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第1页~第7页的例1、例2、例3。)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2.方法策略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通过讨论、体验识别4个方向,感受方向与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推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学生会按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4.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动手、动脑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推导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过程以及按角将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引…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 ̄115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生活中的常见事情。2.技能目标:(1)通过尝试完成简单的生活事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相互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用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2)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和认真完成事情的态度。(3)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和…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的平台。教师应该做到:(1)教会学生如何适应新教材,(2)教会学生如何创设情境,(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技能,(4)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5.
数学史运用于数学教育有3个层次:在数学课程中适当地增加数学史料;开设<数学史选讲>、<数学文化>等课程;将历史上发生的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融进数学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应将数学家发现数学的思维方式与机制迁移到数学教育中.数学教育的基本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意识)、如何思考数学问题(数学地思维)、如何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和如何表达数学问题(数学思维过程的逻辑把握)"等.  相似文献   

6.
交际能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在1972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他认为交际能力由以下四个参数组成:(1)语法性,(2)适合性,(3)得体性,(4)现实性.Canale与Swain (1980)认为交际能力包括:(1)语法能力,(2)话语能力,(3)社会语言能力,(4)策略能力.交际能力理论启示我们: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使用语言知识、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要实现语言交际功能,如何做到二者有机结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单项选择题 1.初中数学教学目的中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法是 ( ) (A)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B)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C)发展思维能力; (D)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由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的内容反l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属于数学 ( )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0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合理地进行估算。2.经历“猜想、验证、运用”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迁移学习新知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掌握估算方法,合理进行估算。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如何正…  相似文献   

9.
数学运算是高中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文章基于喻平教授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框架及水平划分,即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三水平,以2021~2023年新高考Ⅰ卷、Ⅱ卷和全国甲卷为例,对这三类高考试卷的数学运算素养考查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全国甲卷更关注对知识理解水平的考查,新高考Ⅰ卷更重视对知识迁移水平的考查,新高考Ⅱ卷更注重对知识创新水平的考查.进而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2)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3)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特殊职能在于解决这样一个矛盾:既要从人类知识的总汇中精心挑选最精华的部分应用最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又要使他们具有能够独立获取知识和驾驭知识的能力,而且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此,应该把智育的侧重点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移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上来。在教学工作中主要应该培养哪些能力呢?大致说来是:(1)观察能力,(2)思维能力、(3)自学能力和(4)动手能力。这四种能力结合起来构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相似文献   

11.
从数学、教育、心理三个视角来看“数学应用”,得出了如下初步结论:(1)数学可应用,(2)应用题只是数学应用的一个侧面,(3)数学应用既是数学教育目的,也是手段,(4)数学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5)从多方面剖析学生“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一、设计说明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理解正切函数的概念,会用正切概念计算或解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探究、思考等过程理解正切概念并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2.重难点分析  相似文献   

13.
1认知迁移的涵义及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Ausubel.D.P)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数学认知结构包括数学的学科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以及数学的观念系统结构(数学的观念意识、思维、思想、方法等)这两大基本要素.教育心理学对“迁移”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数学学科的认知结构有以下几个特征:(1)…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一课"倒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2)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判断推理的能力。2.能力目标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倒数的概念,并能求一个数的倒数。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二、正确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由于迁移和思维定势是影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两大主要因素,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运用迁移和思维定势,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策略:1.培养学生善用“迁移”在小学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约数、倍数的意义》第一节。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整除的意义,能根据整除的概念进行准确的判断。2.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3.让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4.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约数、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约数、倍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l.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小黑板出示)(1)袋子里共有23个苹果,(2)买4个同样的练习本,(3)小强每天读6页…  相似文献   

17.
提高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的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可遵循以下6点策略:(1)系统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初步的建模思维意识;(2)精选和解剖优秀的赛题与参赛作品,培养双向翻译能力;(3)讲授建模的具体思维方法,培养解模能力;(4)类比引导,培养观察和猜想能力;(5)立足教与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6)加强训练,培养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8.
蒋海红 《上海教育》2023,(13):71-72
<正>研究背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切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都有迁移的存在,尤其数学本身的学习特点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课题动物细胞工程知识目标(1)动物细胞培养。(2)动物细胞融合。(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教学能力目标目标(l)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间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让学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 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态度观念(l)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2)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 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人…  相似文献   

20.
一、混合运算小学第五册(六年制)第二单元的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先乘除后加减和脱括号运算的开始.它是在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学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在教学34页的例1、例2前,先让学生复习只含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如:(1)165-15+2,(2)130+21-3,(3)6÷2×3,(4)6×2÷3.让学生回答运算顺序,再口算出得数.随后教师出示尝试题:①165—15×2,②130+21÷3.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和例2.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看例题中的箭头和旁注.通过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使学生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3和例4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计算;11×4+2和100-95÷5,然后给它加括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