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事实说话。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起话来。新闻避免议论过多,记者不要站到新闻里说很多话,不要写“应当”、“必须”、“认识到”、“我们认为”等等,要让事实本身说话,要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胡乔木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精采,他在1946年《人人要学会写新闻》里讲:“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吕继红 《新闻记者》2005,(11):66-67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客观报道的手法,上升为理论,即如胡乔木同志所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①如今的媒体上,客观报道的形式似乎有所削弱,各种散文式、随笔式、故事式的报道手法当然可以运用,也都有读者要看。但就报纸总体而言,其客观地报道新闻的原则和方法,仍应该是主要的。如果一张报…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要贯彻观点于无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乔木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中说: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而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的),这样,人们就觉得只是从他那里接受事实,而不是从他那里接受意见了。 新闻就是这样一种无形的观点。愈是好的新闻,就愈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观点,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客观报道手法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巧妙手法,表面上记者只是客观地记叙事实,实际上他是用事实来含蓄而又鲜明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倾向,体现一定的宣传报道意图。新闻界的行话称之为“用事实说话”。早在1946年9月,胡乔木同志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中曾这样解释“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原载1946年9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这种客观报道手法的巧妙之处,正在于能将记者的主观思想倾向与报道意图,通…  相似文献   

5.
传媒小语     
我们往往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胡乔木在过去的大学新闻系的教科书里,或在讲授新闻采访课程时,  相似文献   

6.
尽管新闻是对新闻事实作客观报道,但对作者来说,其报道的主旨必须鲜明,而在表现主旨时,又要根据新闻的特征,要将其藏起来。胡乔木同志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指出:“愈是好的新闻,就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将自己的意见隐藏起来,就是将新闻的报道主旨蕴藏在内容中,这样就耐人咀嚼涵咏,使新闻具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用事实说话,记者总是将自己的观点溶于事实的叙述当中,寓理于事,使意在言外,读者通过阅读思考而领会其意。要使新闻不露声色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贵在新闻中蓄势。蓄势就是引而不发、发而不露、发而不尽。在新闻报道中蓄势,可以使文章余味无穷,读者通过了解事实,发挥主观创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还可以通过想象捕捉到未见诸报端的无形的意见、倾向、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及由此新闻引出的将要发生的新闻。新闻报道中蓄势。可以使作者自己要表达的意见对读者影响更深远。胡乔木同志说:“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没有宣传味的宣传是最好的宣传。蓄势就是要求隐匿宣传味,不露声色,让读者在阅读中思索到更多没写出的意境和文字,得到玩味无穷的生活启迪。作者得于心,读者会其意。  相似文献   

8.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事实说话”,简言之,即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而非由作者自己站出来直通通地说。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消息写作不仅要“说话”,更要“用事实说话”。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追问和实践的一个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9.
对于什么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强调的是“事实”,也就是说传播某个观点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不能为了自己的宣传意图来制造事实;一种观点看重的是“说话”,认为报道事实就是为了宣传某种思想;还有一种观点将“说话”的含义泛化,认为它不只是指“观点的宣传”,“报道目的”也是其应有之义,比如报道生产和市场的信息,就是为了帮助生产者和经营者了解经济动向,等等。①那么,“用事实说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对此,最经典的莫过于胡乔木1946年9月1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所作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新闻要靠事实说话(即表达主题),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皆知的常识。然而事实本身并不会说话,高明的记者总是通过对事实的精心选择和叙述,让其说出“话”来,表达出鲜明的观点。荣获1984年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的《惠兆龙说新书饮誉书坛》(载1984年5月1日《扬州市报》)一稿,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艺术。这篇新闻通篇写的全是事实,既没有提炼观点的抽  相似文献   

11.
胡乔木同志在谈到新闻表达方式的时候说过:“愈是好的新闻,就愈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他还多次批评过一些新闻“宣传味道太重”,即在表达方式上,议论多,太直太露。在研究如何改进新闻写作的时候,乔木同志的这些意见值得我们认真考虑。因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个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我们虽已讲了几十年,但在实践上还远远没有贯彻好。现在,在各地报纸上和电台的广播中还经常出现议论太多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就艺术作品而言,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音乐、美术,都是比较强调含蓄这一表现手法的。新闻与艺术作品当然有所区别,它强调用事实说话,凭借对事实的客观叙述来吸引人。在写法上,提倡“一杆子到底”。这与含蓄似乎沾不上边。其实略加思索,觉得并不矛盾。因为写新闻和写其它体裁的文章一样,总是要通过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描绘、记述,或逻辑关系的推理,来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或一个观点的。怎样使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夹叙夹议是政论性工作通讯的主要表达方法。“叙”是“议”的坚实基础,“议”是“叙”的自然引伸。——这是夹叙夹议要求做到的头一条。说“叙”是“议”的坚实基础,意味着写政论性工作通讯同写其他种类的通讯一样,主要靠事实说话,用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的名言来说,叫做“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用浮言空论掩盖事实的不足,乃政论性、工作通讯之大忌。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对比材料,运用背景的烘托说明,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那就不必再发  相似文献   

