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俄高考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的重要考试制度。当前,中俄两国都对高考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两者在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高考的科目设置、高考制度的实施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要走多样化的道路,确立考试实施方式和录取方式多样、灵活化的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论语》和《诗学》为分析对象,从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观的角度,分析了其各自诗学的特点及发生的背景,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社会背景是产生不同诗学观的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王熙凤是一个政客,极具政治天赋;王熙凤是一个封建社会自己给自己培养的叛逆形象,之后又亲手把她扼杀。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曹雪芹对“潇湘馆”环境描写的众多画面,尤其对这一环境中的特殊景物“竹”的描写,来探讨林黛玉爱哭的性格。揭示一代封建贵族叛逆者的悲剧命运与这个典型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王熙凤和曾思懿分别是<红楼梦>和<北京人>中的当家少奶奶,对他们的比较,可以了解文本所反映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人物命运的演变,了解文学作品继承与创新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就作家个人经历与体验、女性意识、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对张爱玲、苏青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模式,《荒原》是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许多人认为《荒原》是一部博学难读的长诗,其原因之一是作者通篇用典。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揭示了战后西方精神文明的衰落、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和王申同为清朝高官,但他们的政治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决定了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同,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林则徐代表着一种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同时他也是封建社会中一位难得的清官。和王申却是一个极其贪婪、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而遭到后人的永远唾弃。历史上人们对他们的评价截然相反,在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清王朝,他们的结局注定是悲剧。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9.
低碳理论是人类在对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后,对已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阵痛性反思后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为了避免自身生存环境继续恶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最后努力。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兴起对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也提出了低碳化的要求。具体到司法层面,我国诉讼法应及时确立"低碳"理念并指导推行低碳诉讼,以促使司法活动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0.
生态心理学之背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心理学近年来在心理学界备受瞩目 ,国内对它的研究刚刚起步 ,国外也只是处于对其在心理学分支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的阶段。对于生态心理学的背景分析 ,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生态心理学 ,并为预测其发展趋势打下基础。因此 ,有必要对生态心理学的时代背景、思想背景和理论背景作深入地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人类生命永恒的话题,《安娜·卡列尼娜》的激情及其悲剧,引起我们对现在爱情的深思。互相的尊重和体谅,是我们经营爱情的本钱。  相似文献   

12.
任何造型艺术的形体构成归根到底都由线的不同组合形成。多方面多角度的熟悉、认识线的性质,巧妙地将线应用于艺术创作中,能很好地把作品的个性内涵表现出来,为特定的目的和视觉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女性写作中男性形象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 ,男性作为别具意义的性别主体 ,为女性所设计、刻画并演变出一系列复杂形象 ,展示了女性主体精神的内在统一历程 :从呼唤理想男性到发现真实男性 ,最后在嫌弃、失望及至复杂情感中放逐男性世界。不同阶段的男性形象的模式 ,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女性意识及时代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歌妓与元曲     
歌妓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文化现象合法存在,在元代犹甚。元代文人由于自身的沉沦潦倒和歌妓交往频繁,使得歌妓有机会影响到文人的生活、思想乃至文学创作,从而与元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歌妓在元曲的创作、发展、传播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文学创作的"品牌性"与生俱来。在经过了从"作者、作品、读者"到"创作主体、文本、接受主体"再到"生产者、产品、消费者"这样一个在当下可以发生种种价值流动与固化的关系中,品牌、品牌化之于"文学创作、文化作品、文化产品"就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价值构建。文化市场识别、精神审美价值增减"器"、创作个体或群体差异化审美形成战略、文化产品经济利益诉求工具、创作主体"群体性"共振效应、主体价值延伸与边际效益、创作后发展驱动力等等,能够形成一个关于文学创作品牌的有着相对独立无形资产的"价值认知体"。尽管在文学创作的完形过程中,必然要审视、追踪其品牌价值实现的实际结果及其所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文学创作品牌构建的价值作用,在文学的当下生存与未来发展上将会愈来愈明显、愈来愈重要和愈来愈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7.
论五四新文学与出版业的互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期间,新文学与出版业之间建构起了密切的互动关系,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一方面,出版业凭借其拥有的物质力量和多样的传播手段,促进了五四新文学的发生与多元发展,成为新文学创造实践以及新文学家思想与文学自由表达的场所;另一方面,新文学观念的扩散以及新型作者群与读者群的培养和递增,也为出版业开拓了文学市场并给予其丰厚的利润回报。在出版业的积极参与和影响下,五四新文学从外在存在形态到内在审美特质均呈现出新的文化风貌,并体现为具有现代性质的文化创造。鉴于事物的复杂性,出版业的商业属性和观念滞后对五四新文学的创造和发展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健康第一”的历史溯源,较为详细的分析了1950年毛泽东首次提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形成过程及实施过程的时代背景。另外对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重温”“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做出理性分析,对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健康第一”之间的历史逻辑关系进行了尝试性揭示。  相似文献   

19.
文本的诠释过程是复杂的,它涉及到文本的社会——历史背景,文本本身的语言以及文本的“误读”,而意识形态却是我们进行文本诠释时所不可忽视的。文章从诠释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分别从社会——历史背景、文本语言与对话和文本的意义创生三个方面试图阐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