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从一篇稿子谈起。今年春节前,我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一位通讯员写的一篇消息,说的是某乡镇春节前买了1万册科技书给种大棚菜的农民送科技“年礼”。我粗略地算了一下,1万册书少说也得5万多元,据我了解,这个乡镇并不富裕,如果能拿出5万元给农民买科技书,确实不简单。恰巧我也想在春节前写一篇各级干部给农民送“礼”的稿子,觉得这件事可以成为自己这篇稿子的采访线索,便打电话联系采访,一连问了这个乡镇的3名干部,均告知不知此事。  相似文献   

2.
1982年1月12日《解放军报》第二版头条刊登了我写的消息《连长申春生春节探家让别人》,这是我业余写稿登报的第一篇稿件,也是我们单位连续几年在军报发表的首篇稿件,领导和同志们看后都很高兴。那是1981年春节前,我们在连队调查采访时,干部们纷纷反映:战士们要求在春节期间探家的太多,由于探家名额有限,不能满足大家需要,思想工作比较难做。恰巧指挥连几个干部对我们讲述了他们连长申春生入伍后,每年都在连队过春节这件事。一边是争,一边是让,两相比较,反差鲜明,我立即意识到这件事具有新闻价值。果然,稿件发出后,很快被《…  相似文献   

3.
初秋的一天,正在某团采访的集团军、师、团三名报道员向我们叙说了宣传股长田兆广那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难忘怀──蹒跚学步他引路──某集团军报道员刘福奎如是说1991年底,我还是某炮兵团导弹连一名新兵,田股长在师里当新闻干事。出于对新闻写作的爱好,我训练之余时常学着写些消息、小故事。然而,半年多过去了,报纸h没有用出一个字。正当我准备与新闻“绝缘”时,田股长来团里采访,我拿着一大爆没有发表的稿子去找他。没想到他是那样热情,对我的稿子一篇篇地进行了讲评,最后还挑出三篇消息当面修改,没几天,就有两篇被《前卫报…  相似文献   

4.
如何把比分变为消息 在与年轻记者业务交流时,我偶尔会卖个关子:仅给你一个比分,你能写出一篇小有立体感的消息吗?乍一听,这些年轻记者觉得这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仅一个比分,缺那么多新闻要素,怎能写出一篇消息?  相似文献   

5.
遣词造句如同量体裁衣一样,不能不掌握分寸。可是有一些同志缺乏这种掌握分寸的功夫,往往给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冠以堂而皇之的词句,戴一顶大帽子,穿一身阔衣裳。例如:一个通讯员写了篇区委书记春节期间看望教师的消息,消息结尾写道:“区委书记的探望,使教师们受到极大鼓舞。”还有一位通讯员写了篇反映一个乡农业生产发展成就的稿子,  相似文献   

6.
芨藜 《声屏世界》2013,(4):72-72
几个月前,我应邀采写了一篇"重要"的消息《简化程序特事特办某区55名"无户头"居民喜领养老金》,说的是某区采取特别措施,让55名没有办第二代身份证或第二代身份证信息有误的居民在春节前高兴地首次领到了养老金。消息见报后,我自鸣得意,认为自己有幸获得一条"大鱼",写了一篇高扬主旋律、凸显正面效应的好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7.
采访:源于一条被忽略的线索采写那篇后来广为人知的报道时,我还是进入报社才半年多的新兵.燕赵都市报是河北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闻传播率自然也是最高的.每天都有读者反映各种各样的新闻线索.晋州市国税局这个新闻线索是我当时所在的新闻调查部主任李文河首先注意到的.  相似文献   

8.
捕捉社会新闻线索,不能全靠跑机关、听汇报而来。从我多年的实践看,社会新闻线索大都是在街头巷尾、茶馆酒店、田边地头听到的,是在同志、朋友们的闲谈中得到的。不妨列举几例: 1986年春节,我市有五位老教师去给市委书记拜年,他们没带俗套的礼品,而是每人向市委书记送上自书的诗词,诗意都是表白自己要为四化建设倾尽余热。我知道这一消息的最初线索,是春节前我到其中一位老教师家中拜访,看到他书写的送给市委书记的那首诗而获得的。再如我1988年10月报道的“景大姐变成景大哥”的奇闻,内容是一个属于两性人的青年到医院手术后由姑娘变成了小伙子,这条社会新闻的线索是当时我到医院看望一位朋友时,从朋友的闲谈中听到的。我曾报道过“两棵奇特的大黄楝树”和“神秘的六股泉”这两则自然珍闻,  相似文献   

9.
金真 《新闻三昧》2008,(5):46-46
笔者是一个大学毕业刚进报社工:作不久的新兵。春节前,报社安排我一个任务,回家过节时采写一篇反映抗灾的春节见闻。  相似文献   

10.
吕慎 《新闻实践》2002,(12):24-25
今年北京最热的一天,我正在中国人民大学“闭门”苦学英语,朋友打来电话:“你得了中国新闻奖!”我知道这一定是杨荣老师采写的那篇消息《交口县委大院竟挖出升官符》获了奖,作为编辑之一的我不过是沾了他的光,忝居此列。不过,惟一值得“自满”的是,在编辑这条消息时,我就感觉:如果这篇文章能去参加中国新闻奖的话,肯定能得奖。  相似文献   

