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彩的马戏》是六年级第三册《语文》的第十四课。从内容上看《,精彩的马戏》一文写的是动物的杂技,鲜活有趣,再配以多幅动物施展特技的插图,所以课文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欢。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怎样来上这一课?怎样带着学生来学习这一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法,这一课的教学肯定是分三步走:首先是学生字,读课文。提问: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然后是读全文,学课文。提问:课文是怎样写猴子爬杆的?黑熊是怎么表演的?山羊是怎么走钢丝的?最后是读全文,再总结。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这场马戏怎么样?(精彩)这样的教学,思路清晰、明朗,能…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 出示生字词卡片“戏”并认读 ,问 :什么是马戏?想不想跟老师去看一看?2 电脑先后出示投影片 :①马戏团场所 ;②猴子骑车 ;③黑熊踩木球 ;④小狗做算术 ;⑤猴子爬竿 ;⑥马钻火圈 ;⑦山羊走钢丝。3 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马戏吗?(马戏就是马戏团里动物表演节目)4 在马戏团里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马戏节目你们喜欢看吗?5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马戏的课文。板书课题 :精彩的马戏。简评 :设境解词 ,既做到理解词义 ,又激发兴趣 ,起到形象感知全文的效果 ,为教下文做好铺垫 ,一举数得。二、初读课文 ,…  相似文献   

3.
周云 《云南教育》2001,(21):32-33
《精彩的马戏》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重点记叙了猴子、黑熊和山羊的精彩表演,最后指出,动物的精彩表演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训练的结果,说明“还是人有办法”。课文第2~4自然段是教学重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动物表演时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根据课型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可安排如下教学环节。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精彩的马戏》,在学课文之前,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你们看过马戏吗?在什么地方看过?请说给大家听听。”在说的基…  相似文献   

4.
感知 1.导入。以带学生看马戏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马戏场去看马戏,大家都愿意去吗?马戏团的叔叔阿姨可真有办法,他们能让猴子啦、黑熊啦、山羊啦等等许多动物听从人的指挥,表演各种各样精彩的节目,我们就坐车去看吧。放自制录音[同学们,汽车马上就要开了,请你们做好准备(轻快音乐)……马戏场到了,请你们下车)看完马戏后告诉老师,今天的马戏有哪些节目?  相似文献   

5.
一、谈话,引出课题(板书:燕子).让学生思考:燕子的体态是怎样的?它的羽毛、翅膀、尾巴各有什么特点?(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二、看图.根据课文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课文语言给予点拨. 1.引导学生观察整幅画面,让他们边看边回答: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板书:春天)从哪些事物判断画的是春天的风光?(板书:柳、草、叶、花)  相似文献   

6.
华丽  万成权 《湖北教育》2000,(11):24-24
《精彩的马戏》(第三册)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先看插图,再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生:这段话写“猴子爬竿”。 生:这段话写猴子爬竿,十分精彩,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师:谁说得好,为什么? 生:第二位同学说得好,因为他不仅说出了谁表演了什么节目,还  相似文献   

7.
王三忠 《学子》2013,(2):29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构成课文的血肉的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具体形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精彩的马戏",光凭文字,学生很难理解动物的表演如何精彩。教学时,我应用多媒体手段,将猴子、黑熊、山羊的表演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感染。我抓住学生入情入境的好时机,让学生扮演马戏团的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各种动物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第四册18课《精彩的马戏》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第二部分具体写马戏表演的过程;第三部分写“我”的观后感。课文的重点是写马戏表演:猴子爬竿,熊踩木球,羊走钢丝。这三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都是先概述表演什么节目,接着详述表演的过程,最后叙述观众对精彩表演的反映。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作学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五册最后一篇课文《群鸟学艺》是一篇童话。讲的是群鸟向凤凰学搭窝的故事,小燕子虚心向凤凰学习,把搭窝本领学了到手。故事告诉人们学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的道理。课文的中心在第二自然段的开头。教学时,紧扣中心,层层剥笋,激发想象,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课题人手,通览全文,捕捉中心。学生初读课文时,可依课题设问:“群鸟学艺”中的“群鸟”指哪些鸟”?“艺”指什么?(从第一自然段找答案)这些鸟都向凤凰学艺而最后的结果怎样?  相似文献   

