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新闻性专栏作为媒体的“眼睛”和“窗口”,是媒体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媒体费尽心思开设新闻性专栏,记编辑挖空心思采编新闻性专栏稿件,紧贴时代脉搏,透析热点焦点问题,见别人所未见。识别人所未识,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担负特殊职能的军队媒体,纷纷开设新闻性专栏,成为军队媒体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主要战场,广州电视台以多年来形成的“两会”报道特色。一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主流媒体权威报道。另一方面报道题材贴近百姓,新闻注重“短、平、快、活”,而受到观众、同行、宣传部门,以及人大政协的肯定。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收视调查数据。广州电视新闻在“两会”期间是广州地区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笔已连续十年参与“两会”报道,主要的体会是把握基点、找准焦点和抓住亮点。  相似文献   

5.
陈颂英 《新闻窗》2008,(5):11-14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贵州日报自9月1日起,已陆续推出多组《高原潮涌看贵州》的特别报道,由姚远、霍邢平、张兴、黄嘉模4位报社领导担纲总策划的特别报道,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气势,对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顶云经验、贵州农村改革风雨阳光、中国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安顺、中国贫困地区崛起之路·毕节试验区等四个典型进行了集中报道。  相似文献   

6.
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背后未曾引起人们重视的,或由热点、焦点而衍生出题材之外的称之为“冰点”新闻。相对于“热点”新闻而言,“冰点”新闻的采写报道要求记者具有更敏锐的嗅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无新闻眼可抓的事件,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公众未来所关注的热点的“冰山一角”。可见,只要找准新闻的信息点,一次偶然的不经意的撞见或许会成为一则深度新闻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7.
甘露 《新闻与写作》2006,(12):22-23
“特别报道”版的特点就是要在快速反应与深度发掘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这一特点主要通过“由头新闻十主打新闻+相关稿件”的组合模式来实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新闻爱好者》2003,(5):13-14
今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要求新闻单位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此之前,中宣部新闻阅评组曾对甘肃日报对领导活动报道的改进提出表扬,为此,我们特约甘肃日报编辑部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良好的态势为地方经济信息传播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向地市报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市报记者只有突出亮点、把握焦点、反映热点,运用好地方新闻报道的“三种类型”,才能使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10.
4月1日.湖北首条高速客运铁路专线——合武(合肥-武汉)铁路通车。这不仅是中部六省第一条建成的高速客运铁路专线,也是整个中部地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交通大事。  相似文献   

11.
12.
卢平 《新闻前哨》2005,(9):34-35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国企民有化与民企公众化、扩大就业与加速工业化、富裕化与两极分化等一系列矛盾开始显现。有经济专家称,中国经济进入了全面悖论的时代。各种利益和矛盾的交织,使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热点。这既给记者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也使报道面临诸多陷阱。处理不当,可能加剧社会矛盾,使热点变难点;处理得当,则可使热点成为突破点,矛盾得以化解,事物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们需要将文化“化”入或“嵌”入热点报道主题里,让文化主动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获得世界的注意力并成为世界长久的共同记忆。  相似文献   

14.
每年全国两会的报道都是各地报纸时事新闻版的开年大戏,这出戏不但要唱好,而且还要唱出彩。笔者多年参加全国两会的编辑报道工作,深知全国两会越来越受到读者关注,已成为各家报纸每年必须打好的硬仗。现将近几年全国两会报道的一些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抢前抓早,做好两会报道开局做好全国两会报道要有抢前抓早的意识,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15.
朱永红 《新闻实践》2011,(11):42-43
乐清日报的“微新闻”开办两月有余,已经成为报纸最知名的栏目之一。记者出去采访,读者通常会说起近日报纸上哪条“豆腐干”新闻有趣。虽然,我们将模仿微博体的新闻报道文体命名为“微新闻”,但读者形象地将之称作“豆腐干新闻”。  相似文献   

16.
在进入新世纪的2001年,解放军报推出了新的评论专栏——“热点纵横”。这一专栏每期半个版的篇幅,抓住上级关注的、基层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事论理,深入分析,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从它发表的近30期文章来看,“热点纵横”在实践中探索、规范、提高,逐步形成了深度新闻评论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底到2004年初,武汉几家市民报的新闻比拼,由时效性、贴近性、新奇性的新闻竞争,转向深度报道竞争阶段。2003年底,金报将报纸封底改版为“冰点焦点”新闻版,这是本埠较早识察竞争态势并率先强力推出的深度新闻专版。显然,各报都在充分利用、整合自身的新闻资源,希望借此使自己的报道更有分量和厚度。这种“英雄所见略同”的共识,和相互竞争中的良性互促,使得两年多来,本埠媒体报道向厚重和深度迈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1世纪,对于党报的记者来说,责任更重,要求更高。面对新的形势,许多刚到新闻媒体工作的采编人员往往感到无新闻可写,甚至有些在新闻部门干了好多年的编辑、记者也常常用固有的眼光来审视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抱怨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和角度。其实,社会生活中不是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缺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新闻敏感性和悟性。我们依据在党报工作了十几年的采编经历,深切地感受到,要发现、挖掘有价值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三只眼”,细心观察问题,善于抓准问题,准确把握问题,有价值的新闻自然就会被发现,写出的报道就会出“彩”。  相似文献   

19.
调整区域产业经济结构关系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兴衰,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如何抓好地方党报的“调产”热点报道,乃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拟就抓调产热点报道的实践,就这一课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柯 《新闻实践》2014,(5):93-94
许多地方记者会不无感慨地说:地市一级的报纸很少有可能打响全国的"大新闻",出好稿太难了。其实,我们若关注生活中的"小新闻"——社会新闻,它的典型性和时代特征是不分地域的,就有可能让地市报的新闻摄影报道找到全国打响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