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观一生爱好交际,朋友甚多,他们年龄不等,身份各异,其中有朝廷官员,如孙觉、苏轼,也有佛门弟子,如僧人道潜,也不乏道家仙流。秦观与这些人的交往方式和内容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有文字往来,其中与孙觉、苏轼、道潜、苏辙、程师孟、李之仪等诗人交往最多。本文重点以孙觉、苏轼、道潜作为考察对象,考察他们对秦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书法史上著名的"宋四家"的前两位,苏轼与黄庭坚是宋代尚意新书风的改革开拓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有力地推动了宋代书法独立而富于新意的发展历程。学术界对于苏黄二人的书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书法特点、创作分期、美学思想、佛道思想及当代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秦观,北宋婉约词人的代表,他也被认为是能体现宋词“当行本色”的词手。秦观一生困苦不得志,时正值元祐党争,屡屡被贬。他独居幽馆,内心愁苦无法排遣,满腹伤心失意,只得借词作来抒发己情。晚唐花间词流于艳俗,往往辞胜于情;宋初虽对词有所开拓,却情胜于辞,而使词真正做到情辞兼称的便是秦观。  相似文献   

4.
宋代词人苏轼、秦观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拓宽了词的艺术领域,使得宋词的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虽苏轼与秦观的关系密切,但两人的“词法”别具一格.苏轼的词法是“以诗为词”、秦观的词法是“以赋为词”,它们在后世看来只起到“装饰”作用的而无具体含义.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以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还包括词体性质、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能够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主宰着作品的生命.从秦观、苏轼两人的“词法”创作特点出发,人们能够对两人的“词法”创作有一定的客观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孙斯提 《职大学报》2012,(4):54-55,116
《淮海集》收秦观诗四百三十余首,仅存两首读书诗,即《抱瓮》与《读列子》。本文就少游读书诗予以解读和品鉴,企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诗人秦观。  相似文献   

6.
历年来有关秦观迁葬地的史料和文章多有讹误之处。秦观灵柩迁葬地在无锡惠山二茅峰间,而非“惠山西三里之璨山”。  相似文献   

7.
孙斯提 《职大学报》2013,(1):79-82,104
纵观《红楼梦》中秦可卿与宋学士秦观的种种联系,可以说是映射出秦观其人其创作对后世文人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对曹雪芹的影响,曹公之于秦观,可以说不止是追慕,更是对其诗词创作的接受,实证可谓遍布"红楼"、处处皆是。  相似文献   

8.
禅学与宋代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诗学建设者经常宣称他们从弹学中广得利益的说法,是不真实的。两宋诗人的修为不能保正他们体味禅髓,禅学本身也不具备解决诗学难题的理论潜力。宋代诗学中的“以禅喻诗”现象,仅是宋人别致的语言选择。禅学给宋代诗学的利益,并不比儒学、道家大多少。宋代诗学中用禅学喻示的那一部分诗学内容,在宋代同时被人用儒、道语言顺畅自如地表述过。  相似文献   

9.
秦观以词著称,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而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往往被忽略。事实上,秦观的诗歌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关于佛禅的诗歌,对寺庙环境的刻画渲染,对僧人崇高品格的赞美,清新婉丽,迥异于宋"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诗歌风貌,自成一家。本文主要对秦观佛禅诗歌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秦观是宋代词中人的佼佼者,其词最能体现宋词的模糊美。其模糊美分别体现在意境的抒情描写、意境塑造、自然意境的渲染、梦境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11.
秦观和张耒同为苏轼门下弟子,与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在苏门诸子中,张耒与秦观的论文大抵以苏轼为主导,分别提出与苏轼相似的"文统说";二人师承苏轼,也皆因苏轼被贬而受牵连。在贬谪途中,秦观与张耒写下了许多的诗文,但由于心态、思想气格的不同,形成了迥异的诗风与文风。本文试从秦观与张耒的诗文创作入手,分析二者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作为北宋知名的词人,秦观有着别具一格的创作个性,以其“词心”为集中代表。历来学界对秦观“词心”研究甚多。对于秦观词心的研究,一定要先从“词心”说出发。我认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出发,还是引进西方的文艺理论,对词心的阐释都不能不考虑到词这种文体的独特性,即词不同于传统文学形式的诗与文,乃心灵文学。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其号源于在舒州山谷寺郊游,但其来舒州郊游时间一直未得厘清。今有元丰三年十月来舒和十二月来舒两说,详考之,黄庭坚应曾两次郊游舒州,一为十月游山谷寺,二为十一月初十日前后重游舒州,但十二月来舒之说属疏误而致。  相似文献   

14.
在苏轼诗的各种当代选注本中,陈迩冬先生选注的《苏轼诗选》,是出版较早、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一种,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读。对其加以辨正,有助于学人。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一生漂泊,行程际遇丰富,创作了大量的纪行诗。文章从黄庭坚的纪行诗艺术特点于早中期的奇崛峭拔和晚年的平淡质朴两方面来分析,具体从草蛇灰线的章法结构、拗峭平和的句法字法、寓意深刻的典故运用、新奇生动的意象组合等方面采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是北宋代著名的文豪、书法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与其在文学以及书法方面的成就相比较,黄庭坚在政治上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建树,这是因为终其一生,其所为官职都非显要。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性格和思想方面的因素,当然与北宋末期特有的社会政治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诗与杜甫诗,既有继承关系,也有很多差异。从"忠君"的角度来看,杜诗体现了以君王为中心看待百姓民生以及文人之价值的特点,而山谷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忠君"的背离,对于百姓民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对文人的自我价值也有了更多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北宋文豪苏轼在元祐八年至绍圣元年,仅仅半年多的知定州期间,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诗、词、文、赋作品,且其中多有《雪浪石》、《鹤叹》、《中山松醪赋》等传世名篇,文情并茂、尽善尽美,堪为保定人民永远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在淮海战役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战争形势和发展需要,对广大军民进行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广大军民战斗和革命热忱,从而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淮海战役时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淮海经济区发展的SWOT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加快发展淮海经济区意义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淮海经济区发展的SWOT。发展淮海经济区,不仅靠自身努力,不断优化空间结构和整合区内资源;更需要国家在宏观发展政策上和合作协调机构上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