10.
课题是文章的“窗口”。从课题入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捞月亮》为例,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题,接着提问:捞月亮的“捞”是什么意思?我以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捞”是动词。再启发学生围绕“捞”提出问题,学生纷纷举手说:(1)为什么要捞?(2)怎样捞?(3)捞的结果怎样?我当即赞许善于提问的同学,并将这些问题在黑板上写出来。然后,指导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默读课文,用“/”标出每一个问题在课文中的起讫点。讨论第一个问题起讫点时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有的认为是第一节。我点拨道: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猴子?如果有一只猴子意见不一样,它们能采取“捞”的行动吗?这些同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流程】一、围绕“怪客”,梳理文本脉络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出现在密林里的怪客原来是——一群黄毛猴子。那课文围绕这群猴子写了哪些事呢?(根据学生回答提炼要点板书)二、走近“怪客”,体验顽猴习性导语:这到底是一群怎么样的怪客呢?出示——领头的是只老公猴。它睁着两只火眼,左顾右盼,看看没有什么动静,便首先跳上竹架,其他的猴子跟着一拥而上。咣当一声,锅盖被掀开了,猴子抓着、抢着,吃得津津有味。1.自由读,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猴子?(生个性朗读)2.你从哪些词中感悟到了猴性?随机理解“左顾右盼”、“一拥而上”、“津津有…  相似文献   

12.
一、表演教学法基本教法: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角色的特点,然后分角色表演,以情感熏陶学生,结合评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步骤(准备公鸡、啄木鸟、小蜜蜂、青蛙和老马头饰):(一)这节课我们看图学文,(板书课题)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等会儿我们还要根据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看谁表演得好.(二)一边看图,一边读读课文,看看六幅图,各说了一件什么事?(结合学习生字新词)公鸡、啄木鸟、小蜜蜂、青蛙和老马各有什么特点?边讨论边板书: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林海》一课时,我作了以阅读方法为主线的安排,重点集中在:审题的方法、归纳要点的方法、小结的方法。一、审题的方法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1)“林海”是什么意思?(2)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有哪些景点分别在哪些段落?(3)作者看了这些景色后又想到了什么?(4)为什么称这个地方为“林海”?接着便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通过初读课文,对前3个问题不难理解,第4个问题有较强的综合性,可放到小结时完成。这样设计的理由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考能力,同时也利于学生找出课文重点,弄清课文的层次。二、归纳…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6.
问题教案一、欣赏音乐,激思导学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3.读读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如: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写出三个“?”。)二、围绕问题,探究品读(一)第一个问题: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1.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2…  相似文献   

17.
教具准备彩电、放像机、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一、破题导入 ,直奔中心1 师 :我们在《归类识字·5》学过许多反义词 ,你们记得“寒冷”的反义词是什么 ?2 板书课题 :温暖。 (齐读课题 )3 打开课本 19页 ,看看“温暖”这个词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个别读 ,齐读最后一个重点段 )4 周总理给谁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 ?(出示投影片———课文插图 )二、引导看图 ,培养能力1 看图 ,简介周恩来总理。2 周总理紧紧握住谁的手在说话 ?3 清洁工人后面有哪些景物 ?4 远处又有什么景物 ?这座亮着灯的建筑物是什么地方 ?5 小结观察方法 :刚才…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段: 师: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的重点段是什么. 师:这段课文写出了唐僧、沙僧、孙悟空、猪八戒的哪些特点?请大家分组讨论怎样才能演出他们的这些特点?(学生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表演?(两个小组表演) 师:你认为哪个小组演得好?谁演得最好? 生:第一组的××演出了猪八戒"吃惊"的表情,很好!  相似文献   

19.
《群鸟学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文.这个童话故事构思巧妙,语言浅显易懂,表达的中心很有说服力,也富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根据本组课文进行“段(自然段)的训练”,的训练重点和阅读课文教学“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因人定法,突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教法一:围绕“结果”,逆推导读.本课结尾段交代了群鸟学艺的结果,关联全篇.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段文字,读懂课文.一、揭题质疑,初识结果.板书课题后,抓住题目设疑:“群鸟”指什么?(许多鸟)“学艺”是什么意思?(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学本领”来理解)它们向谁学艺?(凤凰)学艺结果怎样?(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初步了解事情的结果,并理解结尾段和开头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导人新课 上课开始老师就说:同学们都很喜欢看老师表演“节目”,现在我就表演给大家看。(教师打开幻灯机)你们看银幕上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大家再仔细看看,(老师往幻灯机上放一片披针形叶。学生回答:是一片树叶。)这片叶子是什么形状?(长条形)对!老师这里还有一片叶子,(又出示一片披针形叶)看它是什么形状的?(也是长条形)现在老师把这两片叶子组合起来,看看它像什么?(学生高兴地叫起来——像大帆船!)说得对,它真像大帆船。这是老师用叶子做的面。叫做“叶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课:叶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