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四益 《出版参考》2009,(11):38-38
丁聪先生去世的消息,毫不令我意外。他静静地躺在医院里已经一个多月了。 丁先生和丁太太都是实实在在的人,从不愿麻烦别人,也从不肯做劳师动众的事情。丁太太说,如果丁先生这次在劫难逃,也不打算开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怀念他,就请好其书,好其画,从而想见其人。老朋友,大多已届高龄,大热天往返劳顿,于生者有伤,于死者何益?一动不如一静,或可写一些文字,留下他生活的痕迹,留下一片情谊。至于一群不相干的人,行礼如仪,鞠躬如也,了无意趣。她劝我不要去医院探望,因为探望昏迷不醒的病人已经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也巧,丁淦林先生刚拂去从宝岛台湾带回的仆仆风尘,就被我堵了个正着,“可我马上要去给博士生上课……”看丁先生为难的样子,我一想,这不正好吗?于是,就随他到了我曾梦寐的博士生课堂上。上课的内容是中国30年代的民主报刊,丁先生的声音舒展、从容、略带沙哑。他先谈到了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3.
(一 )  储安平青年时代喜爱文学,写过多篇小说、散文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文章。早在 1936年,储安平就在上海良友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他一生惟一的一本小说《说谎者》。后来,他留英追随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拉斯基学习。整个抗战期间,他在湖南、重庆分别做过报纸主笔、大学教授。以他的资历,他完全有资格成为一名徜徉书斋的学者。然而,笃信自由主义的他却找到了一条“参政而不干政”,为言论自由开辟讲坛的道路。为此,他甘愿舍弃自己在学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专心投入他所选定的事业。  他也许找到了他一生的道路,然而,这也是他一生悲…  相似文献   

4.
谭健 《军事记者》2013,(12):9-11
新闻记录历史。也记录人生。作为新闻人.孙晓青是真正能够在军事新闻史、乃至中国新闻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关于他.确实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因此我觉得.今天我们研究他。既要研究他的作品,又应该跳出作品.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野去思考:孙晓青成功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孙晓青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作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在我国的新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的新闻思想也经历了两次转变,而这两次转变同时也带给他不一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丁淦林 《新闻窗》2007,(2):104-105
林白水先生是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人。但是,从1926年8月6日他遇害,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50多年中,他的事迹在中国新闻史书籍上却无记载,在大学新闻系的课堂上也不提及,几致湮没。在此期间,邓拓曾于1962年建议“在编写中国近代报刊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夫妻二人均从事过新闻工作的夫妇报人。笔者对此作了梳理、总结并简单分析。 最早的夫妇报人应该是梁启超和李意仙夫妇。梁启超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以《时务报》为宣传阵地.发表《变法通义》等数十篇文章,鼓吹变法救亡。他的文章文笔畅达,感情充沛,使该报历久不衰,梁启超也因为在该报上的宣传而轰动朝野,成为一代知名的报人。梁启超夫人李蕙仙是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身出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受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所鼓吹的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李惠仙主张妇…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建国50年出版的《通讯 名作100篇》(新华出版社出版,冯健、李峰主编,穆青、李庄为顾问),将《大寨之路》选入了该书。这使我又回想起往事。 随穆青串街走巷 《大寨之路》是 1963年 11月下旬采写的。在此之前,我对穆青的采访作风留有深刻印象。1958年春夏之交,穆青从新华社上海分社调到总社不久,就先到山西分社。当时分社地址在太原市新民头条1号。他不住宾馆,住在分社的客房,也没有随行人员。那年我20岁刚出头,到新华社山西分社当记者只两年,还是光棍。他那年也不过三十来岁,知道他也是鸡年生的,正好…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夫妻二人均从事过新闻工作的夫妇报人.笔者对此作了梳理、总结并简单分析. 最早的夫妇报人应该是梁启超和李蕙仙夫妇.梁启超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以<时务报>为宣传阵地,发表<变法通义>等数十篇文章,鼓吹变法救亡.他的文章文笔畅达,感情充沛,使该报历久不衰,梁启超也因为在该报上的宣传而轰动朝野,成为一代知名的报人.梁启超夫人李蕙仙是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身出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受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所鼓吹的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李蕙仙主张妇女解放,并参与办报,是我国早期的女报人之一.1898年中国第一份妇女报纸<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该报宣传变法,提倡女学、女权和妇女参政,并且其撰稿人和主编全部是女性,李蕙仙是<女学报>的主笔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说起被誉为“人民记者”的穆青,人们会自然地想起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潘从正等一大串响亮的名字。穆青的作品使20世纪的新闻史熠熠闪光,同时也成就了他在新闻界泰斗级的地位。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去学习和研究穆青,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实践他扎根最基层锲而不舍的“淘金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1月5日晚,胡道静先生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91岁。他的离世是历史学界、科技史学界和文献学界的损失,也是新闻学界的损失。在当代,胡道静先生是以在科技史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而蜚声中外,并于1981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科学史研究院会议上被推选为通讯院士。其实远在20世纪30年代,胡道静先生就以在新闻领域中的成就而备受瞩目。他是最早研究中国新闻史的学者之一,同时,又以自身的新闻活动,为上海新闻史乃至中国新闻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章。满门报人受熏陶胡道静先生是安徽泾县人。泾县胡氏为一方望族,世代为书香门第,出过不少颇有影…  相似文献   

