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统一起来的典范荣长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世界大战因素,等等。但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来看,都是因为在发达国家陆续实现现代化后,对这些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外部压力,而这些国家原有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2.
尚未走上或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落后国家,是否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完整阶段而向社会主义过渡?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这个问题是列宁首先作出肯定回答的;马克思、恩格斯并无这种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有了发展,通过研究证明: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阐明了发达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不够发达类型以及落后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即已经形成了三种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不同设想。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现已有好些文章加以论述。笔者也想就这个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通过人民革命,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在建设过程中,吸取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的"跨越峡谷"理论第一次指明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列宁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争取民主革命领导权的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指引俄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一步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市场经济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和自主发展原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必将指引中国实现第二步目标,从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4.
现实社会主义是作为落后国家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条新道路而崛起的,与马克思设想的发展程序不同。发达国家通过对落后国家的掠夺,不仅在其国内培植了一个工人贵族阶层,而且从整体上缓解了本国的阶级矛盾,使得发达国家工业无产阶级在成为最大社会群体时并没有形成推翻资产阶级的足够力量;也正是发达国家把它们自身的矛盾和痛苦转嫁到落后国家,阻塞了这些国家通向现代化的道路,而且使其处于毫无出路的处境,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力量,产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还必须找到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才能真正完成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马、恩在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趋势中,提出了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有可能和西方国家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列宁深入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认为这一规律决定了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一国或数国可以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而富有独创性的论断,即东方各国也可能走上一条更加特殊的发展道路。这一思想体现在列宁晚年《论我国革命》一文中,从列宁晚年思想看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是落后社会主义国家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落后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国家继苏联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二战之后,广大亚非拉地区争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和人民,面临着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选择。有的国家如中国、朝鲜、古巴等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有的国家如印度、巴西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也有的提出非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建设本民族的、宗教的社会主义,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好,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好,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肤浅的认识。以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国情复杂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二战后选择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前关注最多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一条道路 ,他晚年致力于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使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并且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极其丰富。深刻思考邓小平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多学科,但最重要的是必须以科学和历史的态度,清醒地对待具有世界性的两个客观事实:一个是,在历史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都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这些国家都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通过革命的手段,跳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另一个是,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逐渐从危机和战争中复苏…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它的历史任务是为进入社会主义创造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搞社会主义的论述为中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是相互关联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它是在通过战时共产主义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的尝试遭到失效后,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不断探寻而找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新途径。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过新经济政策本身,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的化落后的国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独立前的印度和解放前的中国各方面情况大体相似,同是位于亚洲,都是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同处经济不发达状态,又同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二次大战后,陆续摆脱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和解放。此后,两国却走上不同的道路,印度是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却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领导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独立后两国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走上不同的道路呢?对此,本文试作一浅析。由于对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问题已发表了不少文章,并且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这里着重对印度为什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做一初步探讨。可以从两  相似文献   

13.
<正> 当一种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社会现实时,就有必要对这种理论进行重新的认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在当代受到尖锐的挑战,这是因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但至今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象我们这样生产水平低下的落后国家,反而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关联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本文力求从生产力标准这个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作番认识,以求教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宗旨,是立足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现实,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高扬的荣辱观的根本宗旨。邓小平荣辱观是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强大动力。立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展开了气势恢宏的理论创新,而这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坚持以邓小平荣辱观为指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是根据19世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提出来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没有成为现实,历史条件就发生了变化。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得一国革命取得胜利成为可能。列宁发现并运用这一规律,在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有一批不发达的国家,通过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些国家也必将起来革命并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情况如此,与此相适应,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形式,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所得出的基本原理相比较,也必然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根据列宁的论述,我认为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列宁找到了无产阶级国家与千百万小农之间联系的纽带;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商品货币关系,把商业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列宁高度重视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可以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总之,列宁探索到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任何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变的道路上,资金的缺乏都是一个长时间困扰当政的大问题,对于在外力压迫下被迫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来说,这个问题尤其严重。清政府担心引进外资会受到更大控制,被迫走上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发展经济的道路。对内融资的手段主要有整顿传统税收和征收新式商业税两类。洋务派在筹资问题上遇到很多痛苦和无奈,如征取厘金(商业流通税)与妨碍工商业发展的矛盾;开征捐税、赌博税、鸦片税与财坏政风、财政社会风气的矛盾,等等。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艰难,预示着中国早期现代化成效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国家保存农村公社的国情,运用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跨越论"的思想,这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探索适合本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对此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对其"跨越论"思想沿革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创立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1917年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二次大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历史进入了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五十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努力探索科学的、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落后国家的独特社会条件决定了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特殊性,而特殊的无产阶级革命必然产生出具有特殊性的社会主义,并要求探索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建立于落后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其建设道路必然同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特殊性密切相关。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在依据、性质、进程和结果等方面的特殊性,直接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和来源。因此,发掘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