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言语交际是言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包括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不仅表达呼唤理解,表达本身也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因此,探索言语理解机制和规律,不仅可以为构筑言语的语言学大厦添砖加瓦,也可以为提高言语交际效果和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两大交际体系。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特征是具有社会性或文化性。而语用学关于语境和言语行为的理论指出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含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一定遵守语言的用法规则。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活动中,更要根据交际时的具体文化语境,充分理解话语的语力,得体地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3.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说话者的话语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预设在言语交际话语选择和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变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应在充分考虑预设因素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给交际带来负面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蔡烨 《内蒙古教育》2009,(14):42-42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语文应当姓“语”,语文教学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别春红 《林区教学》2010,(10):34-37
言语理解作为言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俄罗斯学者们关于言语理解的研究独树一帜。本论文以《心理语言学基础》和《神经心理语言学》两本书为出发点,分别介绍两位作者关于言语理解的主要观点,之后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找出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听力教学中言语信息差调控策略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差是言语交际中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由于听力理解活动本身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更易产生信息差。作为《听力理解中言语信息差的调控策略》一文的后续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来探讨笔者提出的听力理解中言语信息差的调控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学生把握词义的方法尤为重要。理解词义,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关言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1]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将近有一  相似文献   

8.
联想是言语交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联想能力突出表现为词语联想能力。善于联想有助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积极地进行联想是一个人富于智慧的表现。《世说新语》记写的魏晋名士的言语活动,其中大量的交际言语是用词语联想方法去组织的。词语联想是魏晋名士在特殊背景中的独特思维方式。研究他们用词语联想方式构成的交际言语,可以为当代的言语交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言语理解是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与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听作为言语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四大言语技能中十分重要但又较难掌握的一种技能。作者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听的理解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使听力学习者了解听的心理机制,从而有助于改进听力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在具体交际环境下话语的意义,其中,说话者如何通过言语达到它交际的目的是它研究的重点。它提出的“言外之力”为具体情景下意义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对以意义转换为中心的翻译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翻译实践中出现错译、误译的原因,强调要结合言外之力、具体的情景因素全面地理解和阐释意义,尽可能把双语转换中意义的丢失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桂赛男 《考试周刊》2010,(23):45-45
实践证明,儿童学习语言,对于某个成语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是一个成语的方方面面都理解了才去运用,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地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逐渐地知道该怎么运用这个成语。实际上这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下面我就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成语教学谈点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陈丽 《甘肃教育》2014,(16):66-66
正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解码的理性认识阶段。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Hymes言语事件构成要素理论分析《绯闻女孩》。通过对所选言语事件进行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言语事件中的不同表现,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是以关注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为己任。因此,搭建语言实践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以引领学生历练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言语形式,创生文本活动;要借助诵读品析,解构言语要义;要置换文本样式,重新整合语言;要依托对比品析,提升感知效益。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5.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在具体交际环境下话语的意义,其中,说话者如何通过言语达到它交际的目的是它研究的重点.它提出的"言外之力"为具体情景下意义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对以意义转换为中心的翻译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翻译实践中出现错译、误译的原因,强调要结合言外之力、具体的情景因素全面地理解和阐释意义,尽可能把双语转换中意义的丢失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言语交际表达训练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听说读写的活动。说和写是表达,听和读是理解。表达和理解相互依存,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言语交际是表达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言语交际表达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以言语参与为动力,层层推进求深入 人们习惯地认为阅读只是吸收;其实,阅读过程中,有言语活动的全面参与,从而成为阅读理解的关键,应引起充分注意。 阅读学原理告诉我们,“在阅读的解码和编码过程中,与阅读思维相伴随的是全面的言语活动”。阅读中问题的产生和提出表现在词语表述上。没有明确的词语表述,读者在阅读中会始终处于一种盲目的、心神不定或困惑烦扰的苦恼心境中。阅读中种种推测和预见也需要  相似文献   

18.
强调表象活动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语言的训练。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们头脑中的表象是无法直接交流的。因为语言有描绘形象、唤起听者、读者形象感的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交流表象的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言语——把自己头脑中形象的、具体的表象,以别人能够理解、可以接受的外部言语形式明确地表现出来。不仅如此,表象在人们脑子里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的活动经常受到言语(主要是内部言语形  相似文献   

19.
幽默可分为言语幽默(通过语言表达的幽默)与非言语幽默(通过肢体语言等表达的幽默)。字幕翻译中言语幽默元素的翻译很具有挑战性。译员需要客观科学地理解幽默元素之所以幽默的原因,以及在目标语中恰当地重构这些幽默元素。本文通过对Veatch在1998年提出的幽默的三个要素的探讨,为译员提供科学理解幽默元素的思考模型,以期帮助译员更好地在字幕翻译中重现言语幽默,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直觉是学生通过言语实践活动而获得的一种感受。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的程度不同,学生直觉水平的发展就会呈现出或高或低的态势,言语实践活动越多相对来说直觉的水平就越高,就能在听或读的瞬间快捷、准确地对语言的内涵及表达形式作出感知与领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直觉思维的本质特征,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要通过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言语活动的规范知识,积累言语经验,培养言语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敏锐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