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2.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3.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4.
走进历史隧洞的女性写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五四以来的现代历史小说作了鸟瞰式的描述,并在和古代历史小说的比较中,论述了现代历史小说的新品位及其革新开创意义。现代历史小说的新品位,从选材的角度看,它不再是钦定正史的通俗敷演,而是观照现实的战斗利器;从人物形象角度看,它不再是帝王将相的家谱,而是社会众生的写真;从形式变革的角度考察,它不再是章回体的长篇巨制,而是多种多样的短篇精品。现代历史小说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对当今的历史小说创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历史小说”通过两种类型的小说,即书写被正史排斥的人物、事件和重写正史已写的人物、事件,用复数小写的“小历史”改写了单一大写的“大历史”,从而质疑颠覆了传统的历史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传统“红色经典”小说对革命历史“史诗性”的追求与塑造,被新历史小说作家们解构与颠覆,通过对小说《草生草长》解析,本文展示了新历史小说独特的视角和重视“人”的另一重真实。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同样以历史为题材,但是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形态。在以传统历史小说的代表“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揭示出新历史小说独特的创作情态,继而探索贯穿于新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叙事方法的颠覆性。叙事话语的颠覆不是作家哗众取宠的偶然创作个案,而是特定的现实语境给予了作家探究历史的独特的切入点,而这其中的主旨即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及人性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女性新历史小说的涌现,为我们重塑改写了一部新的女性历史.文章分别从"在文学虚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在文学阐释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和"在文学解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以<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丛书为代表的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特点、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我国文坛上掀起一场颇具声势的“新历史小说”创作思潮。以《花腔》为代表的仿史小说,也隶属于“新历史小说”的一种创作程式。仿史小说运用消解手法,将历史的“真相”置于广泛的“虚无”之中,通过对历史“虚无”的体认,颠覆传统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以来的四十年文学,自始至终都对历史叙述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此间各个时期的文学对历史的叙述都不是在纯粹审美修辞的维面上展开的,它们分别肩负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启蒙使命。“十七年文学”为巩固现实政权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形象上的依据。新时期文学接续“十七年文学”的传统,以笔为枪,控诉和反思刚过去不久的民族劫乱,探索国家发展的前途。质疑过去文学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意义,新历史小说以解构的立场与姿态,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颠覆了历史话语的神话。新历史小说以消解“十七年文学”权威历史叙述为初衷,然而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它正沦为一种新的历史叙述霸权。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密不可分。有鉴于此,结合“新历史小说”出现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其结构特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时空结构的多元共存”、历史的“碎片”及其自由的敞开、“结构的非完垫}生”进行阐释,从而为“新历史小说”的研究拓展新的认知内容。  相似文献   

14.
莫言是新时期以来善于运用象征叙事的小说家。在其新历史小说创作中,象征叙事表现为小说意象呈现出美术结构;通过对女性性征的描绘建立女性崇拜图腾象征世界;小说结构具有整体象征的“原型”审美等特点。莫言新历史小说的象征叙事,使其作品超越了文本表层对历史的叙述和反思,在深层指向上蕴含着对原始生命力赞美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个热点,在新历史小说中,历史被解构,时间被消退,呈现出一种“空间化叙事”的特征。论文认为,新历史小说的空间化叙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时间的断裂与错位,用私人故事消解公共历史,以及历史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16.
《人面桃花》是一部极具先锋特色的新历史小说。在叙事手法上它打破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通过民间叙事和边缘人物来解读历史,探索历史背后的人性法则。同时它放弃了传统历史小说中的二元对立模式,将英雄俗化,还原了英雄作为普通个人应该具有的真实情感。对革命也进行了解构,革命不再是光辉神圣的,其中充满了那么多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小说里流淌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创作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的基因,但是新历史小说家改弦更张,易帜换旗,把笔触伸入历史的领域,以虚构的手段还原历史,以民间的历史观念评判历史,嘲讽、消解与颠覆历史,《故事新编》在新历史小说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使人们对新历史小说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审美感知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小说作为新历史主义观的产物,以偶然性为叙事策略对传统历史小说的真实观进行了解构。其叙事的发展不再试图展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是让偶然性统领全文,用巧合牵引历史进程,用偶然性对历史进行虚构和想象,以此渲染对历史理性的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19.
新历史小说与现代史的另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之“新”,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新历史小说中,将家族史与现代史结合起来写,立足于民间和边缘化立场叙述中国现代史成为一种极普遍的创作现象。新历史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现代史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作家,莫言努力解构并建构着历史。莫言的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呈现出了明显的民间想象的倾向.莫言创作的这一倾向集中体现在其笔下的历史的主观化、历史的个体化、历史的民间还原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