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定性分析法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动结构式的研究成果发现,他们主要从句法、事件结构、配价和构式视角对动结构式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虽存在局限性但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解决某些理论的局限性,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和研究分析法。致力于认知心理呈现的构式语法是研究动结构式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运用进行体通常是动态动词,而静态动词一般不用于进行体。但是,当静态动词出现于进行体。它们不仅将静态意义转化为动态意义,而且还增添了进行体的过程性并可根据当时的语静表达出多种含义。  相似文献   

3.
代倩文 《海外英语》2016,(15):195-196
英语动结构式的句法结构为[SUB V(OBJ)XP],其中X=adjective/preposition/noun,其意义为"X致使Y变成Z"。不少学者和语言学家致力于从句法、语义、语用、构式等视角对其进行阐释,构式搭配研究分析法作为一个研究构式的新视角。本研究以COCA语料库为数据来源,采取定量语料库的方法,以构式搭配为切入点,选取结果补语中最经常出现的形容词dead为例,对动结构式中V槽位中的动词与构式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单动作体动词主要表征瞬间完成的单一行为动作,研究选取一对单动作体动词“cough/咳嗽”为研究对象考查其与不同语法体的搭配情况。通过语料库检索,发现该类动词与完整体的搭配频率高于未完整体。主要原因在于其词汇体特征与未完整体特征存在明显冲突,进而导致句法结构存在种种限制。通过深入分析具体语料发现,该类动词与完整体以及未完整体搭配时其词汇体特征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当该类动词与进行体搭配时,句法层的语法体最终表征为反复体,表征行为动作的反复发生而非正在进行,这也从侧面说明语法范畴的本质是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5.
动结动词作为一种典型的汉语复合动词,往往无法从形态上体现语法功能,其语法化现象难以考证。认知语法的语法化视角能有效规避语法功能在形态上的体现,从主体化和图式化两个维度确定语法化现象。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语法化视角为动结动词的语法化现象提供理据。研究发现,汉语动结动词在事件融合下认知主体从最大域进入即时域,对V2事件的或然性做出选择,实现主体化特征。此外,V1的语义由最初动词的原型图式虚化为动词基本图式、由原先表征过程转向突显过程在时间维度的变化,形成了从行为域向时间域上的抽象化转变,具有图式化特征。因此,汉语动结动词不仅是一种词汇化现象,更是一种语法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陈月 《现代语文》2013,(7):78-81
中动结构是介于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之间的一种特殊结构。中动结构对于进入其中的动词有明显的选择限制。汉语中的状态词项和到达词项一般不能进入中动结构中,活动词项和目标词项如果含有[+及物][+自主]的语义特征则可以进入中动结构中,如果不含有这些特征,则不能进入中动结构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动结构式假宾语结构的共同特点入手,指出假宾语是动词表征的一系列动作过程的施动对象,不同于及物动词的显性受事,假宾语与动词不能形成符合语义的常规搭配,而是间接地受到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过程的影响,从而导致结果发生。而动词本身则是这一完整动作过程的转喻形式在语言层面的体现,结果短语表征的受事变化,也正是这一动作过程影响的结果,这与Langacker动作链的"施事——工具——受事"的过程类似,而动作过程本身可以视为"工具"的隐喻形式,动作过程以动词的转喻形式体现,由此构建出基于认知转喻的动结构式假宾语结构的动作链图示,对英汉语言中的假宾语结构做出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8.
汉语动词的时间特征对其进行体产生明显的约束和影响。这种约束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语法和语义的相互作用,语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法的形式和内涵。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动词在时间分类上的研究情况,然后从不同类型的动词出发,探讨动词时间特征对其进行体的约束和影响。时间特征对动词进行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词在进行体的表达方面受其时间特征的制约,另一方面动词进行体的语义也受到其时间特征的影响而发生语义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词块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汉英语料库的检索和统计,对汉英"拉"类动词的动宾词块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考察.研究发现,汉英"拉"类动词的动宾词块共性和个性并存,汉语动词"拉"成为原型动词,动宾词块较为丰富,"拖"的带宾能力不强,动宾词块较少;而英语中"pull"和"draw"势均力敌,"pull"多与具象义名词构成词块,而"draw"则多与抽象义名词构成词块.  相似文献   

