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短讯     
2000年8月17—19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隆重召开了2000年第三届东北亚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讨会,来自日本、也门及国内北大、清华、北师大、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的专家及学者80余人会聚一堂,交流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新成果。我校物理系的梁法库、王晨阳、杨广武三位老师带去的演示实验论文及研制的教具颇受与会者好评,《液体电池安培实验改进》论文获一等奖,《发射气压记忆型水箭演示仪》、《示波法演示磁场分布》获二等奖。哈工大物理系主任姜铃珍教授、东北师大韩长明教授、日本物理教育学会副会长青野修教授、北京大学张…  相似文献   

2.
2007年我院获第二届贵州省高校社科成果奖4项,分别是:曾羽教授的《贵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研究》获研究报告类一等奖;张雪梅教授的《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获论文类二等奖;罗永常教授的《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吴永忠副教授的《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同获论文类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在《全国中学青年物理教师优 秀录像课大赛》活动中,我省咸阳市实验中 学杜丽萍(女)、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第二中 学高雅锦(女)分别荣获大赛高中组和初中 组二等奖,为我省争得了荣誉杜丽萍、高雅锦获全国二等奖@宏涛  相似文献   

4.
近日,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拟获奖名单公示,我校15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三项成果获一等奖,七项成果获二等奖,五项成果获三等奖。古籍所李修生教授的著作《全元文》、教育学院劳凯声教授的著作《变革社会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顾明远教授的著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分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近日,201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示结束。我校共获得7项奖励,其中丁德科教授的著作《渭北(铜川地区)方言研究》、王炳社教授的著作《隐喻艺术思维研究》获一等奖;蔡静波教授的著作《唐代小说研究》、曹强博士的论文《试论"花儿"的错误接受》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王德和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材料实验中心,116023) 王德和,男,1943年11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系,1996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国家级认证)常务副主任,材料系材料中心实验室主任,大连市甘井子区政协副主席. 王德和教授多年从事实验室工作,任材料实验室主任已经有20多年了,他在科学研究、测试分析、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开发利用、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王德和教授长期从事材料微观分析测试研究,解决了许多工程实际中的问题.90年代初,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华能营口电厂建设中,他负责对主厂房钢结构螺栓进行检测,发现这批由前苏联供货的螺栓有问题.在精确的检测结果面前,苏方同意赔偿400万元人民币,同时为施工节省经费近百万元.1997年夏,大连电视塔电梯井道发生火灾,他承担了主支承柱和钢梁的损坏状况的检测.在一些专家提出炸掉重建时,他凭检测报告,有把握的提出材料内部结构没有变化,做局部修复可以继续使用.这个结论为检修赢得了时间,节省了重建经费近5000万元. 王德和教授对技术精益求精,1983年实验室从日本引进了一台透射电镜,在他的精心维护下,16年后的精度竟不亚于出厂精度,做出了许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令厂方人员感到吃惊. 王德和教授十分热心教学工作,他积极倡导和组织为本科生开出<金属学开放设计性实验>,将多项实验融合成一个32学时的大实验,从取样、方案选择、处理、检测、分析,到写出4000~5000字的报告全由学生自行完成,这样的"大实验”相当于一个小科研,极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在干中学和开展研究的能力. 近3年来,他与其他教授合作,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电力公司、东北电力公司等科研项目5项,其中一项被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做了大量的分析测试并以优质服务受到好评.多年来,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6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12篇.由于他的高水平工作,学校破格将他由高级工程师晋升为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郝云忱供稿) 徐云高级工程师 (清华大学基本电工实验室,北京100084) 徐云,1950年5月生,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电工计量室主任,清华大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实验基地负责人之一.曾任清华大学电机系基本电工实验室副主任、主任、教研室副主任.<电路实验>课(独立设课)的课程负责人,长期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规划管理和实验技术开发,并致力于实验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实验水平,他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开发出多项高水平实验,如混沌电路演示装置,因为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是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现象之一,所以在混沌理论探索和应用探索中,电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改善实验教学环境,他设计制造出14种共400多件仪器和装置,自力更生的实现了实验仪器的数字化,如4位半交直流数字电压表和4位半直流数字电流表,8位数字频率计等,使70%以上的实验的实验组数扩大了一倍,这些自制仪器和装置的使用率达到80%以上,年均使用人时数达34650;自制仪器设备占更新仪器设备的90%,在建设一类课、创建一级实验室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94年和1996年,他分别获得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在2000年他又获得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在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上校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新清华>也曾分别刊载对他的专访及报导他建设实验室的事迹. 实验研究能力很强是他的特色,徐云博士长期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是电路与混沌.自1983年起就开始研究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独立构造了一个最简单的非线性电路模型(仅4个电路元件),研究表明:该电路模型能产生最丰富的和其它非线性现象,如经各种途径产生的混沌、倍周期分岔、周期迭加分岔、魔鬼阶梯分岔、Canard现象、随机共振现象.作为项目负责人曾得到有关混沌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航天基金资助.在<物理学报>、<电子学报>、<科学通报>、<清华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0多篇有关混沌研究的文章,并被包含SCI、EI在内的多家检索刊物收录;与他人合作出版<非线性电路及混沌>和<电学中的混沌>两本著作;有被其他作者在多家国内外核心刊物(IEEE.CAS,物理学报等)上引用的多篇文章.他学术兴趣广泛,对谐波分析与治理、无功补偿、电磁测量与仪表、电力电子学方面有浓厚的兴趣,他开发了无功补偿及谐波滤波器装置、高精度交流三相稳压电源、多路供电参数测试报警柜、锁相无调相位计、基于串行通信的主从式虚拟仪器等产品,并与他人合作著了<电力系统中的高次谐波>和<电工技术测量与实验>两本书. 徐云博士最向往的工作环境是实验室,最热爱的工作是实验.他认为:实验室是创新的海洋,出色的实验室应能满足所特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是孵化器,各种创意通过实验可将思想孵化成财富. (清华大学基本电工实验室吕庚供稿  相似文献   

