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读者往往会被故事的主人公杰伊·盖茨比所吸引,这就是小说人物刻画的成功之处.通过运用里门·凯南的叙述学理论,该文从习惯性动作,环境以及类比三个角度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刻画,进而揭示小说人物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鲍磊 《海外英语》2012,(16):165-166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读者往往会被故事的主人公杰伊·盖茨比所吸引,这就是小说人物刻画的成功之处。通过运用里门·凯南的叙述学理论,该文从习惯性动作,环境以及类比三个角度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刻画,进而揭示小说人物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珀涅罗珀记》戏仿《奥德赛》,用多元化的叙事声音重述了史诗中的故事。女性叙事主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叙事和男性权威,表明了作者的女性主义观点。此外,个人型声音、男性声音和集体型声音等多元化的不同的叙事声音相互碰撞,在叙事的过程中分别建构起了自己的权威,逐渐揭开被官方叙事掩盖的故事真相,表明了权威的不可靠性和真相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哥特式小说女主人公通常被塑造成为缺少幻想、缺少对自我体认的女性,遇到人生问题时,经常使用直觉和非理性处理问题,也经常以弱者姿态出现。而这里要论述的是马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小说创作实践中把女性刻画成为富于幻想、内心充满理性的强者,从而使她成功地颠覆并丰富了传统哥特式小说女主人公的形象,这也有助于对现代女性品质与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先锋小说是小说叙事形式的冒险或革命,先锋小说家的创作是进行自觉的文本实验。先锋小说作家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故事,他们认为所有的小说都是虚构的;将人物的深度内涵取消,人物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符号而存在;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使叙事结构零散化。因此,叙事的虚构化、人物的符号化、结构的空缺化方面表现出新的叙事观念,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先锋小说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创作实验。  相似文献   

6.
小说叙述方式的革新是20世纪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王安忆前期的小说无论是客观叙事,还是主观叙事,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叙事方式,而在她后来的作品中,说故事的人在作品中的地位则日益被强化;在近期的作品中,她又在对原故事的反转和整合上下功夫,同时又以逻辑的力量来弥补经验的匮乏。在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上,前期偏重呈示,近期偏重阐释,但就整体而言,则阐释多于呈示,而表现在语言运用上,则是对抽象构筑性语言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的《爱》以作者型叙述声音讲述了主体故事,同时,L发出的个人型叙述声音所讲述的故事是对主体故事的补充。叙述声音的变化构成了丰富的小说文本,展现了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8.
袁群  魏军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114-116,132
感性、冲动和神秘是哥特小说人物的主要特征.哥特式人物赤裸裸地暴露现实社会人们的欲望与邪恶的一面,也在设计着一次次的惩罚.哥特式人物的基本内涵展露了被社会异化的人的模样与人们对一切保存在内心的自然情感的渴望和肯定.哥特小说试图把人们心灵的晦暗与苦难的一面坦诚地倾诉出来,通过丑的一面激起人们对美的思考.本文试图对哥特式小说的人物内涵进行剖析,从而揭示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传统显然是全知角度的讲述方法。在这类小说中,作者可以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对人物的命运做出预示以及最终对人物做出道德评价。由于这种传统,小说作者的观点成为小说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在小说的各种因素中,最直接影响读者的因素就是小说作者的观点,即小说作者对故事本身的看法,小说作者对书中人物的道德评价,对人物行为的置定。这些无疑是读者应该信服而且是必须接受的。因此,对书中的人物及其行为,读者往往依据作者观点的引导来解释。对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本质是运用现代化的方式讲故事,主要的叙事方法是将故事叙述和声音、图像及音乐等编排在一起,赋予故事人物的本身经历和故事情景等以形象色彩。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有所提高,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概述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发起者为美国人达纳·温斯洛·阿奇利,1990年,他通过使用自己的照片,配以自我讲述,  相似文献   

