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走向世界,"国家形象修辞"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形象修辞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护或者改变自己的形象所采取的符号性活动,是整个国家的官方形象、大众传媒形象、文化与经济产品形象、公众形象等等修辞活动的集合,其中,自然也包含国家领导人的影像修辞。美国白宫发布的总统照,就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国家形象修辞活动。这些照片在修辞上突出表现为"去政治化"、"去礼仪化"、"去中心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背后,又无不包孕着更深刻的政治隐喻,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世界教育信息》2014,(3):75-75
正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4年1月3日报道,英国教育大臣伊丽莎白·特鲁斯近日表示,英国中小学应该采取中国式课堂的做法,如晚自习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而英国教师则应该向"亚洲四小龙"的教师们学习,以确保英国学生能够赶超这些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表现优异国家和地区的同龄人。她说:"学校应该采取课后辅导班等措施来提高学生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上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英国一直是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最热点的国家之一,要想取得去英国的签证是有难度的。常听人说:"取得英国签证是幸运降临的结果。"对此我并不否认,但个人的签证经历告诉我:认真准备,你就能顺利拿到英国的签证。所谓的认真准备就是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在形象上要"三注意";二是在面试时,要有"三技巧"。这两方面准备好了,那么能不能让签  相似文献   

4.
第三十届国际地理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办的"第30届国际地理大会"于2004年8月16日至20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地理学者出席了大会,其中中国代表80人左右(包括近20位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代表和在海外的中国地理学家).会议由英国皇家地理学会(RGS-IBG)和苏格兰皇家地理学会(RSGS)联合组织.  相似文献   

5.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的引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以"中英职业资格证书合作项目"命名,开始了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的引进工作.学习英国NVQ制度,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达到国际水平的职业资格鉴定体系,是我国引进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目的.1997年4月,中英职业资格证书合作项目选定北京市外国企业服务总公司和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试验内容主要是英国NVQ制度的文秘和行政管理专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尔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有关单位商定,并报国际证书协调办公室审核同意,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湖北、江西、甘肃、辽宁、福建等省、直辖市建立省级中英职业资格证书合作项目考评中心.  相似文献   

