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结式复合动词及其构成的动词谓语句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动结式复合动词的性质、范围及其形成。第二部分讨论由动结式复合动词所构成的几种句式。第三部分描述动结式复合动词的第二成分与前后名词的语义关系,并据此划分复合动词的类别。第四部分检查一下动结式复合动词不做句子的谓语而做其他成分的例子。一、动结式复合动词的性质、范围、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英语典型动结式和非典型动结式构成了英语动结式这一庞大的家族,诸多学者讨论动结式定义、分类、语义特征有混淆,循环论证之嫌。鉴于此,对一特定类别—英语典型动结式分析讨论很有必要。基于构式语法,从形式和意义上界定英语典型动结式,讨论与其相关的八条语义特征。其次对动词特点的分析表明,只有三价动词、含显性致使义、不含结果义动词、有界动词和动态动词能进入这一结构,以期对之后动结式的研究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商品买卖动词所激活的结果类元素的语义指向出发,本文研究了结果类元素的语义指向与此类动词可进入的句式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题元角色理论和句式平行变化原则描写分析了商品买卖类动词"主一谓一宾"基本句式与"把"字句、"被"字句、重动句及宾语前置句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对意大利语和汉语动结式的句法构成、语义关系和语义限制等方面进行考察,比较两种语言动结式的结构模式,分析其在语意限制、语序、句法构成和语义指向方面的差异,以期对意汉两种语言的动结式的结构特点有更详尽的认知,从应用角度来看可以帮助第二外语习得学生避免因母语习惯的迁移造成动结式的误用。  相似文献   

5.
以动结式的基本句式S+V-R+O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义补语语义指向动词动结式,并探求该类型动结式带宾语问题本质及其他句法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补语指向动词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只包括带表示时体意义的趋向补语的动结式,这种动结式的配价继承动词的配价,不受补语影响。二、以往归为补语指向动词的动结式并不是一个同质的类,其补语的语义指向往往不是单一的,这是影响其配价的决定因素。补语多指向的情况分为两类:补语不表示时体意义的,其多指向是由于隐含的语义关系导致的,这是动结式表达的事件被概念化为与一般使成或者非使成事件相近的事件类型的根本动力;补语表示时体意义的动结式处于语法化的过程中,补语的语义指向由指向动结式动词的论元转而指向动词,因为处于过渡阶段,所以出现补语多语义指向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郑玄注释语料的考察,以形式和意义为判定依据,断定《三礼注》中确实存在动结式,这说明东汉时代动结式确已产生。早期动结式主要是由"V1(a类)+V2(b类)"和"V1(a类)+V2(c类)"两类连动结构经过重新分析而成。  相似文献   

8.
"V-R"构成的动结式结构表完成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它往往和动态助词"了"连用共同表达完成的语法意义,但"V-R"构成的动结式结构表完成和"一般动作动词+了"表完成在语义上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从语义上区分R为动作动词的动结式在带宾语的情况下表完成和"一般动作动词+了"表完成的不同,揭示补语为动作动词的动结式结构表完成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复合动词的出现可上溯至13世纪,但真正的广泛使用却是在近代进入19世纪以来。复合动词的词汇意义来自于其构成词本身,其构成词之间一般呈现“O+V”或“A+V”的句法关系。复合动词具有生动形象、灵活简便的交际表达功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口语和新闻广告文体中,并呈现出愈来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动结式“V好”表示动作完成或者达到完善的地步。本文在对语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V和“好”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的探讨,认为“V好”中的V是动词中表示动作行为的那一部分,具有[+自主]、[+持续]、[+完成]的语义特征,V表示的动作行为必须能够产生动作或者说话者心理期待的结果,V多数情况下是能够带受事、结果、对象、工具等宾语的及物动词。  相似文献   

11.
Talmy的力动态模式是对传统"致使"概念的总括,包括施加阻力以抵抗、克服、阻碍或移除另一实体的力量趋向,但力动态模式过于概括化,忽视了内部力传递过程。文章基于Talmy的宏事件视角分析汉语动结式力动态模式内部的力传递过程及其时间维度。从时间维度上汉语动结式遵循单一性限制、宏事件链接以及单向矢量限制三条原则,在形式—意义映射作用下具备宏事件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词"的界定是形态学里一个最重要也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基于汉语语言的事实,本文列举了对"词"这一基本概念的认识:不同的学者分别从语义、句法、形态、音系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汉语中的"词"以及复合词中的动结式类型。着重从形态和句法视角下分析总结了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语素成分和论元结构,说明了动结式复合词有其特有的构词过程,并证明了汉语词库中存在大量的同形异义的不同语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能带结果宾语的动结式中的结果补语,根据意义可以把结果补语分为三类:状态补语、评价补语和完成补语,并分析了"出"作结果补语的所占比例大于"成"的原因:"出来"表示动作完成,兼有使一种新的事物产生和从无到有的意思;而"成"可表"成功、完成、实现"或"成为、变为"义,所以它不仅能带结果宾语,还可带受事、施事等类型的宾语,这就决定了用"成"字难分辨结果宾语与非结果宾语。最后阐述了结果补语的作用:不仅表示动作本身的结果,还能指向宾语;有的是宾语发出的动作,有的是宾语所呈现的状态;有的补语不但表示宾语的动作和结果,而且还带有强调结果已经达到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概念获得模式以布鲁纳、古德诺和奥斯汀对思维的研究为基础。所谓概念是根据观察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思想或抽象化。而概念的掌握是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  相似文献   

15.
韩志祥 《物理教学》2020,(12):16-19
本文以矢量概念建构过程中常常遇到的负迁移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负迁移的因素分析,并且在梳理了两大类共计六小类典型的负迁移案例后,总结出了矢量概念建构负迁移的对策,即通过"比——画——说——举"四大手段放大发生负迁移概念间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建构矢量概念。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71):15-16
文章围绕多元表征在小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为课题进行阐述,首先解释了从单一表征理论到多元表征理论的转变,接着讨论了多元表征理论促使学生更明确地了解概念本质,多元表征的出现加强了概念之间的转换,多元表征的出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化,多元表征丰富了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等,多元表征在小学概念教学中的策略。其意图在于通过多元表征方式进一步的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正> 所谓“自动——使动”双向心态动词,是指存留在现代汉民族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批兼具“自动”、“使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及心理状态的动词.如“怕”、“惊”等。这些词如果出现在“怕人”、“惊人”这类组合格式中时,往往既可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心理上怎么样,又可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心理上怎么样。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中某些心态动词所具有的这一特点,是汉民族语言的一种文化积淀现象,它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通观殷契卜辞,一方面在内容方面得知商代先民的历史生活痕迹,另一方面在其语言活动中也可得到许多重要的心理信息,尤其是在后者中对于其动词活动情况的洞察却是我们有效探悉殷人心理语言动势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路径,当然也是认识先民们心理语言进化之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卜辞中的视听类动词的运用以及能愿动词、带谓语性宾语附加成分的动词和少数抽象程度较高的动词的厘定,可使今人反观出远古先民语言心理的发育程度和民族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9.
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牢固掌握知识,举一反三,这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最为深刻的;有的学生则是一知半解,一味模仿,这类学生只是从形式上理解了知识;还有一类学生是一窍不通,弄不清知识的含义,这类学生对知识不理解.以上三种现象究其原因可能很多.数学概念表征的完善与否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动名词的复合结构、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复合宾语、独立主格结构四个方面对非谓语动词在复合结构中的使用进行了总结,希望有助于学生解答相关题目,掌握非谓语动词在复合结构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