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作者,写了一个电影剧本,故事和人物都写得好,但在电影制片厂没有排进拍摄计划,他把剧本送到电视台,拍成了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于是得出结论说:电视剧创作与电影创作是一回事,不过一个用摄像机摄录完成,一个用摄影机拍摄完成而已,作者在写剧本时,用不着把两种剧本区别开。有的人看法正相反。认为电影和电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你把《红楼梦》改编成35集的长篇幅剧本,可以拍成电视连续剧,但你这长篇幅剧本却不可能拍成35集的电影故事片,不论你的剧本写得多么精彩!  相似文献   

2.
有了故事和人物,对写电视剧本可以说有了基本的条件。如何使自己的故事娓娓动听?使所写的人物传神又生动?这需要在剧本的结构上下点功夫,需要一些结构上的技巧。如果单单提出电视剧本的结构问题,可以著书万言,引经据典,给结构下一个权威性的结论。不过,对于初学写电视剧本的作者,大可不必钻这个牛角尖。否则,理性太强,写作时过于理智,往往  相似文献   

3.
对于初学写作电视剧本的作者,动笔之前是先有了故事动笔好,还是先有了人物再动笔? 深信,这个问题肯定会撞入脑海。“剧作法”之类的书籍说来说去总不敢明确地告诉读者。因为事实上两者都可以走得通。先有了故事去写作的作家不少,先有了人物写出名作的例子也颇多。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难以一言而尽。在这里,我可以明确地说:对有些初学写作电视剧本的作者,还是先有故事为好。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本中的叙述语言多是给导演和演员读的,电视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则不同,它是通过演员的口,直接与观众见面、说给观众听的,所以,它是电视剧语言的主体部分。在电视剧中,人物语言写得成功与否,决定着作品的内容含量和艺术水平。电视剧中的人物语言,主要表现形式是人物对话。在生活中,人们传送信息、交流思想主要靠对  相似文献   

5.
书信往来     
《视听界》1986,(5)
编辑同志:您好! 5月6日县广播站播出我采写的小故事《“圆镜”没有破》以后,想不到故事的主人公小×立刻找上门来,气咻咻地责问我:“你写这篇稿子为什么不告诉我本  相似文献   

6.
我听过一则故事: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闹钟被放到两只旧闹钟的中间。两只闹钟"滴答""滴答"一秒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闹钟对小闹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我有些担心,你走完3个3200万次以后,恐怕会吃不消。"小闹钟一听立刻就晕了,"天哪!3200万次。"小闹钟吃惊地说:"让我做这么大的事?我办不到,真的办不到。"另一只旧闹钟说:"别听他胡说,不用害怕,你只要每  相似文献   

7.
温文 《湖北档案》2001,(1):80-81
编者按: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故事片&;lt;辛德勒名单&;gt;曾一举获得七项奥斯卡大奖,很多观众被该片主人公辛德勒义薄云天,拯救犹太人生命的行为深深打动.你或许看过该片,但你是否知道,这完全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辛德勒也确有其人呢?……  相似文献   

8.
温文 《湖北档案》2001,(2):80-81
编者按: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故事片&;lt;辛德勒名单&;gt;曾一举获得七项奥斯卡大奖,很多观众被该片主人公辛德勒义薄云天,拯救犹太人生命的行为深深打动.你或许看过该片,但你是否知道,这完全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辛德勒也确有其人呢?……  相似文献   

9.
2003年9月,武汉市一家报纸登出一篇人物通讯引起我的注意。因写的是我的亲戚,通讯中描述的事我知道来龙去脉。当看到一些情节无中生有,我非常生气,打电话质问亲戚:“你怎么能向记者说瞎话?”亲戚委屈地说:“记者没有采访过我,我没看到报纸,也不知道哪个记者写了稿子。”不久,又见一家报纸登出一篇人物通讯,写的是我的朋友,事情经过我很清楚,发现有几处明显失实。我问朋友是怎么回事,他说:“署名的记者、实习生没有一个人采访过我,也没采访过我的家人。”我不禁想,这两家报纸登出的其它人物通讯,还有多少属于类似情况?记者写我的亲戚、朋友的…  相似文献   

