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层培养分班依据。根据现代心理学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与学习有关的个体差异可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可变差异,可变差异就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是可以改变的,它的具体内容是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不变差异指的是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的较为稳定的、表现为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它难以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变。可变差异即被加涅称之为“学习结果”的差异,不变差异是表现为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教学和评价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才能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2.
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生间的差异主要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习惯、能力上的差异,情绪、情感和意志品质上的差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校学习环境适应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他们  相似文献   

3.
由于成人教育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存在着差异,根据教育公平理念和差异教学理论,在成人教育中实施差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应从差异教学意识强化、成人个体差异动态测查、构建和完善差异教学实施机制三方面促进成人教育差异教学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上的差异,学习目的和态度上的差异,情绪、情感和意志品质上的差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校学习环境适应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逐渐分化为学习优等生、一般学习生和学习困难生三个层次群。  相似文献   

5.
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造成成本差异有很多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岗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采购差异和制造差异进行分析。具体包括采购纯价格差异、份额差异和订单下达错误造成的差异分析,对制造成本差异主要从材料用量、工时、单车结算件和工程变更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该篇将四川省21市州分为成都、川南、川东北、川西部四大经济区域,并利用四川省2000—2010年各市州GDP和人口数据,首先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情况,然后运用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四川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分析标准差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正在不断扩大;而经过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呈现倒"U"型特征。其中四大区域间经济差异和成都经济圈经济差异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贡献最大,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最后讨论了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情况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收敛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活动中,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存在着各种个性差异,因而会产生不同的审美结果。在审美活动中,这种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语文基础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差异、审美体验的差异、元认知存在的差异、生活背景的差异等。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中学生审美心理差异、认知范围选择差异、中学生的主导性和创造性、文学作品对学生的触发引动作用差异所导致的。面对这些差异.在日常的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活动中,我们认为应关注学生的审美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审美活动成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根据个性互补原则精心编排各类审美活动小组;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现个性化原则。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质量差异表现为校际间人才培养质量的差异和学校内部人才培养对象的个体质量差异。校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在于院校发展基础、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职业教育标准化程度;校内差异的影响因素在于生源质量差异、校内和专业建设资源不平衡及教育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减小校际差异的途径是进行区域教学资源整合、探索建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改良评估工作机制;减小校内质量差异的途径是分层教学、整合校内资源、实施团队教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R&D投入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RD投入的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的地区总差异和地区间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总差异、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从2003年起总体呈减小之势。东部地区RD投入和经济发展的区内差异都较大;西部地区RD投入的区内差异变化较平稳,经济发展的区内差异有所扩大;中部和东北地区RD投入以及经济发展的区内差异都较小。为促进我国各地区RD投入的稳定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稳定,需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财力支出结构调整;增强我国各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英汉民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的不同造成语言认知差异,诸如语境差异、背景知识差异、表达方式的差异、禁忌语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11.
Scientific developing concep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overall, coordinated and sustained based on facts. The developing planning of a university which is the perspective of an university must be unified, directed and completed scientifically. Take Yanshart University for example, during its 11th Five-Year-Plan period, we hold the opinion that university orientation is a norm of formulating the university developing planning. Meanwhile, scientific developing plan is the prerequisite to implementing scientific developing concept of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评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十分有利。高校继续教育要正确评估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态势,紧紧抓住当前面临的新一轮增长机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及时制定符合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学校继续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明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并结合本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和过程管理实际,探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高校创新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大学文化的守护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守护者。大学教师不同的大学精神选择对大学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以知识为志业的知识人抉择守护着大学文化,以政治为志业的政治人抉择偏离了大学文化,徘徊于知识人与政治人之间的冲突性角色知觉到了大学的本真文化精神。为守护大学文化,大学教师应该回归本位,实现知识人与政治人角色的整合性认同。  相似文献   

15.
在自组织的视角中,高校课程系统是一个有机、开放系统,它包括课程管理系统、课程生成系统、课程实施系统和课程评价系统等四个子系统。高校课程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保持信息、能量的开放和交流,使得高校课程系统呈现出从低到高、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状态。在高校课程系统发展变化中,社会政治力量、生产力水平、社会意识、科学发展等外部环境因素对其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化的勃发,根源于教育理念的升华;教育理念的使命,源自于教育文化的结晶。文章站在理性与发展的高度,对“文化兴校,文化育人,文化天下”这一主题进行了精辟独到、鞭辟入里的论述,认为文化兴校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战略,文化育人是文化天下的至要,文化育人拉开了文化兴校的序幕,文化兴校战略架构起了核心价值理念,文化天下是赢得教育文化不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发掘大学校训在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校训的构建方法,对弘扬大学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迎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发展知识经济已成为战略方向,发展教育事业已成为战略任务;发展经济与发展教育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前发展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对于加快建设知识经济社会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是加快建设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重新构建现代大学理念,是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通过追溯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历史,总结大学理念的演进规律,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势及大学理念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构建现代大学理念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传统大学理念作为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要在指导大学实践中既保持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又能使大学跟上社会的发展而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结合现代大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走向: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自治、学术自由、重视科学研究等传统大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坚持;理性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是学者的社团、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与普遍学问的场所等传统大学理念,既需要保留和发扬,又需要舍弃不合理的因素,即扬弃;而"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传统大学理念,却必须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