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尔兹因其对非洲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而被称为是一个典型的“邪恶天才”,但他的非洲之旅不是简单的堕落过程,而是一次有着极其重要的激励和教育意义的“圣杯探索”之旅,是一种以惨重代价换来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伯林人》始于第一个故事的垂死状态,止于最后一个故事的接近重生状态,建立了一个死亡-重生的生命循环。其中的各个故事不仅互为反映而且都是全作总体母题,即追寻母题从不同角度的再现。通过对神话本身以及乔伊斯对原神话暗喻的变形,如渔王与宗教信仰,荒原与都柏林的物质上精神上的荒芜,圣杯骑士,圣杯少女的关系与都柏林人的两性关系,圣杯与爱尔兰本土文化.土地的重生和水源的解放与小说集结尾处对重生希望的象征等比较,本文试图寻求一种对于《都柏林人》的双重理解:既作为一种对当时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的自然思考.同时也作为人类对一种更广大的刺激状况,即伟大的生命循环的一种共通的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3.
“追寻”与“在途中”——西方小说鉴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西方小说多以个体为主角 ,以追寻为线索 ,置人物于“途中”,在变换的时空背景上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个人奋斗的主题。“在途中”的“追寻者”以及旅程模式 ,受古希腊自由、崇力文化和中世纪基督教隐喻文化以及“寻找圣杯”原型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表现出内在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意识。这为读者阅读鉴赏西方小说文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赵松芝 《考试周刊》2013,(83):17-18
加拿大女作家芭芭拉·高蒂在名著《白骨》中,巧妙地运用圣杯传奇的追寻主题,通过描述人格化大象的自我寻找之路,既展示了特定群体文化的记忆,又表现了个体生命的不同变奏,使小说不仅具有历史厚重感,而且展示出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苏童小说中"逃"的意象和张炜<九月寓言>中"跑"的意象,写出了他们在"寻根"的旗帜下的追寻原乡之旅:一个承认了原乡的失落,用"逃"默认了世界的荒诞性,默认了"回归的路途永远迷失":另一个则拒绝承认这种失落,在一片旁人无法"融入"的"野地"上,自信而执着地寻找着.  相似文献   

6.
丹·布朗的小说<迭·芬奇密码>,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夹杂着大量怪异的符号和密码解读,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和审美体验.在<迭·芬奇密码>中,丹·布朗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解构了圣经,从对男权文化历史进行反思的角度叙述了一个"圣杯"的另类传奇,以"圣杯"被隐藏和被保护的"真相"来反映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制.本文中,笔者尝试从女性神学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波·马歇尔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是美国黑人文学中塑造女性人物成长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试图从对美国梦的追求和主人公追寻自我的成长之旅等方面分析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在路上》中"垮掉的一代"。认为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年人不安于传统、逃避现实、追寻刺激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的精神状态。主人公多次横穿美国大陆时所走的路正是"垮掉的一代"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9.
<基辅怨>中伯纳德·马拉默德是以犹太人的受难来反映整个世界,反映人类的普遍状况以突出文学主人公的普遍意义.马拉默德精心编织了一条主人公雅柯夫精神之旅的线,深刻地体现了其"人人都是犹太人"的观点.马拉默德不仅把雅柯夫的受难与犹太人的命运而且与世界上其他受压迫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文章拟从主人公雅柯夫对身份的追寻入手,探究他的精神之旅对现代人如何在当今多元化世界下生存所赋予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0.
旅行具有经典的象征意义,身体的旅行其实也是精神的旅行。美国旅行文学与美国梦的追寻紧密相连,故此美国旅行文学的经典主题源自现实中追求美国梦的经典表现。从"兔子系列"中主人公的逃离——回归之旅到《在路上》中主人公的迷失——流浪——幻灭之旅,再到《山水无尽》中的发现新世界之旅,美国旅行文学,不论何种主题,从正反两面为后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重塑虔诚美国梦、构建健康的美国文化提供着永不衰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生态课堂极力倡导的教学理念。追寻动态生成,让化学课开启学生自主学习之旅,应该做到以下两点:善用错误,利用经历知识促进有效动态生成;倡导质疑,营造课堂和谐民主促进有效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作品中大都深藏着一个追寻母题,但是,不同于传统的追寻小说,在卡夫卡笔下,"追寻"意味着注定达不到目的、却又不能放弃的执着。而这与他自身的追寻意识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从时代、民族、家庭、个体等角度论述卡夫卡追寻意识的形成原因,以期对卡夫卡作品中出现的追寻母题做一根源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与路遥都是出身农村后进入城市取得成就的作家,分别塑造了由乡村进入城市或城镇追寻梦想最终失败的青年——裘德·福洛与高加林。文章分别比较了哈代与路遥的"城"与"乡"以及裘德与高加林入城的原因、途径、经历与结局,以及他们对爱情与婚姻的抉择,认为裘德与高加林的入城之旅不仅是创建家园的隐喻,而且是试图冲破社会对个人身份(地位)的束缚,追求个人身体自由与精神自由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纽约三部曲》是保罗·奥斯特推出的神秘小说集合,当中包含了《玻璃之城》及《幽灵》和《上锁的房间》.他早年的创作一直深受一些法国诗人及剧作家的影响,而《纽约三部曲》则是他重新回美国文学传统的转折点.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融合了侦探元素和法国新派小说的特点,常被称为"后侦探小说"时代的代表.奥斯特通过营造紧张气氛,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来诱使读者与之一起踏上追寻身份和存在意义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15.
帕慕克的小说<黑书>可以说是其比较难懂的一部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追寻"的故事,通过分析主人公卡利普和耶拉的各自追寻之路,论说了小说的中心命题:身份的"中心感"的丧失不可避免地会让人蹯上忧伤的追寻自我之路.从而达到自我觉悟,并明白"自我"在个人与民族的追寻之途中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同时揭示了个人和民族"不能做自己"的深深"呼愁"之感.  相似文献   

