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人对“音乐”概念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萧统对《文选》“音乐”赋的分类采用的是广义的理解,他的这种理解是受《礼记》和《周礼》的影响。萧统的音乐观,从微观上看,他对音乐有微词;从宏观上看,他是很重视音乐的。他积极的音乐观表现在: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注意音乐的娱乐养志作用,好尚“清音”。《文选》为音乐赋立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与萧统对乐与礼的关系和功能的认识有关,二是与乐舞繁盛的历史、现实及乐舞赋的大量出现有关,三是受汉晋音乐类赋归类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宫殿赋是指专门以帝王宫殿建筑为描写对象的一类赋作。"宫殿"题材的出现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宫殿赋的两篇选文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富有鲜明特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宫殿赋的设立体现了传统赋学观的新变,其编排次序亦符合萧统用意。  相似文献   

3.
卢兰 《钦州学院学报》2015,(1):22-25,83
汉晋乃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赋体文学自身的演进,汉晋音乐赋的艺术成就及其对音乐的审美感悟和阐释也在与时俱进。就历时性言,《文选》音乐赋反映了汉晋音乐审美倾向经历了由道德政治教化功用到艺术审美愉悦感受的变化;就共时性言,汉晋音乐赋表现了汉晋人音乐审美的丰富文化内蕴。认识汉晋音乐赋中音乐审美的历时性变化与共时性价值,有助于了解《文选》音乐赋及音乐审美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具体演奏器具为主的固定选题模式,强调产地对乐器之性质、乐理机制形成的重要影响,对乐器功能与演奏过程及其具体的审美感受的描述,对“乐”与“自然”和“人”三极关系的重视等,是《文选》音乐赋主要作家所共同遵守的创作程式。音乐赋亦体现了由以悲为美、特重伦理到追求中和之美、哲思浓郁,到由崇高美向优美转型的两汉魏晋审美变化。从各重其“器”到“琴德最优”,到特重人自身的音乐结构,则反映了审美主体由关注外在自然到希图借助外物以探究宇宙自然至理,到通过对人自身的彻底肯定来张扬人的生命主体意识这种两汉魏晋审美思潮的逻辑轨迹。  相似文献   

5.
《文选》对潘岳赋极为推崇,萧统在当时的文学背景下以儒家敦厚之旨、文辞兼顾等为标准选录,潘赋的题材、形式、抒情性在赋史上具有积极的开拓意义。潘岳的文学创作优劣体现在不同的文体中,后人对其评价应尽力做到客观而全面。  相似文献   

6.
《文选》对潘岳赋极为推崇,萧统在当时的文学背景下以儒家敦厚之旨、文辞兼顾等为标准选录,潘赋的题材、形式、抒情性在赋史上具有积极的开拓意义。潘岳的文学创作优劣体现在不同的文体中,后人对其评价应尽力做到客观而全面。  相似文献   

7.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哀伤"一目选赋篇数最多;"哀伤"题材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哀伤"赋选文无论在内容题材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极富特色,具有代表性;不同历史阶段哀伤赋创作的不同特征,既呈现了哀伤赋的发展流变,也凸显了《文选》"哀伤"赋选文的合理性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选》所录五篇鸟兽类赋作是汉魏六朝时期此类作品的名篇。其作者大多出身寒微,他们在赋作中通过鸟兽形象表达寒士心声、抒发情志。这些作品饱含着寒族文士避祸自守、明德善终、追求自由的精神寄托,在体物手法上也丰富多彩,达到了物我融合的艺术境界。出身寒门、身处乱世、昧于自处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寒族文士的人生悲剧。寒族士人笔下的鸟兽群像,融入了他们的人生体验和身世感伤,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个性与张力,形成了与士族文学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文选》“设论”类共选录了三篇作品,从文体归属来看,应当归属于赋体文学.具体而言,“设论”类形式上的“设问而答”、题材上的“士不遇”、体物“铺采摘文”和写志“识时知命”均为赋体文学特征,故《文选》“设论”类可视为赋的再分文体.  相似文献   

