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郭沫若是一位"全能式"的文化巨人,而金斯堡被誉为"垮掉的一代"之父,诗歌创作是二人文学活动的起点,甚至是贯穿整个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背景及创作理念等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究了二者在诗歌创作题材方面的取舍差异,旨在抛砖引玉,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2.
自新诗诞生以来,大学校园就成为大学生诗歌创作的试验场和根据地,当代文学进入新时期后,更是酝酿出轰动一时的大学生诗歌运动,一时"大学生诗派"诗人、诗作各领风骚。武汉作为新时期以来大学生诗歌的创作"重镇"之一,为当代大学生诗歌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话语场域。本文立足于对新时期以来武汉高校文学社团资料的搜集、梳理,首先阐释了武汉作为大学生校园诗歌创作发生外部环境所具备的地理文化资源优势,其次探讨了武汉高校教育环境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其三,以华中师范大学校刊《摇篮》为例,从大学生诗歌与主流诗潮和大众流行文化的互动关系分析大学生诗歌的创作特色,指出武汉地区大学生诗歌的本地特色、大学生诗歌与主流诗潮的同步与错位态以及被大众流行文化渗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方法,探索美国超验主义代表爱默生的诗学精神对皖籍现当代诗人的影响。爱默生的民主观、自然观、个性观对安徽诗坛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深入梳理安徽现当代诗人对爱默生的作品的接受状况,阐述其诗学精神对皖籍现当代诗人创作的影响,并详细分析和探讨影响发生的根源和途径,探寻接受过程中变异现象的存在及原因,以期为人们更深入的了解爱默生诗歌精神的传播情况,为当下诗歌创作和发展提供一定的鉴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作家与作品形式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美国诗人索妮亚?桑切斯诗歌的政治意图及其形式策略。一方面,桑切斯在其诗歌创作过程中不加掩饰地讨论了历史与政治;另一方面,她没有单纯模仿传统主流诗歌的创作手法,而是根据其表达意图,充分调动文字本身的种种意义资源,对诗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加强了形式化表现手法,拓展了诗歌的内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位黑人女性作家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5.
官员诗人是宋代诗歌创作酬唱主力军,他们的创作酬唱塑造出宋代诗歌创作酬唱的主流形态与基本风貌。官员通过立朝、外任与贬谪等方式,驻足、行走于两宋的各个地域,并通过诗歌酬唱创建全国性的诗歌网络,使每个地域的文化活动都可以进入公众的视野。官员阶层特有的品阶、官职及政见,是影响官员诗人酬唱对象与酬唱圈层的三大身份要素,这令其诗歌酬唱无法脱离层级、功利与政治。官员的身份层级不同,其酬唱风貌及审美情态也不尽相同,高层与低层差异最为明显,而只有精神上超越了世俗层级制约的官员诗人,才可能成为官员诗歌乃至宋代诗歌的审美主流。  相似文献   

6.
官员诗人是宋代诗歌创作酬唱主力军,他们的创作酬唱塑造出宋代诗歌创作酬唱的主流形态与基本风貌。官员通过立朝、外任与贬谪等方式,驻足、行走于两宋的各个地域,并通过诗歌酬唱创建全国性的诗歌网络,使每个地域的文化活动都可以进入公众的视野。官员阶层特有的品阶、官职及政见,是影响官员诗人酬唱对象与酬唱圈层的三大身份要素,这令其诗歌酬唱无法脱离层级、功利与政治。官员的身份层级不同,其酬唱风貌及审美情态也不尽相同,高层与低层差异最为明显,而只有精神上超越了世俗层级制约的官员诗人,才可能成为官员诗歌乃至宋代诗歌的审美主流。  相似文献   

7.