16.
1957年,冷战时期,自和老爹一起为寻找圣杯死里逃生之后,转眼已过去了19年。在这些年里,曾经热衷冒险的印第安纳·琼斯过着平静的教书生活,除了偶尔还能感到昔日隐痛的旧伤,他就像一个普通的精力充沛的老人。然而平静的生活即将被打破,面对前苏联人的步步紧逼,琼斯将带着年轻的助手马特·威廉姆斯,辗转新墨西哥、康涅狄格、墨西哥城和秘鲁丛林展开新的冒险之旅。这一次,神秘的水晶头骨王国将会悄悄掀开久罩的面纱……  相似文献   

17.
曾玲 《考试周刊》2009,(20):29-30
本文分析了奥尼尔《琼斯皇》中的主人公琼斯皇内心对自己身份归属的挣扎。作为一个美国黑人,一方面琼斯皇无法摒弃对自己黑人历史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他视成功的白人为偶像,深信白种人的优越。尽管自己是黑人,但在行为上俨然是一个白人。当逃到森林里,琼斯皇先后出现了六个幻象,每个幻象都是其对内心身份归属挣扎的外在化。他的森林之行实际上成为其对身份的追寻之旅。  相似文献   

18.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美国历代作家都记述了人们的寻梦历程.克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也探索了二战后的年轻人对美国梦的追寻.尤其是以迪安·莫里亚蒂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对新美国梦的追寻和探索.从他们的寻梦历程,我们体会到"垮掉的一代"在精神领域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鹿桥在<未央歌>里用唯美的、理想化的抒情笔调建构了一个"桃花源"般的文学世界,通过对蔺燕梅形象的塑造演绎出了一场对"美"与"善"追寻的青春故事.虽然,"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人生可悯,但是作者以此文字对抗它们存在的被遗忘,在过去、现在与未来,这种追寻依然伴随着青春和理想前行.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一所高品质的幼儿园,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是关键。以"有生命力"课程的建构为出发点,从对课程生命力的追寻、追问与如何增强生命力等三方面探寻,通过对幼儿生命成长的追寻、对教师生命发展的追寻、对优化幼儿园课程的追寻,形成"以儿童为本、源于生活、真游戏、真体验"的课程建设策略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