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三数学复习课是按照课本“重复昨天的故事”、还是扎进各种资料堆“苦做舟”?我认为都不是,而应该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既必须做一定量的题目又一定回头找“岸”。高三数学复习为什么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教师应该怎样带领学生在忠于课本的基础上来“拔高”课本?“拔高”课本与做一定量的题目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一、高三数学复习为什么要忠于课本还要“拔高”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本”,高考选拔人才必然要以这个“本”为依据,那么高三复习肯定要忠于课本、以课本为基础。根据数学课的特…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学地理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推进,怎样选择地理课本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评估地理课本是其中重要部分。本文在论述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一个初步的评估地理课本的分析架构。1课本的重要性1.1课本的定义本文认为:教科书既是“教”的材料,更是“学”的材料,同时教科书的英文单词是“Textbook”。基于此,把“教科书”称为“课本”似乎更为妥当,因此本文所指的“课本”意指“教科书”。1.2课本的特点美国的Allan C.Ornstein和FrancisP.Hunkins在《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一书中对此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课本优点课本缺点提供…  相似文献   

3.
高三数学复习课是按照课本“重复昨天的故事”、还是扎进各种资料堆“苦做舟”?我认为都不是,而应该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既必须做一定量的题目又一定回头找“岸”。高三数学复习为什么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教师应该怎样带领学生在忠于课本的基础上来“拔高”课本?“拔高”课本与做一定量的题目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4.
一、课本是高考的“根”,“两纲”是高考的“脉”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高考试题一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只有认真研究“两纲”,才能把握高考的“脉”。要根据“两纲”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根”,并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两纲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两纲要求必备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大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  相似文献   

5.
一篇作文的优劣,自然有一个参照系,那就是语文课本。可惜的是,课本是一个“封闭系统”,虽说课本不时有些小小的变化,不是“全封闭”的,但接近于“全封闭”。这样,课本的内容与日新月异,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可以  相似文献   

6.
<正> “重基础、考能力”,“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做到“两个有利”是高考命题的原则.因此,对课本进行合理的利用,特别是对课本习题进行挖掘、引申与改造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立体几何课本中的一道习题为例,看一看高考题是如何从课本习题改造得来的.  相似文献   

7.
不管是初中英语课本,还是高中英语课本,不管是过去的英语课本,还是现行英语课本,“-ing”形式出现的频率都相当高。由此可见“-ing”形式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位置,它始终贯穿英语的学习内容。现就“-ing”形式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最集中、最基本的载体,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生长点,是高考试题的发源地.挖掘课本中概念、定义、公式、例习题的隐含条件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也是教者、学者们共同学习和研究的“基点”.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公式是数学课本的“灵魂”,只有通过对其隐含条件的挖掘,才能使对课本知识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活”,才能从中挖掘出亮点,提炼出精品.下面笔者举例谈谈对课本中概念、定义、公式中隐含条件挖掘的一点实践.  相似文献   

9.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策源地”,也是高考试题的基本来源和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题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生长地”,学生的数学学习,始于数学课本,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的载体,高考复习要立足于课本,回归课本.如何回归课本呢?  相似文献   

10.
一、课本是高考的“根”.“两纲”是高考的“脉”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高考试题一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只有认真研究“两纲”,才能把握高考的“脉”。要根据“两纲”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根”,并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两纲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两纲要求必备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大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也不可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本中含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靠“学”。我觉得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在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学好、学活课本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导“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回归课本”,必须使学生对课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认识到课本是学习的依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如果课本没有学好,就想另辟蹊径,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形成不良的学风及对…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课本初五册《干将莫邪》:“王即购之千金”。课本注为“悬赏千金捉拿他”。这“千金”是什么和是多少,不得而知。高一册《记王忠肃公翱事》:“列价五百金”。课本注为“五百两银子”。“金”为什么变为“银”和“两”也不得而知。高六册《荆轲刺秦王》:“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课本注“金”为“铜”又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小英雄雨来》一文通过描述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的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课文四次描写了“课本”,那么,它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呢? 一、写“课本”,交代雨来热爱学习的精神课文第一次描写课本是这样的:“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上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作者在这里描写“课本”,是通过雨来对课本的  相似文献   

14.
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精心创作的智慧成果,一如既往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具有很高的探究意义。仔细分析近年来的全国高考试题,都能在课本中寻找到高考试题的“影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立足课本“本身”,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价值,探寻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面临考试时,才能在考场中“身正不怕影子斜”。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回到中学母校做报告时,曾说过“把课本丢在一旁,是不少同学学习数学的一个通病”.时隔二十多年,这句话对我们仍有借鉴作用.课本、课本,乃学生学习之本,学习数学也同样需要以课本为主要载体.围绕课本采用“看、练、想、结”的学习方法,就能更有效地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做“学习数学的主人”,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一、自看课本长期以来,不少同学或把“学数学”与“做题目”之间划上了等号,或因作业过多无暇顾及课本,养成了不重视看数学课本的习惯.事实上,新的实验课本是最好的学习材料,…  相似文献   

16.
陆平 《今日教育》2014,(12):44-45
一、从“内”到“外” “内”,指的是课内,包括课本内和课堂内;“外”指课外,包括课本外和课堂外。“从‘内’到‘外’”,指教学内容从课本内到课本外的拓展,教学活动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课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可见,课本对于“教”与“学”两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使用课本,并且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和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环。对此,切不可等闲视之。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使用课本,或者只把它当作“习题集”来用;他们也不注意  相似文献   

18.
高考命题的取材,即使在“老”高考时期也是以课外材料为主的;课内材料比重不大,且不考查某些课的重点内容(一般只限于“知识”),比分渐次减少。人们早已认识到课外材料是当时命题的取材重点。“新”高考以来,命题不再考虑直接从课本中取材的比例,课本内容即使偶有所见,也并非事先有什么“考虑”,或有什么“比例”限制。社会上流传的“新高考不考课本”“新高考甩开课本”,正是对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9.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本”,是高考题的“源泉”.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忠于课本,又不能被课本束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挖掘课本例题和习题的很好形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课本的有限资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下面是对人教版高二(上)一课本例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本的注释,可谓“螺丝钉”,是历史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恰如其分地引用注释,对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大有好处的。 (1)解疑释难,便于学习。在历史课本中,有不少反语引语,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等。在历史课本中,还有不少古官职名、古地名、古书名,如“章京”、“总督”、“夏阳”、“隆中”、“上书”、“春秋”等。除此以外,课本内还有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