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春玲 《考试周刊》2011,(31):143-144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灵活运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自觉遵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守则》和《规范》;使《守则》和《规范》成为对学生多元测评的一个依据;使《守则》和《规范》教育成为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3.
4.
以人为本,是新世纪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上质量求规模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积极改进我校德育工作方法和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德育管理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学校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细微工作着手,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育、教学、管理环节的育人功能,让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6.
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做老师的感到最头痛的莫过于学生有排斥、抵触情绪,思想上不接受,最尴尬的是学生公开顶撞。因此,不少老师常感叹,现在的中学生思想越来越复杂,学校德育越来越难进行  相似文献   

7.
《青海教育》2004,(7):5-6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后的《守则》与《规范》将于2004年9月1日起执行。为此.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及中小学生学习,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实施。现将新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8.
宗亚萍 《教书育人》2001,(19):38-39
在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做老师的感到最头痛的莫过于学生有排斥、抵触情绪,思想上不接受。说而不服,服而不信,信而不行也还可以理解,最大的尴尬是学生公开顶撞。因此,不少老师常感叹,现在的中学生思想越来越复杂。学校德育越来越难搞了。但笔者认为,这并不都是坏事,相反说明现代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增强了,对老师的教育有了强烈的选择性。不接受,并非意味着中学生不存在德育接受心理。在实际中学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即使最调皮、成绩最差或者各方面思想表现最落后的学生,并没有失去上进向善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张标 《教育探索》2001,(11):80-8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是拓展德育空间,获取德育实效的重要措施。构建校外德育网络,努力完成德育任务,对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校外德育网络是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来自学校,而且来自家庭和社会。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不能只把学校教育当作德育的惟一渠道,而应该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把各种教育途径合理地组合,形成德育网络。德育网…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风校纪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2.
当前的学校德育改革,应该是范式性的而不是程序性的,是系统性的而不是单一性的。走出德育还原论的困境,以整体主义指导整体德育应成为一种新的德育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整体德育既是一种观念范式,也是一种实践范式:一要目标重设,将培养"整体的人"作为德育目标;二要内容重整,生成"整体教育";三要课程重构,形成"整体课程";四要主体重建,培养"整体教师"。整体德育作为一种复杂性、系统性、非线性的德育范式,为未来德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和可能。  相似文献   

13.
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新《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时代精神。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彻落实新《守则》新《规范》,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 :“要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实践证明 ,以加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为切入点 ,能极大地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一、领导重视 ,明确目标国家的进步与发展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而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就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我们认为 ,尽…  相似文献   

16.
17.
18.
秦琰 《中国教师》2008,(19):25-27
<正>《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也是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基本依据。本文以这两部规范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  相似文献   

19.
刘树田 《中学教育》2002,(6):38-39,42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 ,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准则、思想观点、心理要求和法纪法规 ,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法纪素质的教育。学校德育途径大体分为学科教育德育途  相似文献   

20.
语教学肩负着语言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并要求两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但是从中学语教学的现状看,对德育渗透还存在片面的认识,德育成了游离于语教学之外的附属品,语言教学是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德育就隐意于语言教学之中,以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感,平净化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的情感,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水平和思想品德修养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