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利媛 《语文天地》2009,(10):20-21
大自然奥妙无穷.语文老师要时时告诉学生用慧眼观察自然.用心灵贴近自然.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他们会在大自然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写出只有他们这个年龄才能写出的佳作.让我们当老师的欣慰.我们会发现人生的哲学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89):193-194
<正>我们幼儿园正好坐落在一个农村小镇上,周围有着丰富多样的农村自然资源。孩子本身就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他们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这些自然材料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以幼儿的美术活动源于生活,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寻找创作灵感。一、走进大自然,培养幼儿观察与欣赏能力课程游戏化后,我们改变了很多,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延伸出许多新的课程,我们经常会带孩子们走出校园,来到  相似文献   

3.
提到培养环保意识,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如何去关注江河湖泊的污染、城市浑浊的空气、土地的沙漠化、食物中毒以及如何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等等。然而,要在孩子心中根植环保意识,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其周围事物。只有引导他们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去喜爱我们的大自然。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从本质上说应该是基于对孩子刚刚萌芽的自然观的一种良性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将有助于孩子及早建立一种和谐、美好、向上的自然观。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原本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和老师应因势利导、及时耐心地培养孩子们的这种本性,用自己对大自然的热情去感染、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认识事物、热爱自然的原动力。孩子们对周围事物原本是毫无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兴趣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目的。如何利用自然课中丰富多彩的实验,把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理转变成为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从而把他们引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5.
大人们通常会有一本存折,他们经常会美滋滋地想:我拥有这么多钱,太好了!其实我们每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存折",只不过你没有发现而已。 大自然给了我们空气、阳光和水。老师在课堂上说:“没有了空气,人大约两分钟就会死亡,没有水大约三天会死亡,没有食物大约一个星期会死亡。”可见,这些东西是多么重要。这就是“存折”上的第一笔财富——自然的馈赠。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4O年代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主张;“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孩向它请教,向它探讨。”父母有意识地领宝宝观察大自然,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开阔他们的视野,坯可以使孩子身心愉悦。 如今,孩子们被锁在钢筋水泥结构中,与电玩、电脑、书本为伍,阳先、沙土、鸟鸣、柳笛…离孩子们越来越远! 来吧,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那里有最天然的乐土,最自然的大乐园,孩子们会因此而变得健康活泼、自然大方。 从本期起我们将不定期推出”亲亲大自然”栏目,欢迎大家踊跃来稿——用最亲切、最通俗的语言给宝宝讲述大自然中神奇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不少年轻的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就要让孩子多写多算多练殊不知这样一来也就使孩子逐步疏远了大自然从而失去了一位可以启迪孩子心灵的好﹃老师﹄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自然是幼儿常识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大自然是幼儿智慧的源泉这所﹃蓝天下的学校﹄是幼儿学习欣赏大自然的最好课堂它的千姿百态无穷的变化吸引着富有好奇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就会打开他们向自然求索知识的心扉比如春天里你不妨带孩子到户外去观察生机勃勃的景色问他们﹃现在和冬季有什么…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常发现,一个未入学的孩童,常常会和一只蝴蝶亲昵地戏耍,同一只毛毛虫友好地逗趣,他们自己不会,也不让别人踩死一只蚂蚁。孩子们的天性是属于自然的,他们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憧憬与爱恋,这种先天的自然情结,使孩子们对大自然有一种很深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正>【导语】大浪淘沙,却源自溪水潺潺;高山无言,但历尽沧桑变幻;森林浩渺,却源自一草一木。百花怒放,落叶飘零,草长莺飞……无不呈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蕴含着智慧和哲理,充满灵性。只有融入自然,亲近和崇尚自然,我们的心灵才会更加纯洁无瑕,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带着一份淳朴,怀着一份纯真,用一颗善感的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自然万物对话,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就能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细细咀嚼她的滋味吧!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通过自然教学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等思想品德的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低年级自然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起步阶段,是引导学生走向学科学、用科学,逐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出发点。如何教好本门学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呢?我们知道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是促进儿童努力学习的动力。学生…  相似文献   

11.
疯狂女孩     
主持人:谭旭东主持人的话:我主持"少年作家班"已经两年,今年来主持这个"闪亮作文星"。为什么用这个名字呢?我想,"闪亮"就是希望来这里的同学是真正有作文实力,而且能写出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作文来,另外,他们来到这里,也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会变成小小的作文之星。而且在编辑老师的鼓励  相似文献   

12.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大自然是一本最美妙的书。的确,大自然有着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形态、动人的声响、奇异的变化。家长和老师如果能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探究大自然的的奥秘,就会使孩子对自然的幼稚而短暂的好奇心,发展成为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开阔眼界,获取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幼儿阅读大自然这本“书”的基本方法就是观察。怎样带领幼儿观察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 一、观察四季的自然景色在春季,可以带领幼儿看看绵绵春雨,教他们朗诵有关春雨的儿歌,把春雨的作用告  相似文献   

13.
让每个幼儿都成为成长的主人,在亲身参与、多元互动、积极体验中享受成长的乐趣,是每一位幼儿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1.顺性而育,引领自然成长顺性而育是一种自然之道。我们把大自然当成教室,引导幼儿认识身边的大自然,体会自然的奥秘。我们根据幼儿的天性,锻炼其发现、协调、平衡等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和实践活动能力。自然是幼儿感知和创造能力的源泉,我们让幼儿在野外自由自在地玩耍,用自己的双眼去探索、用双手去触摸、用双脚去感受,切实感受自然界奇妙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揭题 1.(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不信吗?大家看—— 2.看课件。(季节变换的特征、看云知天气、树的年轮与年龄、根据化石推断地理环境等由自然现  相似文献   

15.
聚焦话题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家里,我们受到父母的呵护、亲戚的关心;在学校,我们得到老师、同学的关爱与鼓励;在社会,我们也会得到人们的真诚帮助;就是在大自然,我们同样享受到它的恩泽……然而有些人总以为这些都是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真情、大自然的恩赐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视恩情  相似文献   

16.
如果让学生来描述老师的脸,估摸着他们会写出这样一些答案:老师的脸木木的,像木瓜;老师的脸长长的,像苦瓜;老师的脸冷冷的,像冰霜;老师的脸黑黑的,像包公……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在教学中,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授课老师,就会相信这位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这位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会对这位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8.
五彩的秋天     
大自然是我们心灵最好的老师。漫步自然中,我们聆听了春的浪漫、夏的火热、秋的充实、冬的纯洁:在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品味了山的巍峨、水的轻柔、树的妩媚。教会孩子们热爱自然、欣赏自然吧,它能让我们的心灵踏实、宁静。(佳蓓)  相似文献   

19.
陈秀亭 《师道》2007,(1):26-26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冰心语)在我们师生携手走进新课程,不断开展新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一轮课程改革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曙光。为了使“野花们”能从大自然中吸吮多方面的营养,让他们更好、更美、更茁壮的成长,老师与家长都倾注了不少心血。我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就要让孩子多写、多算,殊不知,这样一来,也就使孩子逐步疏远了大自然,从而失去了一位可以启迪心灵的好老师。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的千姿百态无穷的变化,吸引着富有好奇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就会打开他们向自然求索知识的心扉。例如,春天里,你不妨带孩子到户外去观察生机勃勃的景色,问他们:“现在和冬天有什么不同?找找春天在哪里?”孩子的目光便会自然地落在柔嫩的柳枝和浅浅的小草上,那充满喜悦的探索也就开始了。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时,要引导他们从整体到局部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例如观察柳树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