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十五期间,我们江苏油田在继续加大工人技师评聘力度的同时,将技师的继续教育作为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给技师充电,使工人技师真正发挥高技能带头人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明确培训目标。根据技师岗位的特殊性,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制定的技师培训目标是:以“增强基本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以四新技术、综合分析、判断处理生产技术难题的能力培训为重点,以通晓本专业各岗位操作技能为目标,提高技师在岗创新能力及专业管理水平,真正让技师起到技能带头人作用,为评聘高级技师做好人才储备。二、认真编制培训计划。技师…  相似文献   

2.
董菁 《中国培训》2006,(7):17-17
为探索技师培养课程开发的规律和方法,夯实技师培养工作基础,近日,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简称中国职协)在湖南长沙召开了“技能中国技师培养课程开发高层论坛”。本次论坛代表共计90余人,分别来自40多所院校和企业;共提交论文28篇。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企业、实体不断发展壮大,人才市场中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断档,人才因素越来越显现出来。在目前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比例失调,且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社会上不仅企业招聘技师比招聘研究生还难,就连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呼吁实验技术人才奇缺。  相似文献   

4.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制度,创新后备技师培养模式,是我们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的一个重要措施。高级技工学校要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各类企业要加强与职业院校的联系,为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提供必要条件.鼓励企业选派优秀技术人员担当职业院校实习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要鼓励各类企业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岗位培训、技术交流、研发攻关等多种形式,促进新技师成长。希望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对话,加强合作,共同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广荣 《职业技术》2007,(15):54-54
一、技师培养的生源问题 技师学院招收的技师生源主要有以下三类: 1.企业在职职工。该类职工是在相关技术工作岗位工作多年,并具备相关工种高级工资格人员。招收该类在职职工,可在技师学院开办业余时间授课的技师班,授课地点可安排在企业,也可安排在学校,并通过学校的过程化考核或者直接参与社会化考评,可直接获取技师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6.
谈技师继续工程教育的实施苗向阳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涌现,作为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高技艺、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工人技师,如何面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搞好技师后的继续工程教育,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  相似文献   

7.
重点探讨技工院校学制技师如何培养,通过对全国重点技工院校和企业调研,分析技工院校培养技师效果不佳与企业对技工院校培养技师认可度偏低的主要原因。进而引出"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以北京市某技师学院为个案,探究"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内涵、培养路径、管理过程以及实施效果。"双导师"培养模式是实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在未来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与企业共同成长,实施校企协同发展战略,共谱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职教论坛》2006,(5S):41-41
一是向技能化转变。依托职教集团,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引进“双师型”师资,加快宿迁技师学院创建步伐,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并以技师社会化考评为龙头,积极推动企业、行业和社会团体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对竞赛中的优胜者向上争取破格晋升技师或高级技师,带动初高级技能人才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4年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企业当前最急需人才的前三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能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企业需求比例的14.4%,12.1和10.9%。一般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较强烈,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研究》2006,(5):101-101
近日出台的《滕州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作出规定。凡是个人技能处于拔尖水平、具有绝招绝技或有重大发明创造、技术创新成果的滕州市各行各业职工,均可申报膝州市首席技师,享受市政府津贴、实行年薪制等6个方面的“特殊待遇”。山东滕州市政府印发的这项管理办法规定,经选拔命名的首席技师,除每月领取300元市政府津贴外,所在企业和单位可以对其参照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其技术成果转化所得收益,应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个人;在管理期达到退休年龄的,本人可以暂不办理退休手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