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调查安徽省合肥、淮南两地不同幼儿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探讨家庭因素和幼儿园的影响.方法:采用陈会昌的《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对342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幼儿社会性发展总体良好.②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呈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3-4岁是一个重要关键期.③幼儿园教育、家长职业、亲子相处时间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幼儿社会性发展受年龄发展、家庭因素、幼儿园教育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琴 《考试周刊》2014,(86):191-191
<正>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和各种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园中班(4—5岁)是建立幼儿规则意识、理解规则意义、学会遵守规则的关键期。在此时期对他们进行有关规则的理解、养成方面的教育,将会促进幼儿终身发展。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往往更多地倾向于幼儿的智力发展与教育,忽略道德品质、社会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守规则等。为了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领域教育是从幼儿园课程领域的角度来命名的,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领域,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社会领域教学不等同于社会领域教育,"它是社会领域教育中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围绕着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而由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幼儿学习的活动",是幼儿获得社会知识、社会技能和发展社会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的主要手段。其在养成幼儿良好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林瑜 《教师》2010,(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幼儿的各项能力之一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已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幼儿阶段就开始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那么,作为对教育起着重要影响的三个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应从小就注意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通过正确引导,使他们符合新型交际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一)幼儿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问题问题一:健康心理保护意识淡。一些幼儿园忽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宽松和谐校园氛围不浓,如,当前全国各地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屡屡发生。一些家庭教育盲区更为严重,家长片面追求幼儿智力发展,不重视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抗挫折等能力的培养,造成幼儿不合群、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这种现状如不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可见,情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首位,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学前期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情绪情感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强,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初步萌发  相似文献   

7.
<正>游戏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性交流活动,教师要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大量时间、空间和材料,支持和引导幼儿参加安全的、具有社交成功感的、有意义的游戏。以角色游戏来看,它就像是延伸在幼儿园班级内的社会场所。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但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幼儿对社会的接触与认知狭窄,对社会规则不了解。班级是他们第一次接  相似文献   

8.
周芙蓉  邹威 《知识文库》2023,(18):152-154
<正>随着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入推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评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国外十分重视儿童发展的评价工作,认为学前阶段是儿童潜在学习和身体、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美国TPBA评价模式在游戏区中通过从非结构性阶段、结构性阶段、儿童相互作用阶段、父母与儿童相互作用阶段、运动游戏阶段以及吃点心阶段六个阶段来具体实施跨学科的儿童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体育游戏更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相比有特殊之处,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目标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而且,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诸方面中,身体的发展是首要的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应充分关注幼儿的身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迎珠 《考试周刊》2013,(60):183-185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教育更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幼儿期就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塑造完整人格(王彦波,2006)①。幼儿社会性情感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多处提到了"利用、借助故事和图书"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53):190-191
<正>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文字符号的敏感期,因此抓住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培养非常重要。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指出:儿童的阅读重点不是儿童能学会多少字和会写多少字、词,而是帮助幼儿在人生最初阶段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提高幼儿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兴趣。那么,如何在早期阅读活动中通过积极有效的互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实现优化早期阅读进程的目标?我们从探索性环境互动、引导式师幼互动、讨论式幼幼互动三方面着手研究,建构  相似文献   

12.
<正>"3-6"岁幼儿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如果能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将为孩子的终身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把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把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幼儿园是为3~6岁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的主要机构.1990年德国统一,同年政府发布的<儿童与青年福利运动>法规明确规定:"幼儿园是为儿童提供教育和保育并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的机构,其课程与服务项目应在教育上和组织上适应儿童和家庭的需要."幼儿园把真实生活情景作为对儿童及其父母工作的出发点,使儿童获得个体的、社会性的发展,并获取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对儿童按年龄分班教育,要求父母参与、社会配合共同施教已成为幼儿园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根据社会的需要,最近一场要求"将幼儿园传统年龄班(3~6岁)扩展至3岁以下、6岁以上儿童"的运动已经展开,在有些地方2岁幼儿人园已成为法定事实.一些相应的研究计划也迅速产生以配合这一运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谢梦雪,陈时见在《全球教育展望》2018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实施幼儿园方案教学,首先要转变诸多非此即彼的教育观念。幼儿园方案教学认为自由与纪律、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等教育观念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有机融合的。幼儿园方案教学旨在有效协调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幼儿拥有探究感兴趣话题、展示作品的自由,同时必须遵守专心聆听、尊重其他成员的纪律。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关键阶段。然而,在许多幼儿园中,幼儿并非都能拥有自主选择、自主判断的权力,而是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幼儿的内在需求得不到尊重,幼儿自我存在的价值得不到认可,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也受到极大影响。要该病这种被动的状态,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为幼儿提供可供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与学习内容;选择多样化教学方式,从而为幼儿成长发展、创造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英国FEI森林学校模式的关键特征是:学校利用林地环境;儿童学习与国家课程和基础阶段目标相连;儿童运用多种感官自由探究;儿童定期参与:成人与儿童是高比率的.英国FEI森林学校模式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充分认识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尝试构建我国的森林幼儿园模式;借鉴FEI森林学校模式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科学认识、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分享FEl森林学校评价研究的成果,加深对教育价值与幼儿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个体的社会化,但当前幼儿园课程中的社会认知内容较为模糊,甚至相当匮乏.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幼儿园开展社会认知教育应涉及个性品质、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等方面,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建构目标与内容逐渐深化与全面的社会认知教育体系,以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园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多样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形式进行个别性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权利与人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更加关注幼儿个体的发展,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  相似文献   

19.
苏萍 《考试周刊》2012,(66):192-193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小班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教师更应重视小班幼儿身心健康教育,而如何对初入园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呢?本文通过对新的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分析总结及实践经验.将可行性策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晓琳 《福建教育》2023,(29):43-46
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在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整体规划不足、内容随意性较强、预防性不够、融合度不高、教师专业化不足等问题,幼儿园应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真实的心理需求,整体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应构建面向全体幼儿、预防与矫治并重的课程内容体系,充分发挥环境、活动、教学方式、育人主体等要素整体育人的功效,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关注和回应儿童的生命成长需要,培育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所有儿童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