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代宦官崇佛风气十分浓厚 ,其中以京城宦官最具代表性。他们广泛参与兴建寺院 ,供养僧人、违例度僧以及各种佛事活动中 ,并且组织养老义会 ,许多宦官死后也葬在寺院内。对宦官与寺院兴修的关系和宦官与寺院宗教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并分析了引发宦官群体崇佛的种种特殊原因 ,指出明代宦官的大规模的崇佛建寺 ,使佛教势力不断发展和膨胀 ,对明代历史进程产生了不能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佛教兴盛,寺院和佛教僧人在社会上的活动也比较活跃,他们参加到世俗的社会生活当中,救灾济贫、行医施药、保护生态、关心行旅,为当时的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很多独有的贡献,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受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唐代佛教寺院与民众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种关系表现在唐代小说中尤为明确。在唐代寺院故事中,佛教寺院承载了重要的叙事功能,或作为真实地理参照,在小说中营造出似真还幻的情境;或烘托审美氛围;或作为重要的契机,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或是空间场景主题化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4.
蔡华  张平乐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8):65-67,75
佛教寺院的院落式空间布局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主要有以塔为中心的世俗性院落式空间布局,以殿为中心的礼制性院落式空间布局,以塔、殿并重的院落式空间布局和以佛殿和法堂为主的院落式空间布局.所有佛教寺院的建筑功能均围绕佛、法、僧"来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强大张力和高度适应性表现出了宁静平和的佛理、宏奥博深的佛法与含蓄内向、充满着理性精神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唐代佛教寺院是唐代小说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唐代的佛教寺院中。不但有僧徒讲述、文人剧谈、说话转变多元化的口头传播渠道,更有僧人传抄、编撰佛教类书、书于经文之上等书面传播路径。这些做法客观上扩大了唐代小说的传播范围,促进了唐代小说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是秦汉以后我国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虽然南北双方的正常往来被阻断,可是南北的佛教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佛教寺院遍布我国南北各地,并渗透到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影响着南北朝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近日,何孝荣先生的大作——《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洋洋洒洒75万余言,首先简要论述了明代以前北京佛教寺院的修建、明代北京城的营建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和考证了明代北京寺院的修建情况及具体演变,并深入分析了帝王、后妃、宦官、僧人、  相似文献   

8.
略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寺院的公益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慈善公益事业,因受佛教慈悲观念和"福田"思想的影响,佛教寺院和僧人在社会上进行了广泛的慈善公益活动,他们参加到世俗的社会生活当中,赈灾济贫、行医施药、凿井修桥、保护生态环境,为当时的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对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域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适应产生的西域寺院经济更是佛教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环节和前提条件。西域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及其管理模式和财产审计,对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和社会经济生活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东晋中后期至南朝,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急剧发展,寺院及僧侣激增,寺院地主终于在此背景下形成。此时,寺院通过帝王权豪和善男信女们的施舍,不择手段地欺诈和聚敛,肆意的兼并,集中了大量的财富、土地和劳动力;上层僧侣生活骄奢侈丽、蓄养众多奴仆,并模仿世俗地主经营土地,剥削和奴役寺院的依附民及下层僧侣。寺院地主是这一时期地主阶级中重要的一翼。  相似文献   

11.
自唐以来,佛教世俗化明显,至宋则日益突出。北宋佛教的世俗化在僧人身上有着明显反映,主要表现在四端:强调礼乐,以伦常落实于丛林;强调以释归儒,对世俗权力的依附加强;佛门戒律松弛,僧人物质欲望扩展;诗僧追名逐利,入世情深。  相似文献   

12.
明代自成祖开始崇好藏传佛教,宦官也因之深受影响。不仅其佛教信仰中有藏传佛教的因素,而且与藏僧间也多有交往与过从。宦官的汲引也往往成为藏僧得与皇室亲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闽南佛教岩寺是以天然岩洞为空间,集自然山洞和人工构筑为一体的,一种非独立的附岩式石木结构建筑。其选址位置从平原山林到悬崖峭壁均有,具空间小巧灵活,布局变化多端的特点;既有洞穴幽深的特色,又具闽南传统建筑样式与装饰风格的特点,体现了建筑和环境的高度协调,极具独特的地域特征。作为不可再生的历史建筑遗产,闽南佛教岩寺融汇了洞穴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宗教哲学、社会心理等诸多价值,被赋予众多宗教内涵与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自传人丽江后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寺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有藏区特点,又有内地汉传佛教特征且自成体系的寺院制度.  相似文献   

15.
沿江佛教文化是道、儒、禅多家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该地区佛教寺庙建筑是皖北的道家文化和皖南的儒家文化发展的实物见证,宗教寺庙建筑是古建筑遗产中的精华,寺庙建筑集结了宰相王俯、皇室宫殿、封建祭坛等建筑的最高水平。分析沿江地区佛教寺庙建筑内部的陈列设施和空间布局的文化意境,并与现代园林布局比较将对佛寺建筑的格局研究以及佛教宗教建筑的保护和借鉴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佛教作为中国文化的支柱之一,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游仙寺的建筑在选址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统一,与当地风俗、人情,宗法观念相融合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北魏平城时期佛教的复兴与北魏士大夫居士关系极为密切,在宗教信仰上他们与帝王找到了一个新的结合点,形成以皇室为中心,以士大夫为群体的居士团体;他们是平城时期佛教复兴的赞助人,幕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