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斌 《青年记者》2003,(7):34-35
当今的报业发展进入了“读图时代”,主流报纸提出了以“大图片采编格局”为中心的图片编辑模式,突出图片编辑工作的主体地位,发挥图片编辑在新闻出版工作流程中的主导作用已成为共识,同样,“大图片编辑”也成为专业(行业)报刊的需要。但现在很多专业报刊和具有行业特  相似文献   

2.
书报资料社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的前身,是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简称“报卡社”)。它是一个为全国教学、科研单位服务的事业单位,早在文化大革命前就存在好几年了。当时编辑的出版物有复印报刊资料,图书提要卡片,学术资料卡片、新书情报以及各种社会科学问题专辑。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到处挥舞“黑线专政论”的大棒,使该社整整被迫停办达十二年之久。  相似文献   

3.
所谓“无备”,是指编辑案头需要而缺的稿;所谓“不意”,是指作者们都没有想到写的题材。为了写出编辑所需而案头却无的“抢手货”,我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一是研究报社印发的《编通往来》、《编采通讯》或《××报通讯》等资料,摸编辑“胃口”,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稿件。二是利用走访亲友和外出旅游等机会,挤出时间“跑”报刊编辑部,直接请教编辑,征求意见,交流观点。三是购置了《全国报刊便览》、《全国报刊地址和邮码集》、《当代中国报纸大全》、《报刊邮资总付登记证证号汇编》等工具书,力求摸清办刊宗旨和栏目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编辑家。“他所编纂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缉要》),在中国史学史、文学史及编辑学史上树起了一窿丰碑。《史记》在中国古代编辑史上取得的成就是划时代的,它使史书的编辑体裁、编辑体例、编辑内容都焕然一新,为后世历史著作的编纂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以“完美报章”理想为核心的报刊编辑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认为,要办好一份报刊,编辑工作必须有明确高远的指导思想、编辑立言的基本规范、明晰开拓的业务指导思想.这些构成了梁启超以“完美报章”理想为核心的报刊编辑观的主轴。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编辑理论思想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完美报章”四大准则;制定了“五本八德”的编辑道德规范;强调论说要“公要周适”,纪事要“博速确直正”等。二是编辑业务思想方面,提出了对报人修养的要求、对报刊文体的要求以及对报刊版式编排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6.
易读性散论     
近年来,可读性作为一个传播原则已引起报刊编辑实践的广泛关注.报刊版面轻松活泼,图文并茂,与十年前相比,堪称焕然一新.但是另一个重要的传播原则——易读性原则尚未引起编辑理论与编辑实践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的编辑素质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1895~1967),先后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干过校对、记者,做过新闻、副刊编辑和主笔,也任过总编辑、经理与社长之职,报刊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曾有“全能报人”之誉。他“以一个纯粹外行的资格”步入报刊编辑这一行业,在“碰了无数次的壁,闹了无数次笑话”后,终于成为一名出色当行的报刊编辑工作者,积几十年报刊编辑实践,他对如何“作一个迎合对代”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即一个与时俱进的报刊编辑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一份高质量报刊的出版,离不开编辑与校对的密切合作。“编校合力”作为一项有效措施,它要求“编”与“校”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严把质量关。实践证明,这种“合力”,对提高编辑人员素质,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报刊质量,有很好的作用。而且,随着编辑技术的日益现代化,编与校的界限将更加模糊不清。 一、编校合力与编辑人员素质 校对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基础工作,又是出  相似文献   

9.
抑或是为了提高编辑的知名度,让默默无闻的编辑从报刊背后走上前台,每每翻阅报刊总不难找到诸如“本栏责任编辑×××”的字样。尽管依然是为他人“做嫁衣”,但至少让穿“嫁衣”的人和看“嫁衣”的人知道这“嫁衣”究竟出自谁人之手。不过这往往也带来了另一种麻烦:“嫁衣”做得好了,皆大欢喜,起码作者心里明白,此稿编辑所花心血大小;一旦偶有不慎,出了问题,作者埋怨,读者骂娘,  相似文献   

10.
电视编辑与报刊、电台编辑不同的是:电视编辑不但要编“文”,还要编“画”。即不但要负责电视节目的解说词的撰写与修改,还要剪辑制作图像画面,把一堆零乱的画面剪辑成有机的组合,形成电视语言。但在一些电视台(以中小型电视台、新办电视台为多)的编辑队伍中,却有为数不少的编辑只会编“文”,  相似文献   

