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玲 《新闻前哨》2005,(2):83-84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百余年间,它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表现形式、制作手段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作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述说语言之一,电影更以直逼人类心灵、人类心灵的物质呈现而成为艺术的范本。面对21世纪业界不断涌动的变革,中国的电视正面临着巨大的困惑与挑战。电视人开始以媒介的头脑去全面系统地分析国际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探寻适合中国业界学习借鉴的市场道路,也更重视日益需要的自身能力素质的培植。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电影美学、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积极、健康地开展电影批评,回顾、总结中国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历史经验,使我国21世纪的电影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联合举办了迈向21世纪电影美学研讨会,于2000年3月25日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北京广播学院院长刘继南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章柏青研究员到会致辞,研讨会先后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主任苗棣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贾磊磊研究员主持。与会的50多位专家学者来自北…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电影国际获奖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外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在对外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中国电影频繁摘取国际影奖,但在一片繁华的背后显示出中国电影外宣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从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三人类影片入手分析其原因,并试图从政策引导、业界重心、人才培养和策略把握上探究下一步电影外宣的发展对策,探索如何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迈向21世纪电影美学研讨会”于2000年3月25日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中国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电影美学的界定,电影美学的学术规范乃至学派建立,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本土化,市场化条件下中国电影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近读《书法与中国人的心灵》,愉悦之际思绪万千。忽想到美国人房龙说的一句话:“自然界与人类接触是通过万物。人类则以对万物作出反映表白自己。这种反映——表白——就是所谓的艺术。”于是悟出了作者写《书法与中国人的心灵》的深意。孔子曰:“思无邪。”庄子曰:“齐物我。”思无邪构成了中国人传统人生的思考走向,齐物我,勾勒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真实表白。《书法与中国人的心灵》正是循着这样的一条思路,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真髓:“书法映照着中国人的心灵,同时,它也塑造着中国人的心灵。”换言之,书法是中国人对自己心灵的艺术表白。  相似文献   

6.
信息快递     
《国际现代艺术辞典》由著名学者余秋雨教授主编的《国际现代艺术辞典》以20世纪以来外国新兴的、有重大突破性价值的艺术流派、艺术现象,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为主要收录对象,涉及的艺术领域包括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建筑以及工业设计等。人类很快将走完自纪元以来的第二十个世纪。  相似文献   

7.
魔幻电影作为电影的产业支柱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探索和发展行至今日,也出现了如《倩女幽魂》、《蜀山传》、《大话西游》和《无极》等魔幻影片。这种初步发展的成果在艺术和市场上虽难与欧美大片比肩,但富有意义地暴露出我们在电影产业建构和艺术创造诸方面的缺失。本期特邀专业从事影视教学和研究的王宜文和田卉群撰文,意在从源头、本质和操作层面廓清纷繁表象下的认识和创作局限,为壮大中国电影产业提供有益借鉴。胡谱忠则深刻揭示了民族电影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产业问题和文化问题,以深广的视野观照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道路,表达了构建民族电影核心价值和主体性的文化忧思。胡粲然  相似文献   

8.
冯小刚和他的电影在业界一直都可算得上是于个“异类”。除开他相当独特的聪明人调侃讥讽的个人风格之外,在这个功利的时代争相标榜自己的“艺术”和“化”的时候,冯小刚大概是唯一一个高举商业电影大旗,以票房为直接口号的中国电影导演。  相似文献   

