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郭子毓 《新闻窗》2010,(5):42-42
电视相亲节目现状 近来一段时间,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再到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电视相亲节目再度成为荧屏“宠儿”,以马诺为代表的相亲嘉宾们迅速蹿红网络,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新型相亲节日为时下“剩男剩女”与“潮男潮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  相似文献   

2.
蒋为民 《新闻大学》2012,(2):118-124
对于传统电视而言,由于媒介介质和内容监管的双重局限,内容与观众的互动一直难以建立,即使用机顶盒收视也仍然无法实现深层互动;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视节目使用短信投票和互动的顶峰时期已经过去,可以说,近两年在整个电视行业,《中国达人秀》从内容到品牌通过全媒体传播的八大策略所达成的影响力几乎成为近年来选秀节目的唯一亮点,这给我们带来了有价值的启示。本文试图在当今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从传播策略的角度再次透析其成功之道,同时也试图说明:在全媒体时代,一档电视节目的成功除了节目模式和内容创新,还需要以全媒体的新思维进行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沈忱 《视听界》2010,(5):77-79
今年年初,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相继开播并迅速走红荧屏,中国电视随之进入了婚恋交友类节目的2.0时代。(《非诚勿扰》为何能够在众多同类节目中异军突起,其发展方向如何?笔者对此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旭明 《视听界》2011,(4):11-11
《非诚勿扰》是一档红红火火的婚恋交友节目,顾名思义,没有诚心或不存在这类问题的请勿打扰,但我等非诚之人不少,却仍乐扰。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众多创意叙事元素中,贯穿节目始终介绍相亲男嘉宾的VCR(Video Cassette Recorder),显现出《非诚勿扰》栏目组编导的创新意识与创意智慧,并成为节目的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众所周知,创意内涵的要点是"说什么"和"怎么说"两个方面。"说什么"是创意的策略,是创意的主题与核心,而"怎么说"则是"说什么"的具像性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6.
汪伶俐 《新闻世界》2010,(8):202-203
《非诚勿扰》以其独特的视角,开播以来便受到很多电视观众的亲睐。节目中,传统的带有"刻板成见"的女性形象被颠覆,我们看到的是的新的女性形象和关于美的多元化定义。  相似文献   

7.
<非诚勿扰>节目因为形式新颖、内容极富个性色彩而深受观众的喜爱,引发了新一轮的电视交友热,<非诚勿扰>热播背后所面临的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透过浮华的表面,探究背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节目的出路,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中,笔者主要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整改前的节目为文本,认为除了普通的身体快感体验,《非诚勿扰》为男性和女性受众提供了开放性的文本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各自生产意义,结合时下的社会,并生产快感。这不同于以往真人秀节目的深层快感产生机制,是《非诚勿扰》受到追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2010年,电视相亲节目以王者姿态重归荧屏,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其中,《非诚勿扰》成为了相亲节目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吸人眼球的一个。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节目的透视,对国内电视相亲节目进行一个系统梳理,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思考其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尹恒 《视听界》2010,(4):79-80
速配相亲节目火爆荧屏,仅卫视就有八档之多,且均收视飙升,尤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最。而历来的娱乐老大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反倒屈居第二。比较这两档节目,我们就可以看到《非诚勿扰》是如何推高收视率的。  相似文献   

11.
《非诚勿扰》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广受关注,但热播的同时也饱受争议。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对我国电视节目中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进行探讨,并以《非诚勿扰》为例,分析了上述三种文化在娱乐节目中的冲突和融合,指出多元文化的融合才是娱乐节目的发展正途。  相似文献   

12.
慈祥 《东南传播》2011,(4):69-72
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和商业推广、运营是电视产品产业链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深入、多向的互动是电视节目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以江苏卫视的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为主要分析对象,比较同类节目,通过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创意与商业模式的关系进行分析,阐释电视产品创意元素和资本要素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进行探讨,阐述了电视媒体在消费文化下的发展,并以《非诚勿扰》为例解释了电视相亲类节目热播的社会背景及原因。认为电视媒体在消费文化背景下不仅应满足受众精神消费的需要,还应担负起建立社会正确道德价值观标准,完善道德建设监督体制和自律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邓涛 《新闻爱好者》2011,(11):28-29
“相亲”是2010年中国电视的关键词。而江苏卫视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当属其中的佼佼者。节目推出后持续攀升的高收视率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民间的广泛探讨。但是,节目的真实性、话题性以及其中透视出的婚恋观、价值观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本文将以传播学理论中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对《非诚勿扰》做传播学视角下的解析,并从传播伦理的角度探讨节目所处困境的解困之道。  相似文献   

15.
毛艳  徐思 《新闻前哨》2014,(1):31-32
总结近年来有代表意义的电视节目,主要如下: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引发相亲脱口秀节目热潮: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带领纪录片迈人公众时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启动模式类选秀大片竞争: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开启户外真人秀热播时代。  相似文献   

16.
获奖     
《视听界》2011,(3):4-4
江苏卫视问鼎五项大奖 3月18日,第12届“中国电视榜”暨《新周刊》2010年度电视榜评选在北京揭晓,江苏卫视获得年度电视频道大奖,《非诚勿扰》获年度电视节目、最佳生活类节目两项大奖,孟非、乐嘉分别捧得年度最佳主持人和年度新人称号。  相似文献   

17.
任盼盼 《新闻世界》2010,(8):153-154
如今的电视荧幕上,交友类节目发展呈星火燎原之势,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为代表。这个节目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蹿红,一批长相漂亮、个性独特、言辞犀利的女嘉宾也跟着走红。电视上呈现的是女嘉宾以压倒性话语优势盖过男嘉宾,但其实质却是男权主义控制下一个美丽的女权主义泡影。  相似文献   

18.
《非诚勿扰》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宜军 《新闻传播》2010,(5):41-41,43
江苏卫视的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播出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该节目通过在交友节目融入时尚、娱乐、情感因素增加看点、真人秀与现实生活良好结合等,受到了一批学者和电视节目制作人的关注。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节目嘉宾真实性饱受质疑、刻意制造话题意味浓重、多少有些女权的意味等,也影响了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相亲"是2010年中国电视的关键词。而江苏卫视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当属其中的佼佼者。节目推出后持续攀升的高收视率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民间的广泛探讨。但是,节目的真实性、话题性以及其中透视出的婚恋观、价值观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本文将以传播学理论中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对《非诚勿扰》做传播学视角下的解析,并从传播伦理的角度探讨节目所处困境的解困之道。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达人秀》的移植与本土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颖 《新闻传播》2012,(4):113-115
近几年内越来越火爆的节目多是对从国外引进的真人秀节目的改造后节目,真人秀节目的出现迎合了广大观众当下的审美趣味,因而广受欢迎。本论将从传播学的角度拆分《中国达人秀》的传播进程,进而解释该节目的移植与本土化改造元素的依据与成功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