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台湾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权威政体这一政权形态。在现代化道路上,权威体制推动了台湾的现代化,而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又促进了台湾的政治转型和政治民主化。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在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对台湾权威政体与现代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作为社会经济的综合转化过程,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诺瑟姆的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四种选择:农村城市化道路、区域城市化道路、建新城市和城市现代化道路。作者认为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建设需要四条路并举,各地区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台湾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起,制订和实施了适合本岛情况的出口导向发展策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而名噪于世。台湾经济发展的成功道路,给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试图通过借鉴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海南的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晚清洋务运动、新中国初期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初期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十八大以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四次历史性选择.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没能赶上世界现代化的前两次浪潮,没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因此只能选择走综合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绿色现代化以经济发展、生态和谐、人民幸福的协同共生为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最鲜明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从现代化实践中逐步总结和自主探索的治国理政方略,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维度和鲜亮底色,其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迥异于传统工业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绿色现代化探索经历了法制化奠基、发展观变革、实践深入、全面协同四个阶段,具有迥异于西方生态现代化的丰富理论蕴涵。中国共产党探索绿色现代化的基本经验是遵循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与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结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与人民逻辑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世界历史”观引领绿色现代化探索,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彰显出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就是搞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而工业化程度又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迫切心愿。建国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之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今天,在我们向着“四个现代化”目标努力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研究毛泽东对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轨迹,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现代化。在价值意蕴上,中国式现代化人权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权保障相互融通的必然产物。在核心要义上,中国式现代化人权发展道路凸显了人权主体的普遍性、人权内容的普惠性、人权性质的双重性、人权维度的代际性和人权关系的和谐性。在本质要求上,中国式现代化人权发展道路在政治导向、制度依托、权利向度和全球视角四个方面创造了人类人权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闽台经济发展阶段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显示 ,从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等指标看 ,台湾经济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 ,而福建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发展阶段。通过对闽台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表明 ,1978~ 2 0 0 2年间闽台经济发展进程是受不同驱动变量影响、性质上差异明显的两个发展阶段。虽然台湾经济发展道路并不完全适用于福建 ,但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其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的社会经济指标 ,对福建经济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回顾了统一战线的厉史,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三次统一战线在扫除中国社会现代化道路上的阻力、抵御外侮、建立新中国方面的作用,其次论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论述了在统一战线政策政策号召下,台湾回归祖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完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台湾技职教育开始探索高水平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陆与台湾不仅有着相同的文化教育传统,而且经济发展轨迹相似。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台湾技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通过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研究对大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百年奋斗史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特点,洞察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以及对发展中国家身陷现代化发展困境的突破。这种超越和突破源于中国在探索现代化道路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政治保障、理论优势、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与超越性,对于突破“现代化即西化”的固有思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重构世界现代化体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邓小平的经济战略思想,认为邓小平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出发,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制定了切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对于"后发式"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给予了独创性的回答,指引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独树一帜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展现出构筑中国精神,彰显中国特色,凝聚中国力量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五十年来 ,台湾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其大力发展技术与职业教育 ,配合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与职业教育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积极开发技术人力资源 ,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本文对台湾近五十年来四个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技术与职业教育变革进行了纲要式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四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现代化建设道路、战略目标、战略部署、建设途径的阐述,分析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四个方面,同时也论述了准确把握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胡伟伟 《天中学刊》2007,22(3):48-50
在关于法国现代化模式及其评价问题,法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法国的现代化起点和政治现代化、农村转型、城市化等问题上,我国学者的研究都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法国和中国都是农业大国,法国现代化是一种内生型现代化模式,了解和客观评价法国这种现代化模式,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实现现代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其战略目标经历了一个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发展道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为序;基本原则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21世纪上半叶,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8.
章从挖掘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的国情依据出发,考察了这一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宝贵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完善的过程,较系统地探讨和阐述了“四个现代化”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进的过程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逐渐探索出了适合本国需要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经济科技实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多方面的世界影响力,打破了只有复制西方道路才能走通现代化道路的迷信,在多个方面例证了充分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内生于本国历史文化和传统才是一国现代化道路的应然选择。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引导他们理性地平视世界,坚定“四个自信”,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视角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与东亚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亚太地区,东亚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强的地方,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先是日本从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中崛起,随后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四小龙相继腾飞。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所谓“东亚奇迹”,并形成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模式,即东亚模式。现在,中国大陆的巨龙又已经起飞,奔腾跃动,豪气千丈,经济发展速度跃居全球之冠。是什么因素促使了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怎样来解释东亚奇迹?对此,人们提出种种假说,争论也相当激烈。这些争论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儒家文化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对此,人们见智见仁,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东亚这些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都属于儒教文化圈。因而“共同的文化传统——儒家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