来說,大致都作了。由于我們的水平限制,对砍、換、补工作,是并的多,砍的少,換、补的更少。开始做这工作时,我們的思想不够明确,把砍、換、补认为是为了減少課时,是为了适应勤工儉学需要的一种措施,而很少从为了提高教学貭量去考慮;經过教研組一再爭辯,对改革教材是为了提高貭量,这一点比較有了統一的、明确的认識。  相似文献   

2.
要促使历史教学为全国生产大跃进服务,革新現行历史教材,已成为每个历史教师的最重要課題。仅从上海来說,由于減少授課时数,和加强为生产大跃进服务,各校历史教师,都对現行历史教材进行砍、换、补、并的工作。应怎样进行砍、换、补、并的工作呢?各个教师的看法,就很大的出入了。例如,对于教材中的文化部分,有的主張完全砍掉不讲;有的以为它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应該并入上层建筑方面一起讲;也有的把中国历史中的各个朝代的文化,仅保留有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材采用通史体例,将政治、经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叙述,这对于中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是适宜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学历史教材中经济史的内容与政治、文化史的内容在教学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个中学历史教材中经济史教学的特殊规律。一、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经济史 1.经济史教材的编写方法在《中国历史》第一、二册中,经济史的内容约占四分之一,几乎每个朝代都谈到  相似文献   

4.
(一)在大跃进的形势中,給我們历史教师們带来了一个重大的課題,怎样克服历史課的脫离生产脫离实际的偏向呢?怎样进行教材改革,使我們的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呢? 在大跃进的形势下,不容許我們守旧不变,对于教材,我們要坚决地进行砍、补、换,使它更好地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为了使砍、补、換有所依据,首先需要明确历史課在大跃进时期为生产服务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毛主席指示我們:“我們的教育方針应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我們要結合历史史  相似文献   

5.
在現在大跃进时代,为了使普通中学的历史教学能够更好的为生产服务、为政治服务,許多学校对中国古代中世紀史提出了許多改革的意見,領导上也提出了大胆进行砍、换、补的号召,并提出了厚今薄古的原則,对原有教材的改革基本上已做到人人动手,校校改編,这真是个可喜的現象。在砍、补、换的过程中已出現了一些不完全相同的意見;有的主張中国古代中世紀史只要讲农民  相似文献   

6.
我担任《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的时候,面临着这样几种情况:一、课时太少。整个中国通史只有二百个课时左右,只比中学的历史课时多四分之一,同学们刚复习了中学历史考入高等学校,如果只是在中学历史教材的基础上讲得详细一些,那没有多大意义;讲得更广更深一些,时间受限;另讲一套,完全脱离中学教材,又不利于学生将来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因此得另辟蹊径。二、教学改革嚷了好多年了,核心是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历史课的传统教法是陈述式的,讲得再好不过是个高明的“说书人”,照本宣科更是浪费时间,学生能自  相似文献   

7.
吉宗礼 《青海教育》2007,(11):34-34
我从事中学历史教学虽然只有几年时间,但在内心深处感觉到,比较法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比较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情况下和不同历史环境中所具有的各种特征罗列出来加以对比。由于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多而繁复,而历史上的现  相似文献   