9.
温金凤 《今传媒》2011,19(1):126-128
在全球化传播的时代,电影走向世界,实现它所承载的跨文化传播价值是无法逆转的历史潮流。首先追溯一下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历史,然后由此出发将中国电影置于更广阔的全球化语境下,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与映像进行审视与探讨,从而为电影艺术的对外传播提供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电影,可以说经历了从1980年代第四、第五代导演对电影本体表达的探索,到1990年代逐渐形成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的创作格局,而到21世纪后终成贺岁大片的类型电影滥觞、多元泛化的类型片发展。改革开放对中国电影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单一到多元,不断面向市场,走向世界的产业化过程。从这一路径总结中国类型电影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将对中国电影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59年特吕弗拍摄的《四百下》掀起了法国新浪潮的波澜,这种以表现少男少女青春成长期的影片成为世界电影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特吕弗之后又使用《四百下》中的同一个演员,随着他长大跟踪拍摄了主人公安托万从少年到青年成长的四部系列电影。成为电影史上唯一的自传体式的系列成长电影。成长电影始终以人的情感、心灵和思绪作为表现的主体。淡化情节和人为的性格塑造,重视人物性情的自然发展和意识的非理性流露,讲究心灵的节奏,追求画面与音乐的浑然天成,形成了与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类型片完全不同的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电影形式。在亚洲,受法国新浪潮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过台湾电影新浪潮,香港电影新浪潮、日本电影新浪潮,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掀起的电影语言革命性突破的浪潮。在这些波澜中,成长电影始终是最灿烂的浪花。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世纪,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就指出,心灵的 探讨必将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因为人类最大 的敌人不是灾荒、饥饿、贫困和战争等,而是我们的心灵自身。然而直到今天,中国人似乎仍不太善于探讨自身的心灵,以致自己患了种种心灵的疾病却不 敢面对,也不善于求治——  相似文献   

13.
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从刘知侠的小说到电影、电视剧,整整传颂了半个多世纪,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但小说和电影毕竟都是作家、艺术家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出来的艺术形象。我作为一名党报的摄影记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门科技,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电影根据“视觉暂留”等原理,运用照相及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再投放到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渐渐综合众多电影技术如宽银幕、数字技术等等和多元电影艺术如制作手段、创作理念、镜头语言、观看期待等,成就了一门独特的电影表现艺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摄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电影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带动了世界电影业的变化,其中包括中国电影艺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期,当电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被众多现代主义作家贬低时,博尔赫斯写下多篇影评,表达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电影艺术启迪了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一方面。他在创作中广泛借鉴蒙太奇手法;另一方面,他从好莱坞电影中领悟了构建小说情节的奥秘,注重情节的连续性和偶然性。20世纪后半叶,贝特鲁奇等人对博尔赫斯短篇小说的改编促进了博尔赫斯文学经典的多维度、多层次传播。电影艺术与博尔赫斯文学创作和作品传播之间的双向互动体现了20世纪文学生产和经典传播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安阳婴儿》的主题和表达都具备颠覆性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就电影而言,它恢复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平民性艺术本体视角,不无悲悯地表现当代城市底层社会中的底层和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成员即下岗工人和性工作者的世俗生活。而影片的对话性镜头和电影人物语言的历史性改观,又意味着第六代导演对权力话语体系的集体出逃和全面翻盘。  相似文献   

17.
欧洲影视文化历史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其三次电影运动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迅速,诞生了许多具有较高审美艺术和较好票房成绩的优秀影片.文章以欧洲两次电影运动即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为代表,分析对当代中国影视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探寻电影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规律,为当代...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安阳婴儿》的主题和表达都具备颠覆性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就电影而言,它恢复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平民性艺术本体视角,不无悲悯地表现当代城市底层社会中的底层和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成员即下岗工人和性工作者的世俗生活。而影片的对话性镜头和电影人物语言的历史性改观,又意味着第六代导演对权力话语体系的集体出逃和全面翻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期刊正值萌芽初创阶段,其生存更多地依靠各电影公司作资金后盾.电影期刊编辑则多来自旧式文人的转型,其在经济上对电影公司也有一定的倚重与依附.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期刊的编辑理念在艺术与市场之间游离不定,加之电影期刊在编排方式上的千篇一律,导致其内容的同质化以及竞争的无效化,直接影响了电影期刊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人类社会中,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作为发展比较成熟的人类的第七艺术——电影的世界中,角色的性别也无非以上两种,但是关于电影中角色的性别差异的探讨却一直未曾终止,因为作为社会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缩影,电影一直都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一面镜子,同时,电影作为一种人类艺术,社会主流的价值观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电影中不同性别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在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