12.
张堃雷 《新闻传播》2023,(16):89-91
迈克尔·舒德森是当代美国和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和媒体社会历史学家之一,他的《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历久不衰,该书的理论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突破传统,也打破了传统新闻史学研究局限于描述性、解释性的研究方法,为美国新闻史学研究开创社会科学学派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史正  闫婷婷 《新闻窗》2011,(6):115-11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不可遗失的一代丰碑,从戊戌变法一直到五四运动,他的新闻思想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无人可比。他有着改造社会,振兴国家的伟大抱负,作为新闻大家的他也是一个政治家。他的新闻思想超越了以前所有的简单的新闻运作,作为一个里程碑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14.
陈强  郑贵兰 《新闻窗》2010,(1):113-114
对任何一门人文学科,历史都是最基本的课程之一。《中外新闻传播史》作为新闻传播三大基础课之一(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史),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陈力丹教授在《世界新闻史》序言中谈到:“当一位新闻工作者完全不知道本行业的历史(许多行业的知识其实就是由历史构成的),会出现类似情况,他不知道什么是新闻,也不会抓新闻。  相似文献   

15.
埃德加.斯诺(Edgar&;#183;Snow)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新闻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西方近代来华记者中最负盛名者,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可以说,他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影响了几代中国新闻人。2005年7月24日是斯诺先生100年华诞,为此,本刊特刊发朱清河先生《斯诺职业精神成因溯源》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6.
孙家正 《出版参考》2006,(29):34-35
匡老辞世后,我去看望匡老夫人丁莹如教授.她向我讲述了匡老病重之际仍然牵挂着"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些情景.我对她说:"匡老是为'评传丛书'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许会活得更安逸一点,更长久一点;然而,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就不会如此充实,如此的有意义."丁先生轻轻地叹了口气,答道:"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陈力丹 《青年记者》2012,(36):90-91
辜晓进是以《走进美国大报》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界闻名的,那时他是新闻传播业界的一员,后来他还有不少著作出版,但这本书是奠基之作。现在他转到新闻传播学界,再出新著《当代中外新闻传媒》,值得祝贺。这部书稿与传统的外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的  相似文献   

18.
孙家正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0):34-35
匡老辞世后.我去看望匡老夫人丁莹如教授。她向我讲述了匡老病重之际仍然牵挂着“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些情景。我对她说:“匡老是为‘评传丛书’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许会活得更安逸一点,更长久一点;然而,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就不会如此充实.如此的有意义。”丁先生轻轻地叹了口气,答道:“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曼彻斯特卫报》驻华记者田伯烈(Harold John Timperley,1898-1954)编撰的《日军在华暴行》最先揭示了南京大屠杀内幕,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田伯烈在抗战初期即秘密加入国民党国际宣传处,开始了由记者而从政的生涯。他怎样发生的这个转变?他的《日军在华暴行》是国民党的策划还是他个人的行为?他后来离开国民党政府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和史料试图诠释这段历史悬疑。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10):6-10
新闻史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课堂讲授新闻史内容可以新闻传播事业现代化作为核心线索。从新闻传播事业的媒介形态、组织结构、理论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历时的考察,说明现代化的观念和方法符合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客观史实,同时也是洞析新闻史发展的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