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小说《白鹿原》中,陈忠实使用了大量陕西关中地区流行的方言土语,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地域特色,充分展现了陕西关中地区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就《白鹿原》中的陕西关中方言进行了简要的解读,可以加深读者对整部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白鹿原》大量运用关中方言,是运用方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典范之作。关中方言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方言,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已经显得非常晦涩难懂,但是《白鹿原》所运用的关中方言并未成为读者阅读《白鹿原》的语言障碍。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陈忠实继承性创造性地运用关中方言进行文学创作,以使晦涩难懂的关中方言变得通俗可解,对于运用方言进行文学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输出、传播陕西特色民俗文化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陕西籍作家陈忠实所著《白鹿原》中蕴含的陕西民俗文化该怎样翻译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白鹿原》的翻译提供了导向,使《白鹿原》中的物质遗存、礼学制度、民间宗教信仰、人名和关中方言的翻译易于译语读者理解又忠实原语文化,有利于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章莉莎  王涛 《教师》2015,(2):22-23
陈忠实的《白鹿原》问世以来,就获得了当代小说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扛鼎之作"。可以说《白鹿原》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跟其精练而雅致的书面语和地道的关中方言是密不可分的。作者陈忠实注重这两种语言材料的区别和调配,并且将书面语和方言的使用作明显的分化和对立,形成了亦庄亦谐、大雅大俗、相得益彰的效果,增强了小说语言的张力。关注陈忠实语言特色的别致,才能更贴近地理解他的文学价值,体会作家淋漓酣畅的内心冲动。  相似文献   

5.
作为陈忠实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切实体现了巴尔扎克的那句"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而各不相同,他们的人物特点与语言不可分割又相互联系。为了认识和理解人物形象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客观地评价作品的文学价值,本文将从语言整体和方言词汇的角度出发,浅析人物语言的表现力,探讨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陕西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自1993年《白鹿原》发表以来,近二十年中,学者围绕陈忠实及其作品在文化研究、乡土与创作的联系、纵横比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从写作手法与创作模式等角度认同并反思了传统的儒家文化,从方言运用和生活经历探究陈忠实乡土创作的文化寻根历程,在陈忠实与国内外作家的作品对比中挖掘体现他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的叙述语言别具一格.为了渲染环境,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需要,陈忠实先生交替运用明快畅达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语言,质朴浑厚的关中方言书面语言,古奥典雅的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形式多样,韵味独特,带给读者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27日,《白鹿原》创作20周年纪念日,也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四卷集《陈忠实集》出版的日子,陈忠实来京,借机与陕西乡党们聚会。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18-121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自问世以来,以其特有的语言形式和展现的厚重的历史画卷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作者在词汇方面的匠心独运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之一。小说文本在词语的锤炼方面以多样的词语叠用形式、丰富生动的方言词语引人入胜,一些连用、衬托等手法技巧的结合使用,更加显现出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睿智。这样不仅使作品别具特色、妙不可言,而且在语言上也是作者对于自身写作的超越。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能够更进一步窥探关中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去追溯那个远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史诗式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史诗性结构,还表现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白嘉轩是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的一位儒家道德的忠实实践者,他是儒家文化渗透到白鹿村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1.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两姓家族社会生活为核心,折射出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间中国历史与文化变迁的壮阔画卷。作者在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同时,更以冷峻的历史眼光审视现代中国革命,洞悉出扑朔迷  相似文献   

12.
孙蓓 《少年月刊》2014,(7):17-19
还记得电影《白鹿原》中调皮可爱的童年黑娃吗?那一口流利的陕西方言让人亲切无比,那一段淳朴的麦田嬉闹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你们知道吗?小黑娃的扮演者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叫杨俊杰,是陕西省合阳县同家庄镇五年级的学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小俊杰的从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陈忠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陈忠实,陕西人,1942年生于西安,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多万字的《白鹿原》是他在陕西家乡的祖屋中完成的,1988年4月开始写作初稿,至1992年3月完成定稿,历时4个年头。这部小说最初在《当代》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1993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997年获中国文坛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第四届),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4月29日,一颗为文学跃动了74午的心脏在黄土高原上安息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一部《白鹿原》,写出了渭河平原五十午变迁的雄奇历史,让我们看到一个宗族背后民族的起落兴衰。完成《白鹿原》后,陈忠实曾填过一首《青玉案·滋水》,其中写道:"倒着走便倒着走,独开水道也风流。自古青山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分析《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形象化地展示了他对儒家文化的认识,但是展示的毕竟是儒家文化的过去,至于如何由过去走向未来,《白鹿原》没有明确的回答,它只是一面镜子,引起我们对现实的深深思考,如果勉强说它给我们重建文化指出一条道路的话,那就是我们只能从传统文化中走来,但我们又必须从传统文化中走出。  相似文献   

16.
据《扬子晚报》消息,9月15日是《白鹿原》的公映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有特殊意义,比如陈忠实。作为小说原著作者,他为电影《白鹿原》宣传出力不少。公映日前一天,记者采访了陈忠实,探访了有关影片的热点话题。记者问他:陈老师,久经波折后,电影《白鹿原》确认15日全国公映,现在这部电影已经被称作史上最难拍也是最难放的电影,所有主创人员都经受了许多煎熬,您有这样的感受吗?陈忠实回答说:我已经多少都有点麻木了。对于这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7.
“白鹿原”:一个神秘的世界张林生当各种新潮小说相继拥向当代文坛,让人目不暇顾跟踪不及时,出人意料,年逾五十的老作家陈忠实,为我们捧出了一部沉甸甸的《白鹿原》。《白鹿原》似一曲质朴的歌谣,吟唱着土里土气的民族的声音、《白鹿原》似一幅乡间的水墨画,勾勒着...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角度,通过对小说《白鹿原》中主要人物白嘉轩、鹿子霖的文化性格及其家族文化的分析解读,考察作者陈忠实对传统文化中“仁义”与“利”的基本态度,可以看出,作为传统文化的歌唱者和拥护者,陈忠实以代言人的身份,在作品《白鹿原》中体现了自己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是陕西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它通过对三代人命运的描述,体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关中平原的历史变迁。《平凡的世界》是陕西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它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风格,将西北农村从文革末期至改革开放初期近十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现了出来。两部作品的背景不同,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也有着不同的人生道路与追求目标。但是...  相似文献   

20.
<正>因《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陈忠实曾经做了一件让他后悔不已的事。一位姓段的文学爱好者带着自己的习作从陕西户县来西安拜访他,陈忠实读完后,觉得很一般,但为了不打击这位小伙子对文学的热情,陈忠实还是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十多年过去了,小伙子一直坚持写作,别人给他介绍工作他不做,家里农活也不干,一心扑在写作上,以至于如今穷困潦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