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依据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有以下一段说明:"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考的一类文本。《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生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其中,理解层次为B级,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8,(Z1)
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2006年以前的《考试说明》把现代文阅读中的鉴赏评价分为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新课程《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删除了必考部分的"鉴赏评价",在选考部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设置"鉴赏评价",重新整合为三点: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②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4.
李秀梅 《现代语文》2013,(7):147-148
仔细研读安徽高考语文叙述类文本阅读题以及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后,笔者发现,无论《考试说明》上有什么样的考题形式以及示例的变化,都有一点看似未变,却时刻在发生着变化,而且有逐步显著的趋势,那就是叙述类文本阅读作品中的思辨性。一、文本选择重在思辨  相似文献   

5.
一个高明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可能同时要达成三个目标:欣赏、为了教学、为了考试。也可能要同时转换三次角色: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作为普通读者,要在初读中不受干扰地独立阅读,读出己见,实现文本解读的个性化;作为教师的文本解读是为了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点,以此作为教学的终点;作为学生的文本解读则是一种换位阅读,借此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兴奋点和阅读难点,作为教学的起点。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台阶》为例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学类文本     
试题回放《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课标考试大纲》)将现代文阅读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并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必考内容,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这样的分类是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规定“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  相似文献   

7.
张洪安 《现代语文》2011,(11):157-158
江苏高考对“阅读”的考查,包括古代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又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部分。关于文章“思路”的考查,试将历年的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相关的内容表述作如下图示: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阅读了《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4年第12期专题《基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后,我对"文本解读"这个话题也做了一些思考。读后随感:文本解读是灵动与互动的心智行为。作为语言习得的重要交流载体,教师要重视元认知阅读方略的渗透,关注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目我评价与自我调适等解读;隹备行为,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整体阅读,超越识记、理解与应用层面,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非连续性文本作为重要的阅读内容,明确指出:"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部分省份也将非连续性文本的考试要求明确列入中考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上,有的在综合性学习中体现,有的在现代文阅读中体现。但是,反观日常教学,"几乎没有涉及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1。因此,本文将结合各地中考或模拟考  相似文献   

10.
像阅读章应当把握思路一样,学习《考试说明》也要把握思路:把握高考命题的思路。考试中心为什么每年都要公布《考试说明》呢?目的就是将命题思路展现出来,以帮助考生把握正确的复习应考方向。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考生,都应当认真解读《考试说明》。  相似文献   

11.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点应放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上,难点在探究上。这三项能力的检测应各有侧重:分析类试题,关注《考试说明》与试题的对应关系;鉴赏类试题,关注鉴赏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探究类试题,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注重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2.
一、考点聚焦《高考考试说明(语文科)》对诗歌考点的表述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下含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下面我们分要点对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语文《考试说明》与2 0 0 2年语文《考试说明》对比 ,稳中有变 ,着重能力考查 ,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现将 2 0 0 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和 2 0 0 2年语文《考试说明》作比较 ,探求复习备考的思路。大体上 ,2 0 0 3年《考试说明》的变化表现在四个方面 :增、删、换、调。一、增加的内容1.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的“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后加了“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文中重要句子”的后面又加了“的含义”。3.在现代文阅读的“分析综合”的“提取并筛选文中的信息”中删去了“提取” ,增加了…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本人认为落实中考复习实效性,复习教学中必须着眼五个环节,在"实"字上下工夫。 一、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中考考试命题说明》《中考考试命题说明》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的指导中考考试命题以及复习迎考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标准》在中考中的文本体现,是搞好复习迎考的基本依据。因此,解读与把握《中考命题说明》、了解考察内容与要求、明确复习目标是搞好中考复习的第一环节。教师在实施复习教学前,首先要钻研《中考考试命题说明》,整体把握考什么、怎么考。  相似文献   

15.
文学类文本阅读应检测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本文在分析2017年高考部分地区语文试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命题改进建议:关于分析综合能力的检测,《考试说明》应从文章学、文体学和写作学的原理出发,对阅读文学类文本的基本策略做出提示;关于鉴赏能力的检测,既要关注鉴赏的一致性,更要体现文学阅读的个性特点;关于探究能力的检测,拟定答案要符合原文旨意。  相似文献   

16.
试题在基础部分考查内容上遵循《考试说明》要求,既注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又注重语文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现代阅读侧重考查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作文题目回归传统,题目很新颖,很有诗意,审题没有设置障碍,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7.
黄竞 《广东教育》2009,(1):20-22
一、从2008年高考广东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应试的基本要求 以2005年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阅读兼具获取信息、启蒙思维、挖掘智慧的多元功能。本文认为有效实施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清楚认识阅读的本质和类型,文本解读的层次,文本先行解读的作用;解读尤须基于学情,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的五维目标结构来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文本知识到语言综合技能的转化,促使学习者的语言思维能力与心智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小凤 《英语教师》2023,(24):129-133+143
阐述文本解读的内涵和相关内容。分析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即文本解读模式化、浅表化、片面化。以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为例,探究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高其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一、文本解读误区透视文本是指包含丰富教育资源,可供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文本既包括语言文字构成的教科书、课外读物上的文章,也包括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文本解读是指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