7.
宋爱国     
<正>宋爱国,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主编《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传感器技术》两本国家规划教材,主持"传感器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200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和2017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学探讨》2009,(8):F0003-F0003
罗琬华,1996年起任《物理教学探讨》副主编物理学教授。长期担任大学基础物理教学工作,曾经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参与多项教改课题,主编和参编多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主讲的普通物理课程95年评为四川省首批重点课程,2002年重庆市首批重点课程。96年,2000年分获四川省和重庆市优教成果一等奖,2000年获国家优教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名师风采     
王玉凤 ,1944年11月生,满族。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三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大学本科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课六门;主编、参编了十本公开出版教材,发表了十余篇教学改革论文;主持、参加了国家和铁道部“面向21世纪物理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主持筹建了国内领先的“无损检测实验室”。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自1993年至今连续三届被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200…  相似文献   

10.
82年9月23日——25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对该校物理系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贺瑞灵主持研制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组合仪器》(光、电部分)进行了鉴定。这套组合仪器是81年9月所完成的力、热部分的继续。至此,《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组合仪器》全部研制成功。这次鉴定会通过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组合仪器》(光、电部分)可以完成90个电学实验、40个光学实验,不仅包括了现行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实验,而且绰绰有余。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高教系统首次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评奖揭晓,我校共有六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分获一、二、三等奖。外语系教授周志培等的《英语在中国的两面性》获论文一等奖;政教系副教授李之鉴的《陆九渊哲学思想研究》获专著二等奖,教育系教授许梦瀛的《论儒家教书育人的优秀传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初,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在《物理教学》上刊登了本年度朗威~DISLab教学应用优秀论文征集活动的启事[见《物理教学》2013(1):4]。经过近一年的征集和专家审定,现公布评选结果如下:一等奖,3篇,每篇获奖金3000元。(1)《实验教学优化模式浅析》,作者:赵永乐、渠雷雷(2)《DIS——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可靠保障》,作者:王肇铭马立国(3)《高中物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研究》,作者:竺春阳沈敬伟二等奖,5篇,每篇获奖金1000元。(1)《应用力传感器进行物体加速上浮失重的实验探  相似文献   

13.
我校六项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获奖日前国家教委做出决定,奖励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我校6项成果获奖:裴娣娜教授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获一等奖;何克抗教授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丛立新副教授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末,教育部组织评选了中国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大学荻奖成果数为3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6项。教育学院闵维方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荣获一等奖,陈学飞教授的《留学教育的成本与收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学效益研究》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虚拟仪器应用于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利用虚拟仪器做物理演示实验,可以节省记录数据、处理数据所用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另外,数据采集器在做可见度小、显示瞬间变化的物理实验时具有极大的优势,能定量验证并配合图线展示实验变化过程,是传统实验仪器无法实现的.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使高科技的虚拟仪器逐步进入各类学校.如美国 PASCO 公司的"科学工作室"(Science Workshop)、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简称 NI)的Lab VIEW 和 Lab Windows/CVI 系统等,但这些仪器价格昂贵,大大限制了虚拟仪器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推广.本文作者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自身配置的声卡作为数据采  相似文献   

16.
刘国跃教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5):F0002-F0002
刘国跃,男,1958年6月生,四川德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绵阳师范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会员,四川省物理学会理事,四川省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门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物理学会大专院校物理学分会委员,绵阳师范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负责人。刘国跃教授198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获教育学硕士;200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刘国跃教授长期从事物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先后担任《热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  相似文献   

17.
教师百花园     
《小学自然教学》2012,(9):F0002-F0002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国际实验学校副校长、科学老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浙江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嘉兴市及南湖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嘉兴市教改之星等荣誉称号,是南湖区首批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承担省、市、区公开课或讲座,撰写的20篇论文获全国、省、市一、二等奖,并发表于《实验教学与仪器》《科学课》等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学人风采     
陈延民教授陈延民教授(1964-),男,黑龙江虎林市人。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2004年8月晋升为教授。从事高校教学16年,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讲授《化工基础》、《精细化工》、《仪器分析》、《环境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等多门课程,现担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无机教研室主任,主要承担《无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波谱学》、《染整概论》等教学任务,其中《无机化学》于2005年获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曾主持福建省教育厅和泉州市科技局科研课题各一项,主要从事材料化学、配位化学和环…  相似文献   

19.
虚拟实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虚拟仪器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来构建虚拟实验室成为可能,网上实验已成为远程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网络虚拟实验室实现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忙、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的结合。虚拟仪器技术与认知模拟方法的结合也赋予虚拟实验室的智能化特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无顾虑地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不但为实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远程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技术支持,还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仪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上海《电视大学报》新闻报道《电大之家》获好新闻奖上海电视大学主办的《电视大学报》八五年八月十日第一版新闻报道《电大之家》(作者:潘汉杰、袁维龙),最近被上海市一九八五年度新闻评选委员会评为上海市八五年度好新闻作品,获二等奖。根据上海新闻评选委员会决定,对获奖作品,将编印成册,予以表彰。(通讯员.金兮敏)“送实验上门”值得借鉴烟台市电大根据电大教学的需要,自去年十二月开始,将实验仪器巡回送往各县电大,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受到学生热烈欢迎。他们称赞这是“送实验上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