8.
改进历史教学,这一工作开始以来,各校对各年級的历史教材都进行了許多改革工作,并且将每周三課时的敎学时数改为两課时,大家都要求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但同时也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和困难。除处理教材的砍、換、补、并时,还有些問題需要討論外,相应地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就成为重要問題之一。特別是从每周三課时減成两課时后,考查人次、当堂巩固、課后作业等等,都成为具体困难的問題了。事实上,四十五分鈡内要讲清楚比原来多得多的内容,还要提問,更要当堂巩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課,經过不断的革新和吸取苏联先进經驗,制定了教学計划和敎学大綱,采用了新的課本,剷除了資产阶級反动史学的覌点立場而代之以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是,在目前大跃进的新形势要求下,尤其反映在历史教学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这一点上,却还有一段距离。上級領导提出号召,要我們大力开展勤工儉学或半工半讀。在授課时間上,由原来每周三节改为二节;在敎材内容上,亦要做砍、补、修的工作,来适应需要。这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然而,限于水平.要具体去做改动教材适应教学的需要,也确有困难。不过,目前形势不能等待,我們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中学世界历史的教学面临着一个“二多二少”的问题,“二多”是教材内容多、头绪多,“二少”是课堂教学时间少,学生课外复习时间少,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教师赶进度,走过场,讲得浮光掠影,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这种清况直接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其后果在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中已经反映出来了,即使是选入历史系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弱点。因此,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方面的教材,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进度,并且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为必须认真考虑和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师专历史教学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统一的教材。近年来,虽然开始着手编写专科教材,但大部尚未完成。因此,只好借用本科教材。本科教材多不适用于专科,因而就产生了一个如何使用的问题。有一个时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讲一套;二是照本宣科,完全按教材讲。这两种办法,其效果不用说自然都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临近岁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材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事情的起因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在2000年第6、7两期的《商榷与正误》专辑中刊登了23个省市数百名中学教师指出的现行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存在的错误问题469条,随后全国各大媒体就中学历史教材的错误作了报道,历史教材顿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继而人教社出来做了一系列表态和声明,并将相关报道定性为“刻意炒作”。顿时“硬伤”还是“皮毛”、“求真辨伪”还是“刻意炒作”、“误人子弟”还是“不会严重影响教学”成为了争论的焦点。对教材的质疑在所有学科中都十分普遍,为何这次由历史老师引发的“商榷与正误”会带来如此轩然大波,并将最后火力集中到了教材的编写体制上呢?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反映政治經济,同时又为政治經济服务。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适应着学校开展勤工儉学以来出現的新的情况的需要,改革教材使它能够更好地为生产和政治服务成,已为我們当前的迫切任务。四月二十八日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历史教学問題”編委会所举办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的座談会,在会上听取了不少同志发表关于对教材“砍、換、补”的意見,得益不少,但也觉得尚有一些問題是有值得商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探讨的新课题。目前正在进行的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讨论得比较活跃。从首都北京到遥远的边疆,不论是中学教师还是师范院校的教师以及教育科学研究人员,都踊跃参加了这场讨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教学通讯》、《黑龙江教育》、《南充师院学报》等二十一种杂志中,发表了五十多篇有关历史教学发展学生智能的文章。北京、上海、辽宁、广东、云南等省市的历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都召开了专题讨论会,专门就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进行探讨。二是讨论的问题比较广泛,囊括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各个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教学实践证明只抽象地承认上述这样一个观点,而不具体地去研究其内容的体系,并付诸教学,《教学大纲》提出的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任务,仍然是难以圆满完成的。我以为下述内容体系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教材中关于社会发展規律的论述,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因为讲清教材中有关方面的论述,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即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发展趋势都说明,人类社会一定要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要求教师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并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江苏省在新课改中使用人教版和人民版两种教材,如何在“一标多本”条件下合理使用教材去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广大中学一线教师来说,仍然是最大的挑战。当我们刚接触人教版教材时就被告知应兼顾人民版,目前新课改后的高考历史怎么考还不明朗,再加上受近几年江苏高考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影响,基于对以后高考的某些担忧,有的老师就把两种教材中不同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补充给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加法。如“百家争鸣”,人教版只是简单地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形成、影响,着重介绍了孔子、孟子、苟子的思想主张,对于其他各家只是点了一下代表人物,而他们的思想主张只字不提;人民版对儒、道、法、墨各家思想主张都作了详细的介绍。于是,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就补充了诸子思想。这种做法是否恰当呢?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一番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魏志红 《新课程研究》2009,(11):123-124
历史教学中导入法和结束语一直是每一个历史老师十分重视的问题。导入是始,结束是终。善始善终是每一位历史教学工作者所追求的。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每一节有若干子目将教材联系为一完整的体系,教材子目录的设置,目的是使教材结构清晰,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历史教学中的子目录之间的教学过渡问题,也就成了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运用了一定数量的歌谣 ,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正确合理地利用历史教材中的歌谣呢 ?所谓歌谣 ,指的是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 ,如民歌、民谣、儿歌等。歌谣的利用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利用得当 ,兴趣盎然 ,课堂教学为之增色 ;利用不当 ,就会偏离教材编写者的初衷 ,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述诸笔端 ,与同行共同商榷。歌谣相对于正文与插图来讲 ,数量并不是太多 ,笔者统计了一下 ,中学历史教材 (人教版 1 995年版 )一至四册中计有歌谣九首 ,但歌谣具有其…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科在教学上如何结合教育方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各校教师在学习教育方针后,都在努力改进教学,大胆革新教材和教法.我想在革新教材方面谈一点关于结合得不怎样妥善的事例,供大家研究参考.为叙述方便起见,引用"历史教学"1959年1月号刊登上海市新泸中学历史教研组的一文:"我校初一年级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方案",这篇文字值得注意的是第四部分,标题是"如何结合教育方针问题".  相似文献   

20.
"辩论课"是这样一种课堂类型:一个新课题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在教师指导下,用学生展开辩论的方法来进行;通过辩论使学生把所学历史知识与自己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达到提高认识提高政治觉悟的目的.辩论课要是运用得适当,教学过程组织得好,它可以促使课堂教学达到"三结合";并且会成为教学中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式.目前,许多中学历史教师都在运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收到了效果.下面谈一谈我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辩论课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