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级教师王爱华提出,小学语文常态课堂应具有"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三位一体、三"味"共生,是对前阶段"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课堂的彻底反思,是以所有儿童的名义向语文课堂要效率的响亮呼唤。"语文味":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直指语文学科本色,解决  相似文献   

2.
让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教室的上空,让浓浓的情感体验充溢学生的心中,让"语文味儿"诗意地栖居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要达到语文味的最高形式,我们还须走更长的路。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语文课堂更加有滋有味吧。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化倾向,即“语文味”的却失.因此我们要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富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海纳百川,长于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有可能上出洋溢着浓浓文学味的语文课,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化倾向,即“语文味”的却失。因此我们要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富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海纳百川,长于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有可能上出洋溢着浓浓文学味的语文课,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一线教师都在谈论:如何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味?对此,从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相关情景、运用信息技术三方面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真正决定教育质量的是普遍存在着的“家常课”的品质。“家常味”是在“家常课”上所呈现并弥漫出来的日常教学所应有的规范性、常态化、真实、有序、有效的本质特征。本文从教学论的角度揭示了“家常味”课堂所应具备的成熟、生长、清新、真实等内涵,指出了“家常味”课堂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7.
真正决定教育质量的是普遍存在着的"家常课"的品质。"家常味"是在"家常课"上所呈现并弥漫出来的日常教学所应有的规范性、常态化、真实、有序、有效的本质特征。本文从教学论的角度揭示了"家常味"课堂所应具备的成熟、生长、清新、真实等内涵,指出了"家常味"课堂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科整合.探询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融。的确.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着共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学科的个性。一门学科的存在。总归有它存在的价值.有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有魅力的学科,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把语文课的魅力展现出来,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笔者就如何使语文教学具有真正的"语文味儿"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常这样评价一节课:"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味"?怎么才能体现"语文味"呢?一、静下心来,聆听课堂的"静水流声"1.让课堂回归平静。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时,很多教师课前让学生们充分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则像导演一样,"穿针引线",让这台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陛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2.
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师就应该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教材课文为主,加强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的联系,还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加语文课的"语文味",并融入师生间的人文关怀,创造和谐新课堂。  相似文献   

13.
本色课堂就是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学科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让课堂有"儿童味",这是基础。还要有"学科特质",那就是要有语文味、数学味、英语味、体育味等学科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言语训练的一个场,一个让学生们言语实践的舞台,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儿童味""语文味"。  相似文献   

15.
"语文味"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堂中,要努力体现闲味、读味和趣味的和谐统一。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情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许多变化。我在参加一些听评课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这节课‘语文味’很浓!听得有劲!”“这节课‘语文味’淡了些,好像少了点什么。”看来,“语文味”一词已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也影响了一大批语文教师的成长。你一定会问: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味”呢?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7.
有的教师上课,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生动灵活,妙趣横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听这样教师讲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已逐渐趋向于理性的回归,课堂教学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味”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实践表明,要想让语文课堂彰显出浓厚的语文味.教者必须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读味”,“言味”“析味”。  相似文献   

19.
郝久红 《教育》2014,(7):68-68
新课程倡导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将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生活空间里健康成长。 点缀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的良好创设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教室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室的布置一定要彰显“生活味”,以启迪学生的智慧,点化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20.
马玲 《甘肃教育》2020,(5):144-144
都说,语文课应该做到“语文味”和“人文味”两相宜。的确,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滋养品性、浸润情感、锻造内心,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必修课”。但是,并非所有的“人文味”都能滋养学生,并非所有的品性都趋向积极、健康、高效的一面。如果介入的时机不合适,言说方式不合适,拓展的对象不合适,反而会伤害学生们、拘囿学生们。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合适的、理性的,有分寸的取舍中,做到语文味和人文味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