10.
女冠诗人鱼玄机好用宋玉《高唐赋》(并序)、《神女赋》(并序)与《登徒子好色赋》(并序)的典故语汇入诗。这从表层看,是因为宋玉三赋中的典故语汇便于诗人抒写情爱内容;但从深层看,在爱情追求、爱情遭遇与自主意识等方面,鱼玄机与三赋中的女性形象确实存在着相同之处,且三赋在当时影响甚大。正是这种同心式的人生挫折感与精神气质上的契合,才使鱼玄机喜欢借三赋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相似文献   

11.
赵俊玲 《天中学刊》2012,27(3):82-85
《文选》十五类赋,"耕藉赋"居于第三,颇受昭明重视,原因大致有二:藉田礼仪式表现了帝王的无上尊严与权威,起到了强化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的作用;梁武帝较历代帝王尤为重视藉田礼。"耕藉"类所收潘岳《藉田赋》通过铺张扬丽的手段表现了尊崇皇权的思想,阐发了天子藉田的根本意义:一在致孝,一在固本。这些认识与身为太子的萧统的思想深相契合。而《藉田赋》庄重典雅的文风,亦颇合《文选》的选录标准,成为此类赋入选的唯一作品。  相似文献   

12.
汉语谚语中蕴含的纯朴精到的教育理念,对当代青少年的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在青少年培养中要始终贯穿爱的原则,但必须把握好爱的限度;注重榜样与环境、信念与方法、理解与疏导以保证秩序的形成与稳定;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与归宿在于不断实现人自身品质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3.
王焕然 《丹东师专学报》2009,(3):115-120,126
兴礼乐促进了汉赋的繁荣,汉赋则是礼乐的重要载体。赋家赞美兴礼乐之行为。批评背礼乐之行为。礼的表述方式影响了汉赋的铺陈。赋家运用讽谏。与大臣进谏之礼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音乐技术是表现音乐内容的手段,它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它只有在与具体作品相融合时才获得了表现意义,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文选》和《玉台新咏》,是六朝具有代表性的诗文总集。《文选》的编纂者是昭明太子萧统;《玉台新咏》编纂的指使者,是萧统的弟弟萧纲。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两本总集编纂的对象有部分相同,但它们编纂的思想和艺术眼光却迥然不同。假如说,《文选》代表了传统或古典主义的文学思想,《玉台新咏》则代表了当时革新的流行的文学思想,这同时反映在一个大家庭的兄弟之间,是很有意思的。比较两者的不同,揭示其中深层次的内涵,不仅对理解齐梁文学,且对中国文学发展轨迹的把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因此很多研究者认为杜甫没有隐逸思想,但对杜甫的诗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杜甫也存在一定的隐逸思想。文章从集中体现杜甫隐逸思想的四个时期的作品入手,全面阐述了杜甫隐逸思想产生的原因,以期对杜甫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文选》所收哀伤赋.除《长门赋》外,都是魏晋六朝时赋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重“情”是哀伤赋的重要特点。可以从个性化、哀伤赋文本、咏物赋的比较和赋的转变四个方面来认识哀伤赋的主情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科举试"赋"、创作赋体作品和爱重《文选》,是韩国赋学兴起的首要条件,而韩国大学的中文系、就读中国的留学生等是其中国赋研究复兴的当代学缘背景。《文选》所选楚汉魏晋六朝赋的研究是韩国20世纪中国赋研究复兴的起点,而唐赋研究是其重要的成绩,中国赋与书画研究搭起了赋学与书艺辨伪之学的"桥梁",中韩赋家赋作的比较研究开创了国际赋学的新"亮点"。韩国中国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中国赋论及哲学、史学、儒家诗学等,立论细腻完整、学风严谨不乏创新是其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文选学笔记     
本文论及《郡斋读书志》李善注《文选》提要、《文选》李善注引《感甄记》、《资暇集》的作者、王粲所登之楼在何处四个问题。一得之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