《嚎叫》是艾伦.金斯堡的代表作,它展现了金斯堡独特而全新的诗歌艺术,尤其是他的语言表现形式。然而,这首即兴之作是借鉴了惠特曼,布莱克,威廉斯和庞德等其他杰出诗人与其它门类艺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四川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创作经历了从建立到发展再到繁荣的时期,有人数众多的作家队伍,他们的汉语诗歌创作成为我国多民族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各个创作时期的特点,选择了吴琪拉达、吉狄马加、阿库乌雾三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来作为个案分析,力求展现诗人们所代表的那一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胡适为研究个案,追溯他的诗歌历程,在分析社会文化系统与诗歌系统多元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前后相继两个时期内的诗歌翻译与创作的相互影响情况。社会文化系统会影响文学系统,进而影响诗歌系统,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也是多元互动的,这在诗人兼翻译家胡适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自新诗诞生以来,大学校园就成为大学生诗歌创作的试验场和根据地,当代文学进入新时期后,更是酝酿出轰动一时的大学生诗歌运动,一时“大学生诗派”诗人、诗作各领风骚.武汉作为新时期以来大学生诗歌的创作“重镇”之一,为当代大学生诗歌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话语场域.本文立足于对新时期以来武汉高校文学社团资料的搜集、梳理,首先阐释了武汉作为大学生校园诗歌创作发生外部环境所具备的地理文化资源优势,其次探讨了武汉高校教育环境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其三,以华中师范大学校刊《摇篮》为例,从大学生诗歌与主流诗潮和大众流行文化的互动关系分析大学生诗歌的创作特色,指出武汉地区大学生诗歌的本地特色、大学生诗歌与主流诗潮的同步与错位态以及被大众流行文化渗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唐是河南人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名家荟萃,流派众多,创作丰富。他们以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以诗人及诗人群体的个性化心态为中介,以诗人的传承演变为归结,在诗歌创作中各自追求一种美学风貌。他们都打破了盛唐古典抒情诗优美和谐的诗风,从不同的角度开辟了新的诗歌境界,为推动中唐诗歌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诗歌,尤其是50年代至60年代的诗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一大批具有激进主义思想的诗人登上美国诗坛,他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明显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特征。许多诗人不仅创作出具有激进思想的诗歌,而且象雪莱和布莱克那样的把诗歌看作反抗政治压迫的手段。那些极力想改变诗歌创作方向的诗人成了六、七十年代美国政治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物有:罗伯特·洛威尔、阿德林娜·里奇、罗伯特·肯奈尔、阿伦·金斯堡以及阿米利·巴拉卡等。这些诗人创作的新型诗歌尽管不属于自觉意识的政治诗歌范围,但无论从言词上还是对社会的看法上都带有浓厚的激进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清代诗人和瑛坎坷的一生中,新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诗人谪居西域时期,新疆成为诗人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和瑛的诗歌中,表现有关新疆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18%,足以证明新疆对和瑛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和瑛新疆相关诗歌为研究对象,再现诗人出入新疆的活动情况,通过其对新疆统一风云的追述,新疆具体风物的描绘,进而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新疆这一特殊地域与和瑛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浪漫主义时期诗人约翰·克莱尔的诗歌"唐璜:一首诗歌"呈现出对拜伦原著的诸多改写。被边缘化的克莱尔一直挣扎在诗歌创作的偏见、同行施加的焦虑以及资助商的干涉之中,无法融入贵族主导的主流社会,成为被排斥的他者。通过模仿拜伦代表作《唐璜》,克莱尔弱化了拜伦的中心地位的目的、再建构了自己的创造空间,从而实现了讽刺暴力的圈地运动、虚伪的女性形象以及庸俗的商品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工人诗人",河北诗人李学鳌在诗歌理想与诗歌创作中逐渐实现了"工人"与"诗人"双重身份的融合。20世纪50年代,"颂歌"成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此类诗歌始终贯穿着三个延续不变的主题。在"新民歌"运动的影响下,李学鳌创作出大量兼具"古典"与"民歌"特点的民歌作品。李学鳌的诗歌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一方面填补了工人阶级创作诗歌的缺失,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诗歌"真实性"的追求上,但是也显现出明显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甘肃"诗歌八骏"是甘肃诗歌发展的文化名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甘肃诗歌的创作状况,近几年来备受文坛的关注和好评。第一届"八骏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立足本土提炼自然生活,凭借故乡表现西部生命,带有不同程度的西部风格和自觉不自觉的西部意识,共同创作了具有明显地域性和乡土性的"西部风"诗歌。正是基于这种创作意识,才形成了"八骏诗人"诗歌创作的根基,奉献出了别具个性和魅力的诗篇。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锤炼是诗歌创作中的关键问题.李贺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形象性和独创性.李贺的创作受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与求"奇"的创作主流相呼应.他和中唐其他一些诗人一道,自觉地将没有被词汇化的词语带入诗中,对中唐诗歌语言的革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是欧洲巴罗克文化时期,巴罗克文化凸显了处于该时期的英国玄学诗歌文体的内视性、张力性和夸饰性等特征。以邓恩、赫伯特、马维尔等为代表的英国玄学诗人在巴罗克文化视域下进行诗歌创作,其诗歌的形式、主题、意象及修辞手段等都表现出鲜明的巴罗克文体特征,这表明诗歌文体是在特定时期的文化氛围下由政治、经济、宗教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征了该时期独特的精神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宣城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以"宣城四士"为核心的诗人群.该诗人群成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宣城本土诗人,一类是非宣城籍诗人.诗人群成员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在诗歌创作方面相互学习,彼此切磋.诗歌创作观念方面,受苏轼和江西诗派的影响,而又摒弃了江西诗派过分追求瘦硬奇拗的风气.他们的诗歌创作严守格律,讲究"镕化之功",追求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20.
北岛诗歌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学史地位。从三个时期:"白洋淀时期"、"80年代"、"出国后",历时性地梳理出北岛诗歌的脉络,选取"时代"作为决定作家作品地位的主要因素,进而发现其诗歌与时代之间存在着契合与主流化、疏离与边缘化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