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丙奇 《生活教育》2011,(21):27-28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耐人寻味的是,谢赫特曼曾因这一发现被斥为"胡言乱语"、"伪科学家"。当30年前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和嘲笑,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准晶  相似文献   

2.
周云龙 《生活教育》2011,(11):27-28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耐人寻味的是,谢赫特曼曾因这一发现被斥为"胡言乱语"、"伪科学家"。当30年前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和嘲笑,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准晶  相似文献   

3.
【新闻】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例题1 1982年,谢赫特曼在进行"衍射  相似文献   

4.
曾经受尽别人嘲笑和怒骂的男孩,2011年终于站在了诺贝尔化学奖的领奖台上。他的执著、坚强、隐忍和不断进取之心,强烈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们。曾在实验室里险些丧命谢赫特曼1941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个乡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因为家境贫困,谢  相似文献   

5.
阿碧 《中学生百科》2012,(15):49-51
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之前,很少有人能猜得出今年的获奖者是科学界的"窦娥"。他就是以色列材料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1982年,谢赫特曼发现了打破晶体学常识的准晶体,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他这一发现,他也因此受到科学界的排挤,著名的化学家鲍林甚至称他为"准科学家"。将近30年后,这位准科学家却站到科学界最高的领奖台上。●打破常识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化学奖 以包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谢赫特曼1941年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1972年从位于以色列海法的以色列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任该校教授.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在随后以色列工学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谢赫特曼以“天崩地裂”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王倩  高俊 《高中生》2012,(7):39
在过去的45年里,以色列本土已经有10人获得诺贝尔奖,更不用提那些犹太裔科学家所获得的奖项了。以色列之所以能在科学领域独占鳌头,与以色列高校的科研氛围是分不开的。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所在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是有名的  相似文献   

9.
1982年4月8日,对于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来说,这一天,非比寻常,他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了一种"反常理"的现象,发现了准晶体。准晶体的发现,让谢赫特曼喜出望外,他感觉到自己走向了成功,这些年吃的苦、经历过的艰难终于有回报了。可当他在第一时间就向世人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准晶体”的发现最终赢得评委会青睐。有趣的是,这项研究一开始被许多科学家怀疑和排斥,而固执己见的“准科学家”最终赢得了桂冠。 当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在29年前发现“准晶体”时,甚至难以发表论文。当时所有同行都认为,“准晶体”违背了科学常识。比如直到不久前,“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金属属于晶体,玻璃属于非晶体”的结论,还写在很多中学教科书上。谢赫特曼的发现,显然挑战了这一“科学常识”。  相似文献   

11.
曾经的伪科学家 “胡言乱语”“伪科学家”,当30年前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的就是这样来白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和嘲笑,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准晶体”违背科学界常识。  相似文献   

12.
1901年,荷兰科学家范特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化学奖。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诺贝尔化学奖。穿越110年历史风雨,诺贝尔化学奖串联着化学学科发展的脉络,一路见证化学的奇迹行走至今。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两天看到一个以色列的故事,故事讲一个小男孩,背上长了一个驼峰,就是我们所说的驼背。他因此非常害怕,拼命往前奔跑,似乎只要自己的身体跑得足够快,这个驼峰就会离开他。他一直奔跑,直到死。对我来说,这个故事比"夸父追日"还要悲。我们可以嘲笑夸父,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规的人。可是,没有人能够去嘲笑这个以色列小男孩,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一个驼峰:它有时是爱情,有时是名利,有时是摆脱不了的父母。这个驼峰对我来说是什么?用张爱玲的话说,这个驼峰叫作"天才梦"。而我的说法是:所有的天才儿童都是对成人世界的一场献媚。  相似文献   

14.
1982年4月8日,对于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来说,这一天,非比寻常,他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了一种“反常理”的现象,发现了准晶体。  相似文献   

15.
前两天看到一个以色列的故事,故事讲一个小男孩,背上长了一个驼峰,就是我们所说的驼背.他因此非常害怕,拼命往前奔跑,似乎只要自己的身体跑得足够快,这个驼峰就会离开他.他一直奔跑,直到死. 对我来说,这个故事比“夸父追日”还要悲.我们可以嘲笑夸父,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规的人.可是,没有人能够去嘲笑这个以色列小男孩,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一个驼峰:它有时是爱情,有时是名利,有时是摆脱不了的父母.这个驼峰对我来说是什么?用张爱玲的话说,这个驼峰叫作“天才梦”.而我的说法是:所有的天才儿童都是对成人世界的一场献媚.我一直在往前奔跑,企图摆脱的,就是一直因为古怪而不得不做一个“天才”的梦魇.  相似文献   

16.
翟进 《阅读与鉴赏》2009,(11):15-16,52,53
一个同事.用着二十年前大学时期破烂不堪的雨伞.冬天也穿着常被人嘲笑的地摊上买的便宜羽绒服.相对他不低的收入。他是节俭呢还是吝啬?如果我告诉你。他是江苏一个小山村出来的大学生.而且身体有一些残疾,童年吃了很多的苦,很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物质的匮乏在他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那么你会说他是节俭还是吝啬呢?节俭与吝啬,虽然两词褒贬截然不同.然而其间的界限却真是不易把握的。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时间2011年10月3日开始,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陆续颁出,布鲁斯·巴特勒、布赖恩·施密特、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埃伦·约翰逊·瑟利夫…一在这些对普通人来讲既陌生又令人崇拜的名字后面,人们有理由相信:  相似文献   

18.
埃利奥·迪吕波是比利时现任首相.他的一生经历了诸多嘲笑.然而,面对嘲笑,迪吕波既没有竭力反驳,也没有因此消沉,而是把嘲笑当动力,最终用成功回答了所有的嘲笑. 1951年,迪吕波出生于比利时南部一个叫做莫兰维茨的小镇.父母都是从意大利移民到这里挖煤的矿工.在兄妹七人中,迪吕波是最小的,但是,也是最不幸的.在他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因车祸而去世.这给他的童年蒙上了灰色的阴影.入学第一天,迪吕波因为没有穿上衣而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说他是个“怪人”.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当成傻瓜。可是,有许多获得肯定、得到成功的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往往也是许多”聪明人”眼中愚蠢的傻瓜。詹姆森·哈代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他周围的朋友和同事都认为他是一个满脑子怪念头的“傻瓜”。当他某次不经意间看到了一篇《电影的原理》的报道之后,便从电影底片的转盘中产生了灵感:他想让底片上的画面一次只向前移动一格,以便老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详细阐述画面里的内容。这个想法让哈代受到不少嘲笑,但是他没有因此退缩,经过不断地反复研究与实验之后,哈代终于成功地实现了让画面与声音同步进行的目标,创…  相似文献   

20.
牵手大卫     
大卫是被上帝挑选出来做以色列王的人。在他还是一个牧羊少年的时候,他去给在扫罗军中服役的三位哥哥送饭。看到敌军非列士营中冲出一员大将,骂阵不止,但以色列军中却没有人敢出去迎战。大卫大怒,他见到兄长和以色列王,主动请缨出战。他没有铠甲和武器,仍然穿着平时的牧羊服,拿着牧童打狼用的棍子和甩石带。敌军的大将叫歌利亚,看到一个牧羊的孩子不以为意,轻敌之下被大卫的石子打中了脑门,被大卫割下了首级。这是以色列人反败为胜的起点。以大卫的故事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很多,在15至17世纪的两百年间,就有四尊大卫雕像在意大利诞生,它们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