11.
吴文峰 《青年记者》2006,(14):107-107
“编辑”一词,由来已久。据考证,古代的编辑活动最初是以编次、辑集为主,是将已有但无序的文字资料变为有序,将分散的资料变得集中,以达到传播信息、储存知识等目的。现在,编辑,做为一种工作和职称,肩负着出版、传媒业的重任。从选稿、编稿到出版、发行(表),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2.
立下这个题目,并非无的放矢。因为目前社会上包括某些报刊对编辑的地位和职能在认识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以为编辑就应该是规规矩矩坐在编辑部删删改改,剪剪贴贴,只是“炒”别人做好的“菜”,这种片面认识大大限制了编辑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了报刊的质量。 诚然,修改稿件是编辑无可推卸的责任,也是编辑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如果将编辑的作用仅仅理解为改稿,那就大大抹煞了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和创造性,实在是对“编辑”的贬低。 笔者以为,一位合格的编辑,除了《编辑学》上规定的种种要求之外,还应具备如下素质或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时下的报刊很多都刊登征婚广告,报刊编辑有必要把好征婚广告的文字关。比如,有的女性在征婚广告中公然宣称要征“有海外关系”“家境富有”的,有的男性在征婚广告中宣扬“父母双亡,无负担”;有的还把“工作轻闲”作为自己的一大“优点”;等等。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刊登在报刊上,与报刊编辑对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编辑报刊新闻稿不过是“浆糊加剪刀的手工操作活,是雕虫小技,是机械工作,对编辑报刊新闻稿不屑一顾。事实上,报刊文摘是一门学问。拿报纸来说,报纸中的文摘报被称作是报中报,文摘编辑是“编辑之编辑”,要求水平更高。目前全国五、六千种报刊都设有文摘版,还有不计其数的专门文摘报,而且发行量都很好。可见文摘是深得人心的。说文摘学是一门学科。因为它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规律,文摘有严格的规范和明显的特征,不是随意的作品。文摘是文献或文章的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15.
<<报刊资料索引>>光盘数据库的特色及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印报刊资料》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发行,创刊于1962年。该刊专门将散见于各综合性报刊、各大学学报、非本专业学刊、专业的报刊中有关某学科、专业的资料,全文复印,按专题编辑成册,为文科各学科专业读者从相关报刊中获取专业资料,同时也为图书资料人员使用、分析、加工这些资料,编制各种题录、索引和文摘提供便利。读者在掌握本专业报刊的基础上再掌握相关专题的复印报刊资料,基本上能囊括本专业的信息。它是目前  相似文献   

16.
为治“文抄公”献一策王洪武提到“文抄公”,作者头疼,编辑也头疼。虽然有些报刊采取了一些整治措施,但收效甚微,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分析其原因,“文抄公”“病重、顽劣”固且是一个方面;愚以为报刊的“药方”不力、未能抓住要害,也是一个需要改进的方面。譬如:“...  相似文献   

17.
报刊编辑惯于作无名英雄,极少谈及自己的社会作用。但是,从事物的逻辑上说,只有弄清了编辑的作用及其能动性,才能明确编辑社会责任的重大,认识编辑自身建设的重要。颇为流行的看法是;编辑的作用就是修改作者在事实、逻辑、语言和修辞上的种种错误。若果真如此,在编辑出色地履行了职责后,读者会得到一份没有错误的报刊。但这并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它也是一份平庸无益的报刊。结果是读者徒劳地在其中寻找所需的内容,并在放开它以后为失去的时间而遗憾。改稿的确占去了编辑的大部分时间。但更重要的是,读者能从报刊上看到什么,了解什么,受到什么影响,是由编辑来决定的。迄今为止,世界上任何一个编辑部或编辑都是代表社会、代表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  相似文献   

18.
报刊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都是做语言文字工作的,但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两者却有所不同。报刊编辑、记者采写的文章,供人阅读,诉诸读者的视觉;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采编的稿件,则是通过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嘴说给人听的。因此,采编广播电视稿从一定意义上说,不是作文,而是“写话”。广播电视宣传运用有声语言面向广大听众和观众讲话,是一种“说”的艺术,它与读报纸和念文章是截然不同的。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和语言特点,决定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练好“写话”的基本功,要用符合人民群众说话习惯的语言方式来采写新闻、编办节目。为听众和观众“…  相似文献   

19.
报纸的资料工作好坏,如同报纸其它各业务部门(编辑、记者、通联等部)工作一样,直接关系到这家报纸的质量。没有一个具有连续性、多样性、实用性与权威性的资料部门,想办出一份很有可读性的报纸,是很难的。特别是在世界已进入信息涌现,文献倍增的今天,尤其是这样。资料室(有的报社叫资料部、资料研究部、资料组)是新闻交换的“进出口公司”,也是新闻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以吉林日报为例,资料室现有订阅报刊750多种,图书5万余册,外加各地报刊交换的资料,约计近6万种。其中地方性报刊较为齐全。如果资料工作人员每天把这些报刊浏览一遍,就如同在省  相似文献   

20.
胡杨 《传媒》2008,(8):74
我在《中国妇女报》当了多年的编辑,后来又到报社下属的市场化报刊做编辑、主编,见证了报刊市场化的起伏与动荡,也深深体会到,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报刊要发展需要有“好点子”。而这些“好点子”不仅来自报刊的管理人员,还来自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