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学习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旨在促使这些原本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数学课程的主题。这两个用语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有一个在《标准》意义下理解和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形成数学运算技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要求,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概念教学与数的运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3.
郭森明 《江西教育》2002,(21):18-19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也能得到发展。为此,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学习时间中的每个学段(第一学段是指1~3年级,第二学段是指4~6年级,第三学段是指7~9年级),《…  相似文献   

4.
"数感"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感”是对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的意识,以及运用这种意识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形成“数感”有赖于对数字知识和数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悉,对运算知识和运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练,并体现在把数字、运算的知识及其简便性应用到需要用数字进行推理的问题解决当中.培育和发展学生“数感”的关键是,在熟悉“相互独立的”标准的计算程序过程中辨别数字模式和数字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恰当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6.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从未出现过这一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代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问题。《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从具体 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 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使人们对数学教学观的认识又有了深刻的变化,即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的数学教学,应该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源泉。要为学生做个有素养的人、做个会学习的人、做个敢于创新的人,奠定基础、确定方向、开发潜能。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直接关系到其将来能否在社会中立足,关系到其一生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也应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下,树立大的教育观,用战略的眼光去设计和实践一节数学课。由此,数学课课堂教学应从只关注知识技能、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而转变为更加关注让…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把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0.
本从新时代要求人们高素质的视角出发,论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和《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以及新世纪版历史教科书对于课程标准的实验意义,以利于广大教师了解其中原由,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国家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确定了27个省的38个区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先行实验,积累经验。那么,非实验区的学校的校长该如何面对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 一、做学习的带头人为了把握《课程标准》的本质和精髓,校长要在学习《课程标准》时做到:1.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相结合。这样才能明确《课程标准》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实施《课程标准》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关系。2.学原文与学辅导材料相结合。这样才能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义,洞察《课程标准》的结…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与自身拥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的程度有关,但并不成正比例关系,它是与有没有得到培养息息相关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初中生思维品质来看,数感与符号感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感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重复演练与变式教学,在解决问题中升华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技能。  相似文献   

15.
数学符号的引入是数学进步的表现,是数学语言形成的基础,正是由于引入符号对数学概念和关系加以表述,形成了独特的数学语言,才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数学符号是人类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它把有关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简练地表示出来,方便了人们进行表达、交流、思考以及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符号感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而且十分强调和重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符号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为了实施义务教育法,我国进行了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这次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全国实施统一教学计划、使用统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局面,从全国统一课程(教学计划)转变为国家教委、上海市、浙江省三套课程并存。其中,初中阶段国家教委历史、地理分科设课,上海市、浙江省开设综合社会科课程,不再设置历史、地理课。  相似文献   

17.
1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知识技能领域是这样阐述的:“紧密结合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等丰富的学习活动,体会数的意义,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现实世界,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标准》把对数的感受作为“数的认识”的重要内容。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为此,我进行了以下活动设计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们主观的、自主的或主动化的来解读数和利用数的心态与认知。它是人对数学的最基本的一种素养。正确解读数感的内在意义,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感,对深化数学教育改革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处理与解释。可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