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陶行知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与杜威、孟禄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回国后致力于乡村教育试验,实践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他和其他的中国教育家邀请杜威、孟禄等美国教育家来华,担任翻译,整理出版书籍等,陶行知在中美教育交流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郭秉文是五四时期中国教育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曾长期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校长,并在世界教育会联合会、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等当时国内外诸多重要教育组织中出任要职。他不仅大力传播与应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直接领导和参与了20世纪20年代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而且注重引进和起用留美优秀人才,为教育改革积聚力量,并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改革运动,为中国教育改革运动谋求外部助力,是推动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这40年间对郭秉文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郭秉文创建东南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针领域,呈现出由理论探讨走向实践总结,由史实叙述走向史论结合,由思想研究走向原因探析的趋势以及历史研究与现实启示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局面。但同时亦有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涉领域的空缺,引发当代研究者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郭秉文先生在担任南京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国立东南大学校长期间,及日后从事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工作之时,提出了通过加强国际间交流,共同培育世界精神,以教育强国、以教育促进世界和平、以教育服务全人类的和平教育理念,它们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党化教育是在"以俄为师"的过程中引进中国的。它的引进不仅使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学统几近中断,还直接阻碍了中国现代大学良性生态的正常形成,广东(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以及郭秉文等众多为中国现代大学建立殚精竭虑的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成为牺牲者。以政治逻辑替代并驾驭大学逻辑是党化教育的逻辑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大学,中国社会因缺少真正的大学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逆向循环,这本身又成为党化教育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6.
1921年,郭秉文发起并创建的国立东南大学是中国第二所综合性大学,它与北京大学一起是当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在郭秉文校长的治理下,东南大学在“科学”方面的实力位居全国各高校之首,其工程教育的标准、内容、方法、目标、实施、教学上的“选科制”,以及研究、教授、推广“三结合”办学模式等都值得今人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平民教育运动与美国教育的影响、美国教育家来华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教育界人士的探索;各平民教育社团的宣传与实践;杜威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形成合力,把中国的平民教育运动推向高潮.站在平教运动最前沿,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写下最辉煌篇章就是晏阳初.把晏阳初和杜威的平民教育思想进行比较,透析中国平民教育运动中的美国因素,可以更清晰的反思中美教育交流的历史,理清中美教育交流中的矛盾,预测中美教育交流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悦芳 《江苏高教》2012,(1):146-149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不平衡性是无条件、绝对的;因而,人们习惯于通过斗争和"冒进"的途径或方式来促进教育的进步,但却带来诸多问题。于是,人们转而从"和谐"与"平衡"中寻求发展,而这正是郭秉文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郭秉文认为发展教育应该平衡好通才与专才、人文与科学、师资与设备、国内与国际、学术与事功等方面的关系,唯有平衡乃能和谐,唯有和谐乃能进步。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美国教育部副部长安东尼·王尔德·米勒与奥巴马总统的妹妹——玛雅·素托罗博士相继访华与中国教育高官进行教育磋商,充分突显了“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可喜前景。  相似文献   

10.
郭秉文的大学理念及其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秉在东南大学借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办学经验,创立独具特色的大学模式。这一办学模式浓缩了郭秉的大学理念,其成功实践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始于 19世纪 30年代。按照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特征 ,将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划分为六个时期 ,即建国前的萌芽期、初步发展期、高峰期、整顿期和建国后的中断期与恢复发展期。从历史分期可以看出 ,由于社会形态的更迭和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呈现发展的不确定性 ,但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是相互影响融合的。文化多样性发展是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是教育交流与合作正常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人才强校战略下的人才引进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以才立 ,政以才治 ,校以才兴。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形势下 ,人才引进工作在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中具有十分的重要作用。同时 ,在对当前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六种主要误区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活动,我们可以从其主体、目的、内容、条件与方式五方面进行现状分析,以增进大家对这一活动的现实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使我国教育积极有效地适应并推进教育全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15.
中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两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出对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李登辉和蔡元培的办学思想和实践为基础,比较复旦与北大精神气质的差异及表现,进而比较美国和欧洲对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结论指出,中国和美国在认识论方面可以协调一致,架是文明对话中的沟通之桥。  相似文献   

17.
邬大光  林莉 《教育研究》2005,26(6):48-53,67
教育是一种交流活动,教育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是实现教育交流最有效的机构之一。教育服务作为现代教育交流的一种概念和形式,正在赋予原初意义上的教育交流新的内涵,而高等教育层面上的教育交流,正在催生着教育属性的变化,或者说是教育交流在本质上的一种异化。历史上,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影响因素和根本动力, 经历了由文化力量为主到政治力量为主,再到经济力量为主的转变,而每次转变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教会大学,集中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外教育交流背后的利益冲突与政治反抗;当代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舞台上,经济因素日益成为重要方面,其中,教育服务是一种具体的表现方式,但却是一种教育异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中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探寻双方培养模式的共同点和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以下几点的建议:(1)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凸显能力、方法的训练;(3)构筑"宽、深"复合的知识结构;(4)重视指导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教育交流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通过回顾世界近现代教育交流的若干基本史实,着重探讨教育交流中教育传统与政治因素,政府行为与民间交流以及吸收借鉴与发展创新的关系等问题,以期揭示教育交流的基本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PC与PLC的通讯技术以及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MPI网络中PC与PLC之间数据交换的实现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通讯程序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