6.
刘颖 《海外英语》2022,(24):61-64
中英大学生论说文语篇写作修辞特点显示,中国大学生和英国大学生本族语作文在选取的修辞特点情感诉诸方面明显不同,而中英两国大学生在导言的长度、例证和引用三个方面的写作修辞特点是相同的。中国大学生的汉语作文和英语作文往往显示出相同的写作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形象在中国人眼里经历了从"夷"到非"夷"的过程,其中,颇具影响力的晚清文人王韬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王韬对英国形象作了别具一格的塑造,他不仅将英国从"夷"类形象中开脱,还把英国描画成一个富强仁义、在很多地方远胜当时中国的理想国。他对鸦片战争后的中英关系作了全新的阐释,首次把其亲见的英国塑造成一个能够与历史上的中国媲美的"乌托邦"形象,最大限度地拉近了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间实际的地位差距。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三诉诸修辞理论为指导,分析英语演讲中的三种诉诸手段: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人品诉诸的作用。三诉诸是研究表达和劝说的学问,本文以奥巴马宣布拉登死讯的演讲稿为研究材料,考察了三诉诸的语言运用策略,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奥巴马政府如何利用修辞学的表象特征来达到抚慰国民、阐述国策、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修辞问题的国家形象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形象的传播不仅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也是语言性的。由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国家形象修辞是一个主体间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是否可能借助网络条件,将中国网民“人口优势”转化为国际社会的“民意优势”,是否可能造就我们的国际“意见领袖”,是否可能克服听者预设中的“文化猎奇者错觉”,是否可能对国家形象元修辞“重新符号化”等等,都将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修辞意图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0.
英国教育和技术部(DES)于1989年成立的"学校管理特别任务小组"的1990年度报告指出:校长的准备、选拔和发展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主要年度报告指出:校长的准备、选拔和发展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1995年,英国国家"教师培训部" 为新任校长设立了"校长领导和管理项目",英国学校校长的国家标准主要目标是: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英国国际教育的领导地位,英国政府连续实施了两期"国际教育首相倡议计划"。在这项综合政府、教育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国家战略中,英国实施了市场与品牌战略、伙伴关系、学生经历与就业等项目,为英国高等教育新增20多万的非欧盟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政治社会效益。英国细分国际教育市场、重视留学经历及其附加值、提升留学生就业能力的做法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词语的形象功能是客观对象在人的感官被感觉时留下的表象。它能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的感官,传递给人形象的美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本文拟从修辞审美的角度关注、探讨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3.
尽管近年来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建构过程中,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有所发展,但英国报界对于中国人权问题的态度,与上世纪相比较,变化甚微。在2005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英、德、西三国之际,英报刊的报道明显出现了与本国政府言论不同的论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作者将英国报纸的立场和我国’全球传播的现状作了比较,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借助语料库分析软件,结合修辞分析中伙伴词搭配分析和主题词语义网分析对比研究中英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新闻叙事策略以及对各国形象与"一带一路"故事的设定。分析认为英国媒体擅于将消极评价隐藏于正面的叙事策略之中,中国媒体倾向于使用近乎宣传式的叙事策略。在国际话语权"西强中弱"整体态势尚未发生扭转之时,中国媒体如何运用叙事策略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获得国际话语权,重构国际传播秩序值得我们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5.
英国国际教育对其国内的文化、社会、经济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平等与多样化的教育特点推进英国多元化文化的发展。英国国际教育的发展使得英国传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对英国的国家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其发展推动了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在国际上的迅速扩张,并且影响英国团队精神的发展。此外,英国国际教育对英国社会、经济、文化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英国职业教育进行了考察。本文介绍了英国职教改革的背景、现行的英国国家职业资格体系(NVOs)及其特点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在英国职教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英国曾扮演过一个"世界工厂"的强有力形象。它在历史上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最早进行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可如今这一切也只是历史,英国在  相似文献   

18.
云红 《考试周刊》2011,(39):29-31
奥巴马访华上海演讲成功因素之一是对修辞论辩的卓越运用。本文简要阐述修辞论辩的组成部分修辞——理性论辩、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对奥巴马访华上海演讲中的修辞理性论辩(归纳论辩、比较论辩、因果论辩、例证论辩)、信誉论辩(诉诸本人信誉的论辩、诉诸第三者信誉的论辩)及情感论辩(诉诸流行论辩、诉诸怜悯的论辩)进行文本分析,旨在阐释长期被忽视的修辞论辩在演说中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彰显修辞论辩所具备的强大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发言人的话语修辞水平与国家形象建构息息相关。基于国防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典型难题案例,探讨新闻发言人在难以充分满足受众信息期待时,如何以修辞代偿实现信息熵减和去污名化。研究发现:(1)信息熵增导致信息鸿沟,其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构成修辞代偿的动态语境,语境变量包括机构话语权威、多元受众期待和事件发展阶段等。(2)修辞代偿模式基于基础三维(时间维、空间维和熵值维)和操作三维(事实维、立场维和情感维),其中情感维研究亟待加强。(3)低信息度熵减的渠道代偿难以实现信息熵减和去污名化。中信息度熵减的幽默代偿、逻辑代偿和人格代偿以及高信息度熵减的类比代偿和共情代偿等修辞代偿的得体使用,可适度弥补信息鸿沟,实现信息熵减和去污名化,有助于国际传播和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20.
姜亚洲 《教育》2012,(29):60-6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领域的创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推行国家创新战略蔚为国际潮流。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顺应这一潮流,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以推动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举其要者有二:1993年颁布了《实现我们的潜力:科学、工程与技术战略》的白皮书,此白皮书被看作"英国新科技政策的宣言",是英国整合工贸、就业、教育等等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