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师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能力并没有改变多少。究其原因,既有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甚至背离了阅读的本质,也有对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新理念理解肤浅,缺乏扎实有效的措施。观念决定出路,阅读教学要摆脱令人尴尬的现状,我认为应该走出七大误区。  相似文献   

2.
所谓“大语文”,是“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作为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语文”,让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的综合能力为己任,促进学生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的确,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  相似文献   

4.
“大语文”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学生潜力是实施“大语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大语文”教育思想实践的基点。  相似文献   

5.
纵观当今小学语教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热门课题。同时,我们注意到,在语教学实践中,对实施创新教育,无论思想认识,还是具体操作,都存在着误区,违反了创新教育的初衷。本拟就如何走出误区,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高中阶段,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为语文的教学发愁,到底应该如何利用时间来安排语文教学呢?又怎么将林林总总、琐碎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呢?其实,语文又称为"大语文",它所涵盖的知识面是很广的,不是单靠课上的时间讲解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利用课下时间,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育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宽语文教育渠道,优化语文教育合力,注重“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语文教育。下面谈谈对“大语文”教育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让“大语文”教育观展现出卓越的前瞻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聚焦师生阅读实践,开展基于“大语文”教育观的“合作阅读”,有助于较大限度地拓展阅读时空,丰富阅读情境,加深阅读体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可尝试从开拓多元合作阅读渠道、构建开阔的合作阅读时空两方面来探讨其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语文教育”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河北省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河北省的张国生等老师和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中心小学于90年代实验研究并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在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的语文教改思想和教改实验。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将其内容归结为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刘先生认为,张老师“把语文教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学渠道,指语文的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一)1982年9月,张孝纯先生从河北教育学院调回邢台,准备进行“大语文教育”实验。1983年初,当时的省教育局续树伟局长安排李春副局长来邢台落实了三件事:确定实验点为邢台八中;确定并调动两名实验教师,组成实验研究小组;每年拨三千元实验经费。当年暑假前,人员调齐到邢台八中。9月1日实验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小组起初是三个人,号称“邢台三张”。“鼎盛时期”也只有5个人,但其他人都由于各种原因先后退出了,所以张孝纯先生在世时,从事这项工作的主要是我们两个人。起初并没有“大语文教育”的名称,只是确定了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  相似文献   

11.
廖邦 《考试周刊》2014,(20):33+126-33,126
"体验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人文思想。在实践过程中,某些教师对课堂操作略显迷茫,对"体验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忽视文本的情境创设、偏离文本的"精彩"表演和漠视文本的静默旁观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以期深化"体验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王向东 《云南教育》2005,(25):40-42
目前,有些课堂教学因片面追求“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而丢失了语文本体,但因其有着“大语文教育观”的包装而变得堂而皇之。到底什么是“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的立足点在哪里?无论是着眼于理念层面,还是侧重于操作层面,我们都有必要从哲学角度作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限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就使课外阅读变得难以操作,虽然教师想方设法地让学生阅读,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但学生在阅读方面难免流于形式,收获不大.针对这些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我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外阅读,让学生分小组相互配合进行学习,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沈松明 《山东教育》2003,(28):24-25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得主动;教学不再囿于课堂,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但在这动人一幕的背后,也有一些教师缺乏理性思考,对新课标理解有误,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偏差,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误区,当引起我们注意。误区一:“媒体”渐欲迷人眼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了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有力助手。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合理使用媒体,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在一些语文课上,却存在一味使…  相似文献   

15.
王联耕 《中学教育》2002,(2):30-30,2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这一提法早就不怎么新鲜了 ,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真正能跳出语文课本的束缚 ,挥洒自如地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 ,把语文课上“活” ,却还为数不多。究其原因 ,林林总总 ,可列举不少 ,这里 ,择要谈一些看法。首先 ,恐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实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大” ?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 ,学生每时每刻所  相似文献   

16.
请看下面三个教例: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记金华的双龙洞》)犤教例1犦师:读句子,从整体上感知一下这两句话的意思。生:主要写溪流的样子和声音。师:把句①中的“迎着”换换词读读。生:可以换成“沿着”、“朝着”、“向着”、“跟着”……师:那么叶圣陶爷爷为什么偏偏用“迎着”呢?生:(诵读)“迎”字写出了溪流的方向。游人从下往上走,溪水从上往下流。生:用“迎”字觉得溪水活蹦乱跳,很可爱。师:你的回答很有新意,是怎样体会出来的?生:从第二句“溪流时而………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不能否认,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确实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呈现了喜人的局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毋庸讳言,当前语文教改的推进进程并不顺畅,发展也极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误区1:许多教师仍旧独霸课堂,满堂灌。新课改强调师生角色的双重转变,  相似文献   

20.
李国伟 《成才之路》2011,(19):17-I0012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也说过,读书万卷始通神。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读书万卷”呢?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在追求数量,而是要强调“读书”二字,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