14.
导刊的新闻是做出来的。 我们一直在说“做导刊”,而所谓做导刊,指的就是做导刊的新闻。新闻而可以“做”,这恐怕正是新闻性导刊与当日新闻的区别。在这里,“做”是个十分关键的概念。它的能否成立,实际上要看我们能否为它找到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依据。 一般说来,新闻总是客观的事实而非主观的判断,新闻报道的基本方式,就是完全按照事实的客观面貌向公众描述事实,评价事实,用事实说话,把自己的观点隐蔽在事实之中。我们的新闻实践也证明,客观报道是适应新闻受众心理特点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报道方式,运用得好,就能说服和赢得更多的…  相似文献   

15.
用事实说话,这是一切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西方记者在技巧上确实能够采用客观的形式,用事实说话,而把自己的立场、观点隐藏在事实的叙述之中。西方新闻理论有一条,叫做新闻记者尊重读者,尊重读者的判断力。他们的说法是:“我只是完全客观地提供真实的事实,我尊重读者的判断力,我这个记者绝不代替读者作出判断。”其实,他们在选择、表述事实当中已经加进了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表面上好象是“纯客观”的,叫你看不出他的观  相似文献   

16.
四、理直辞达。新闻的倾向性要求消息不能只是客观地堆积事实,而是要通过报道事实告诉受众一定的道理。“事实说话”是新闻体裁的基本风格之一。这“说话”便是作者在消息中要告诉受众的道理。理直,是道理要正确合理,不是歪道理、错道理,这要求作者立场坚定、观点正确。辞达,就是要把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不隐晦曲折,不艰涩难懂,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这要求作者按照语言规律写作,语法正确,修辞讲究。毛泽东同志写的消息,以及历年获奖消息,一般都具有理直辞达的风格。理直、辞达是紧密联系而又互为条件的。一般说  相似文献   

17.
新闻文摘     
怎样处理好新闻写作中的“实”与“虚”?新闻写作要使叙述与议讨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处理妇“实”与“虚”的关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文体和写作特点所决定的。但是,新闻写什坚持用事实说话,并不一概刘斥必要的议论。这里所指的o沦,绝不是空谈泛论,更不是废话、套话等。而是从事物的现象概括出来的,又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写好新闻,一般应以实带虚,对实的要求是材料反映观点;对虚的要求是观点统帅材料。实中有虚,使新闻报道生动活泼。又要反映虚,做到实和虚有机结合,浑为一体。(陈艺园椅)世界上的…  相似文献   

18.
善于用事实说话,巧妙地将新闻观点寓于事实之中,这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一门艺术。认真总结新闻写作中处理观点与事实关系的经验,自觉地运用“寓”的艺术,这对于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会有帮助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又要做到观点与事实相结合,新闻报  相似文献   

19.
短新闻琐谈     
新闻要短,但并非单纯的篇幅要短,还应具备以下四点:1.短而实。新闻要“言之有物”,长而空不好,短而空也不好。新闻来源于客观事实,事实是新闻的基础。离开事实,就没有新闻。胡乔木同志在谈到这方面问题时曾指出:“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  相似文献   

20.
宋颖 《新闻前哨》2002,(11):9-10
根据新闻批评的定义,凡通过新闻媒介用新闻和评论两种形式进行批评的都叫新闻批评。故本文不谈对批评性新闻的采访(主要为隐性和体验式采访),因为光采访而未报道的事实不属新闻批评的严格意义范围,新闻批评的最大属性便是公开性,没公开便构不成新闻批评。行使新闻批评的责任。好比穿钉鞋,拄拐棍,要小心谨慎,要做到:第一:“用事实说话”新闻批评的权威性来源于用事实说话,不但关注时间、地点等细节的真实,更关注事实的整体真实,即“二度客观”。二十多年来成功的舆论监督或批评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叙述事实”,有时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