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有三咎文化形态;官方变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它们相互间在历史上具有复杂的关系,「它们在当代形成了新的文化冲突;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大生对市民性的突破,应充分理解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所做的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2.
“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如是说。真正的教育必然建立在教育信仰之上。因为有了这种信仰,教育者在付出时心里才会盛满爱和幸福;因为有了这种信仰,教育行为本身才会更加温暖,更加有激情,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凄美的信仰     
今天的天格外地蓝,蓝得有些空虚,甚至有些许虚伪,看着朵朵白云飘过,心里说不出的思念,一点点、一点点地将我包围……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物背后的精英文化蕴藏着先人的思想精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在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精妙绝伦的国家宝物中寻求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借助大众传播手段,《国家宝藏》转变了受众参与方式、拓宽了受众收看渠道并赋予了受众收视自主权,使得文博领域的精英文化一改往日高深、肃穆的姿态。节目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和技术性的特点与优势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与支持,成功实现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演变与整合。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是近年来颇有影响也颇具争议的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各种力量斗争、发言的文化空间。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及延续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在社会文化转型期间的种种困惑和矛盾。作为一个大众传媒时代广义的文学文本,《百家讲坛》栏目充分反射出当代中国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与融合、普通百姓对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羊群》是加拿大新移民作家李彦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从内倾式角度观察华人移民在移居地的宗教生活。通过塑造同是信仰基督教的华人教徒众生相,全方位展现华人移民在跨文化语境下所面临的信仰困惑和经历的文化震撼。从一定程度上看,对基督教文化的书写是加拿大新移民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7.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上一个独具个性的作家。发表的主要散文集有《我与地坛》、《自言自语》、《好运设计》、《史铁生作品集》、《答自己问》等。他的散文境界阔大,触及到了人本的困境和人类生存的命脉。与精神境界的阔大相适应,他的散文在艺术形式上也颇为大气,多有创新,不雕琢不矫情,自由灵动游刃有余,给读者留下了相当大的思考想像空间。  相似文献   

8.
以《心灵史》为标志,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从文化寻根进入到血缘寻根阶段。《心灵史》的杰出之处在于它对20世纪中国小说宗教母题叙事的发展,一方面,它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从文化比较中体现宗教价值取向的理念,使伊斯兰宗教文化第一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获得诗性的阐释与定位,另一方面,作者在叙述中的激情投入不仅体现了现代文学宗教母题叙事模式的扩张,而且体现了当代知识者对宗教价值取向自由言说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格非是中国当代文坛先锋派作家中非常独特的一位,著有《迷舟》、《褐色鸟群》、《风琴》、《忽哨》、《青黄》、《欲望的旗帜》等许多中、长篇小说。格非小说的故事情节有着迷宫一样的神秘色彩,格非小说的叙事是开放的,逃离客观秩序的,是自由自在地进入创作主题的内部的;而作为小说外部表现形式的语言,也有其独特的风格。格非小说的语言支撑着其叙事的框架,具有诗性的感觉、深刻的表现力、生活的哲理性,处处彰显着其语言的艺术魅力。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格非小说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0.
《拯救与逍遥》是一部关于比较文化的著作,刘小枫以其敏锐、深刻的洞察力,犀利优雅的文笔,向我们展现了中西方诗人迥然的生活态度和情怀气质。一、无奈的生命绝唱——"天问"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带来了哲学的繁荣,对中国文化有深刻影响的"孔孟"、"老庄"等哲学思想均来自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知识分子都被看作是社会的精英群体。他们因其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技能,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而备受人们的敬仰。他们是人文精神的传承者和构建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分子的角色也在慢慢发生转移。他们更多的是“独善其身”,而非“兼济天下”;更多的是在时代的大潮中随波逐流、放任漂泊、迷失自我,而不是坚守在自己那一块人文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4月20日 晴 怀揣美好心情,一路便拥有美丽风景。 午后,大把大把的阳光被掷在柏油马路上,让它那粗糙的皮肤也长出细腻的金色绒毛,彼时,我就走在这样的路面上,抬头是柔和的蓝天。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 27岁那年,我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赢得了一等奖第一名。当掌声和鲜花向我涌来时,我知道,我其实还在起点上,我刚刚开始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推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入选了不少当代文坛新秀之杰作。其中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即是。教学此文,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描写的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景观与古老、美丽、神奇的傣族民俗风情,是一种具有极高阅读品位的鉴赏审美活动。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学时,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之并未表现出预期的阅读、鉴赏热情,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此探讨激发学生乐读、善读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文本强烈兴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宣言》是当代新儒家的理论纲要。从一本性、宗教性和学术精神三个方面掘发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周详地论证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科学、民主的关系,并积极探寻世界文化的未来趋向。其学术价值在于,展现了当代新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雄心与壮志。拟对宣言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廓清他们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6.
新华网消息,韩国汉阳大学文化创意系教授安昶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韩国人过去关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偏好历史演义和武侠传奇。但近年来随着中韩交往的日益密切,韩国人越来越渴望阅读当代中国文学,了解中国人当下的想法和生活。余华等中国当代作家撰写的反映中国现实和时代变迁的小说,成为韩国出版界的新重点。在韩国最大的书店教保文库,当代中国文学已拥有一席之地。苏童的《碧奴》、王安忆的《长恨歌》等榜上有名,此外还有因影视作品而扬名的《山楂树之恋》《失恋三十三天》等。  相似文献   

17.
从诗与时代的关系、诗的化观照、诗人及诗的评价标准和历史主义史学眼光等几个方面,论述《河北当代诗歌史》的学术特点,并指出它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艳梅 《江苏教育》2008,(13):109-110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该画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放大表现老农的《父亲》已成为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翻译活动受到历史、文化、经济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文以《在路上》两中译本为例,从阐释学前见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在路上》两中译本语言的时代性特点,从而揭示语言的自然演变、文化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在翻译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垮掉的一代"文学属于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二战后美国文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其作者以一种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试验来反对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和市侩文化,追求极端的个性自由,在生活中放浪行骸,在文学中蔑视传统."垮掉的一代"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和其代表作<在路上>,在西方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