10.
黄春玉 《考试周刊》2009,(48):136-137
本文研究了汉语的结果补语句(如推倒、打坏、抹红)和与之对应的日语结果表达句(如押し倒す、叩き壤す、赤く塗ゐ),从他动性的角度分析比较中日结果表达句的异同点,以免在翻译时出现误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allow和permit两个具有"允许"意义的近义词在英语国家语料库中的配价结构,分析两者的结构类型、频次分布和行动元,以揭示两者的异同以及词汇与其支配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配价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别,而且行动元的语义特征也不相同.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区分动词近义词,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料库的基础上研究"给力"这一新词的词汇搭配范式与语法搭配范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人民网作为语料来源基础,建立了一个"给力"小语料库,并使用Michael Barlow研发的语料分析工具MonoConc Pro和collocate对语料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分析"给力"一词的词汇搭配和语法搭配范式,发现"给力"主要作为形容词被使用,多与"很"、"最"、"太"、"真"、"更"、"够"、"超"以及"不"、"的"、"啊"等词共现。通过三词和四词词频表可以看出,"给力"的最高频语法范式是"副词+形容词(+助词)"。"给力"一词也可以作为名词、动词、副词来使用,但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其作为形容词的身份。  相似文献   

13.
14.
动名搭配是中国英语学习者错误最严重的搭配序列。本文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子语料库ST5和ST6,对英语专业高低年级学习者的动名搭配错误展开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对动名搭配错误进行归因研究,将动名搭配错误的潜在原因归结于母语负迁移、虚化动词滥用、语义限制、语法结构、语用错误。本研究发现高、低年级学生在这五种错误类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这些因素在高、低年级学习者的搭配习得中已经固化,成为中介语产出的一些影响因素。学习者在习得动名搭配时,须提高输入的质量,谨慎考虑搭配的可行性和规范性,避免错误搭配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对语料库CLEC三个子库中动名搭配错误研究发现,其相当大比例是由消极逐字翻译造成的,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所犯错误从数量上看和英语水平成非线性关系。这种消极逐字翻译现象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但可从中英文对应词和认知角度来解释。其对于英语教学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6.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上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两语料共有的语体和语场特征所决定的,但两者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英语语料在提出论点时使用缓和策略的频率显著高于中文语料,从而达到了更成功地削弱观点的强加色彩、削弱断言程度、保持在读者面前谦逊态度的语用效果,进而增强了其观点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在模糊限制语类型的选择策略上,两种语料都依赖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相似文献   

17.
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从中动构式以及中动词两方面对中动构式中施事论元在句法层面的隐含以及保留寻求理据。本文认为,非施事论元,即谓语动词语法主语的内在属性对英语中动构式中,施事论元的句法隐含以及显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压制作用,同时,中动词也对施事论元的句法隐含和显现起到压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常用动词take为例,分析了中国学习者英语作文中动/名搭配的典型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在动/名搭配的总体数量上,我国大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没有显著的差别。然而我国大学生无论是搭配的强度,还是搭配的显著性方面都与本族语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到了母语汉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目标语的使用规则。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词汇的常用搭配上。  相似文献   

19.
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从中动构式以及中动词两方面对中动构式中施事论元在句法层面的隐含以及保留寻求理据。本文认为,非施事论元,即谓语动词语法主语的内在属性对英语中动构式中,施事论元的句法隐含以及显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压制作用,同时,中动词也对施事论元的句法隐含和显现起到压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田琳 《海外英语》2014,(16):247-248,272
根据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分类,自建600篇以英语为本族语者的博士毕业论文摘要构成的语料库,采用语料库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统计与对比描述相结合段,参照JDEST、BROWN、和LOB三大语料库,对比分析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征和语用功能。结果显示,情态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分布存在一定规律,与学术英语和通用英语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