11.
蒋祺 《现代语文》2006,(10):101-102
档一:传统与现代 中国传统小说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故事要有故事的样子,不能漫无边际。而且要给读一个结局。所谓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讲的就是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在叙事上基本以第三人称的方式为主,白描手法、人物行动与对话成为小说刻画性格、塑造人物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唯我独尊”的叙事主体形象——简·爱。其叙事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叙事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使读者能够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然而,夏洛蒂·勃朗特作为殖民地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文化身份使她在女性权威的建构过程中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一部小说的成功,首要的是其叙事的艺术,也就是其讲述故事的方式,而后是看其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讲述。在日常生活节奏日趋紧张的现代生活中,小说的可读性往往被众多的作家及其读者所重视,而叙事技巧的综合运用也在当今小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染小说是当代文坛一个特殊个案。首先,其内容超越传统主流叙事红线,涉及久被遮蔽的女性私密领域;其次,其表达方式颠覆了传统叙事惯例,注重诗性地表达人物内心独特而惨痛的边缘境遇和创伤记忆,因而她的小说带有鲜明的反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翎的《雁过藻溪》有着丰富的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作者有着一枝灵动的妙笔,善于以“远行”为背景,细腻地刻画人物微妙复杂的心理;其次,小说经常讲述时空交错的故事,体现出娴熟的叙事功夫;最后,小说在语言意象和审美趣味方面显示出对汉语文学写作传统的回归与认同,昭示出作者“精神还乡”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6.
雪屏 《当代学生》2013,(Z4):32-33
小说家的职责就是刻画人物,塑造性格,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若谁的小说不但不去关注人,而且将人符号化,那么他就是离经叛道——《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无疑便是这么一个家伙。保罗·柯艾略是个巴西作家,是我所知道的继亚马多之后最具世界性的巴西作家。他是那种善于用最传统的人、最传统的事以及最传统意义上的叙事手法,来创作最不传统的一位前卫作家。《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讲述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一个放羊的孩子圣地亚  相似文献   

17.
从性别叙事学角度分析英国当代女作家詹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的叙事策略。《守望灯塔》采用框式叙述结构讲述了女孩银儿和灯塔建造者巴比·达克两个不同故事。温特森以女性视角叙述银儿自身的故事,以男性宏大视角和女性私密视角交替讲述达克的故事,从而形成两个性别不同的叙述声音,最终女性叙述声音超越了男性叙述声音,实现了性别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性别叙事学角度分析英国当代女作家詹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的叙事策略。《守望灯塔》采用框式叙述结构讲述了女孩银儿和灯塔建造者巴比·达克两个不同故事。温特森以女性视角叙述银儿自身的故事,以男性宏大视角和女性私密视角交替讲述达克的故事,从而形成两个性别不同的叙述声音,最终女性叙述声音超越了男性叙述声音,实现了性别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小说中最深的内嵌话语,对话往往被认为具备使叙事更为逼真、自然,能较好地刻画人物(个体或群体)形象,增强文体或艺术效果等功能。此时,作者已隐退,而将话语权交给了小说中的人物。通过对《都柏林人》中的对话分析表明,对话不仅仅体现了小说中参与对话的人物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及社会各成员之间(多重声音)的交流,具有互动的和态度的人际意义。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人际意义的角度探讨了常用于构成小说对话的直接和自由直接这两种引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独特的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孔乙己》是以小伙计“我”作为叙述人的。从表面看,“我”只不过是为了刻画孔乙己形象而预设的一个穿针引线的次要人物。鲁迅以“我”为联系全篇的主线,孔乙己的出场、经历、遭遇以及悲惨结局,无不是通过“我”的目睹、追忆写出来的。而从深层次来理解,我们会发现,“我”在文中对表达主题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整篇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是以“我”为主体的故事,在“我”眼中,孔乙己只是一个可笑的叙事对象,孔乙己的故事是“我”灰色生活的一种点缀。在文中,“我”随着小说的演进,逐渐被“掌柜”、“短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