11.
春节刚过,喜讯临门.一上班就看到《中华新闻信息报》1月25日一版刊登的一则令新闻界为之感奋的消息.这条消息说,去年12月24日,湖北省委书记、省长贾志杰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表讲话,《湖北日报》记者根据有关领导同志的要求,写了一篇长达3400多字的稿件.稿件送审时,贾志杰在发稿单上批道:“我  相似文献   

12.
记得刚当报道员那阵子,写稿热情很高,不管什么线索抓到就写。60多篇稿件未变成一个铅字。一次,我采访到一对同在一个营的孪生兄弟双双立功受奖的线索后,一口气写了一篇千字小通讯。新闻干事看稿后对我说:“写稿得先界定好体裁,这样的素材适宜写成消息。”我按他所说的对线索材料重新进行了分析,写成…篇一300多字的短消息。稿件发出没几天就被《前卫报》刊登出来。这使我认识到:写稿光凭热情,不分体裁,见什么写什么是不行的(应该根据不同材料,酝酿好稿件体裁再动笔。换个体裁天地宽@唐跃辉  相似文献   

13.
小厂也是个“社会”,同样有新闻。就说我们北京无线电元件十二厂吧,虽然是个仅有五百多人的小厂,近三四年来,在全国十九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消息、通讯、文章等一百多篇。仅去年就近三十篇。在采写稿件中,我有这样几条体会: 一、在“小事”上选题目厂大、人多、人事多,可报道的线索可能会多。厂小、人少,可报道的线索也不一定就少。前两年,我们厂有个职工的孩子得了急性肾炎。小孩出院后,除继续服药外,还不能着凉、受累、吃咸食。  相似文献   

14.
1月6日,《文汇报》刊出报道 《久违了,节日又闻织机声》,记录了纺织女工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新闻,明白透露出上海纺织业春天的消息。这篇报道,给沉浸在春节欢乐中的读者更添几分喜悦,受到他们的关注和称赞。 《久违了,节日又闻织机声》的成功证明了新闻界的老传统——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记者郑蔚在准备春节选题时,本来打算做企业老总怎样过年的报道,但在拜访各家企业、实地采访中,获得新—棉厂工人春节加班的线索,于是他大年初一忍着脚部伤痛,拄着拐杖赶到现场采访,记录下这一群不同寻常的节日加班女工。 创造了“通讯”体裁…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我在报刊、电台发表了100多篇稿件,其中,有许多稿件是在读报中产生的。我爱读报。我认为,学会读报,能够从中发掘不少报道线索。想起有些报道员读报,往往是找有无自己的名字,看自己稿件登了没有,却不注意用读报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不善于从读报中发掘报道线索,这真是一件憾事。我想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说来真“荒唐”,我的第一篇“萝卜条”是管闲事得来的,且登在《解放军报》上!那篇“萝卜条”的题目是《为经商军嫂补习法律课》。说来也巧,当时我们部队正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开展法制宣传月教育活动,这件事我觉得是个新闻,可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报道,正在这时,一件事情启发了我。一次我上街,看到有些经商军嫂在营销活动中,出售腐烂变质商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本想上前制止,又~想,何必管闲事呢?再说,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怎么办?何不给领导提个建议,让军嫂们也结合自己的经商活动学学法,懂得遵守职业道德呢…  相似文献   

17.
1984年,我在一个偏僻的基层社当秘书时,就默默地爱上了新闻报道工作。学写报道两年多,总是百投不中。1986年10月,蒲城县官路供销社跨出省外开店,搞活商品流通,在当时是件较新鲜的事。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采写了一篇100多字的消息,寄往本县有关部门,被打印的刊物采用。从那以后,我对信息报道的兴趣和热情愈加高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加活动增多了,和会写稿的同事交朋友、  相似文献   

18.
采访她已有一个多月。我迟迟不敢下笔,担心把她写得走了样子。我扪心自问:相识的时间不长,我了解她么? 文如其人。我潜下心去读她的作品。我试图从作品中认识她。于是,我把简妮在解放军报当记者两年多写的120多篇消息、通讯、专访全部读了一遍。当然不是初次读她的作品。记得1985年6月第一次看到署名简妮的报道,便被那形象别致的写法、清新流畅的语言所吸引。那是一篇报道参加“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的部队代表和长城饭店青年服务员座谈的消息,导语写道:“一只空荡荡的右袖筒,  相似文献   

19.
报道失实的原因很多,其中多数是由于作者采访不深入或弄虚作假而造成的。但也有一些是属于编辑的责任。下面从我采写的见报稿件中举出两例,供编辑同志参考。(一)我曾写过一条某学院举办干部训练班的消息。因得到报道线索时训练班早已开学,所以我找了一个新闻根据:“训练班昨天上了《农田防护林学》第一课”。但稿件见报时编辑却把《农田防护林学》几个字删去了,标题也改成了“训练班昨天上课”。结果,这条消息由于编辑删改不当而造成了失实。(二)我在一篇稿件中提到了“中国林学会林业教育学会”,这本来是一个学会组织的全称。但编辑在改稿时却在中间加了一个顿  相似文献   

20.
做一个追求精致的800字稿件十多年前,我刚在报社实习时,接触最多的体裁是消息写作。一次,跟着一个颇有才情的记者老师外出采访,回到报社,老师坐在电脑前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一篇以短句为主的800多字的消息,写就推案而立,顾盼自得。那确实是篇很棒的消息,我看得多少也有点目驰神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