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刘玲 《语文天地》2009,(8):10-12
古代诗人创作诗歌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所以我们在鉴赏古诗时,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然后要披文入境,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2.
厉榛 《广东教育》2009,(11):43-48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相似文献   

3.
一、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所谓"知人论世",也就是鉴赏诗歌时,一定要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去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让我们看一下李白、杜甫的两首写月抒怀的诗。1.李白《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俳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相似文献   

4.
阅读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1、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  相似文献   

5.
35.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选取“枫叶”、“荻花”、“江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暗淡、萧瑟的秋夜图,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即将与朋友分离的凄凉、愁苦之情。  相似文献   

6.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高考常见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诗歌语言的特色。从2007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直接考查语言的试卷只有2份,考查情感的有12份,考查手法的有10份,考查内容的有8份,考查意象的有2份。事实上,鉴赏诗歌的情感、手法、内容、意象等无不与诗歌的语言紧密相连。当然,鉴赏诗  相似文献   

7.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飚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相似文献   

8.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相似文献   

9.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窗新糊有故朝防秋疏壳,阅之有感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相似文献   

10.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南春 寇准 渡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苹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来归。(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蝴蝶儿【五代】张泌蝴蝶儿,晚春时。阿娇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因脂,惹教双翅垂。  相似文献   

12.
刘玲 《语文天地》2009,(6):11-12
古代诗人创作诗歌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所以我们在鉴赏古诗时。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然后要披文入境,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总在古诗鉴赏这部分丢分儿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要好好想想症结在哪儿。一些见了古诗鉴赏就头疼的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告诉我:“读不懂!”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惑,我就教你一招:通过“五看”来读懂一首诗,从而有效解决古诗鉴赏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古诗鉴赏在高考语文中所占的分量稳步提升,但有些师生在古诗鉴赏方面还面临理性规律与感性材料的双重匮乏。其实从2002年至今,高考古诗鉴赏的主阵地一直就是作品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及其表情达意之妙,而且从不回避经典篇目,这就为我们今后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锁定经典,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自已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把自已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不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个性化理解。学生没有独特的感受,因而不能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领悟。新课标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就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结合自已过去的生活经验对古诗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在鉴赏过程中要注重感受、品味、领悟、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郁荣 《教师》2010,(10):76-76
古诗鉴赏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考试题型已由客观选择题转为主观表述题。它既可真正检测出考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又能检测出考生组织文段运用语言的写作能力,所以有关专家预测要求考生用一百多字表述对某一古诗的赏析这种开放式的题型将在今后几年的高考中采用。而学生面对表述题不知从何人手,有时写上几句也多为不着要领。  相似文献   

18.
上一期我教同学们在训练中通过“五看”——看诗题、作者、意象、诗眼、注释来解读一首古诗。我们走近一首诗,最终目的是“进入”它,也就是步入诗人的内心深处。所以,“五看”的目的是获得“两感”。  相似文献   

19.
张丽霞 《语文天地》2013,(12):41-42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应该重视“道”,切实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理性方面把握诗歌语言、结构上的规律,在感性方面,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重新塑造一个艺术天地,切不能“重技轻道”。  相似文献   

20.
喻冬燕 《语文天地》2013,(13):45-46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凝练,结构奇特,意蕴丰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所以,要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就必须遵循古诗的特点来教学。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采取品、思、析的古诗鉴赏法,不仅可以满足新课标的诗歌鉴赏要求,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品、思、析中感受诗歌的美妙,潜移默化中学会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一、诵读中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