10.
人物新闻是运用消息、通讯、特写、故事、专访等多种体裁,报道一个人或群体的先进事迹,鲜明地告诉受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人物新闻要写得简明扼要,这就要求写人物的主要活动和突出事迹,文章要紧扣主题。 新闻记者在采写先进人物时,写他们的共性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选择具有人物个性的典型材料来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1.
先讲一个趣闻故事:说是有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 “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 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人在对一个剧本或者成片进行判断时,会依据开头部分的情况来判定.有些电视台甚至在审片时有类似"前三集收视评估"这样的评估指标.由此可见,好的开头确实对一部电视剧的收视有直接影响. 首先,从观众的收视心理来说,一旦观众进入剧情,就可能难于割舍对故事的好奇,对剧中人物的牵挂.因此,如果在故事开篇的前几集,剧情紧凑些,故事悬念感强一些,人物扎实,色彩浓烈,观众就比较容易被吸引、被挽留.达到这样的目的之后,故事发展下去时,即使故事的叙事节奏放缓,可能都不会对整体收视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问:“我寄出去稿子,眼巴巴等着见报,想不到退回来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你看如何对待?”答:“谁写了稿子也是盼着能见报,这种心情是正常的。初学写稿时,偶尔也可能见报一两篇,但大部分还是进了编辑部的‘大麻袋’,这是常有的事。我在60年代当通讯员时,记得在两年内投寄给《山西日报》编辑部的稿件就有108篇,结果只被采用了90个字。你看,我收到的退稿有多少!就是现在,写稿也不是百发百中,被编辑‘枪毙’了的仍然有。退稿多当然不是好事,但我们应重视从退稿中学习,要把教训变为经验。”问:“听人说失败是块磨刀石,你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具体体会?”  相似文献   

14.
人物类电视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卫视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乡村发现>等.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15.
在我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时,一位相熟的作者因所写的一篇人物通讯而引起争议,他在困扰中跺脚发誓:“以后再也不写人物了”。好心的同事也劝他:“今后要写就写集体,不要写个人。”后来,在工作中我也发现,一些领导、先进人物在接受采访时,屡屡谦虚:“不要写我,还是写集体吧。”爽直者吐出知心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写了我个人反而对我不利,你要是真心爱护我,就去写别人。”这些现象的背后告诉我一个问题——人物新闻有着特有的社会影响。在我重读了优秀长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碌》之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我心中升腾:  相似文献   

16.
周海钦 《东南传播》2012,(8):163-165
电视人物栏目的魅力在于通过纪录和讲述一个个人物的真实故事,展示人物的智慧、情怀、胸襟和境界。地方台自办的人物专栏在选择采访对象时,当地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往往是首选,不过他们大多也是本地的知名人士,可能已经被众多媒体报道过,观众对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赋予观众全然一新的视角,如何让采访对象的形象变得立体丰厚,惟有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凸显人物个性,还原人物本真,并用电视独有的表现形式演绎出来,呈现给观众一个个大家熟悉的陌生人,这样的地方台电视人物专栏才有其生存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节奏是指一种有一定速度的节拍,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再美好的高低音,只有在节奏的组织下才会呈现出动人的美感,实际上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我们做电视纪录片,一直在强调故事化、人性化,而要讲好故事、突出人性化,就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手段——节奏。只有把握好了讲述中的节奏,电视纪录片才会像交响乐一样,激发观众共鸣,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渲染情绪。  相似文献   

18.
人物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乡村发现》,在人物新闻中采用戏剧性结构,有情节、有铺垫、有高潮,用"戏说"或"说书"的播报方式,获得观众青睐,收视率居高不下。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19.
徐:久违了,克里空!你这个怪物,人人讨厌,不知你从哪个娘胎里钻出来的? 克:说来话长。是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孕育我的。他的剧本《前线》中有个记者,叫克里空,也就是我,喜欢胡编乱造,闭门造车。你们中国也有这种情况,所以我来到了中国。徐:你为什么老是闯入我们的版面? 克:不是我闯入,是你们推上去的。对这一事实,你何必大惊小怪?不只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一个样,凡有新闻传播的地方,就有我克里空的一席之地。徐:人家讨厌你,你知道吗? 克:当然知道,可是,我是你们请来的呀! 徐:你们?谁? 克:多啦,写稿的人胡编乱造,编稿的人添油加醋,还有……恕我直说,你们的领导。徐:胡说,没有哪位领导叫我写假报道。  相似文献   

20.
张溶 《新闻前哨》2005,(2):96-97
人物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乡村发现》,在人物新闻中采用戏剧性结构,有情节、有铺垫、有高潮,用“戏说”或“说书”的播报方式,获得观众青睐,收视率居高不下。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