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辉 《湖北档案》2005,(3):44-47
被誉为“蓝天上的火眼金晴”的人民解放军探照兵已经消失30年了,但它在我军战史上留下的赫赫战功,却让人难以忘记。在人民解放军防空军的序列中,探照兵的作用是夜间利用探照灯照射来犯的敌机,配合高炮部队对空射击,配合航空兵对空作战,也可直接将敌机照落。后来,由于我军防空武器发展,防空作战淘汰了探照灯.探照兵部队也由此撤销。  相似文献   

2.
自人类于上世纪初发明飞机后,飞机很快用于作战。中国的早期航空技术发展极为缓慢,然而,外国的作战飞机却不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着军事力量的发展,开始遭遇各种作战问题,包括防空问题。到了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军队开始动用作战飞机与我红军作战。红军在作战中,多次遭到国民党军队作战飞机的袭击,损失限大。红军由于缺乏防空能力,不得不进行夜间作战。  相似文献   

3.
1937年11月,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迁往重庆。日军为了威胁中国政府早日投降,不断派遣大批飞机对重庆进行大轰炸。国民政府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国民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防空部队,  相似文献   

4.
正1930年代初期,日本侵华日亟,日机在淞沪、长城等战役中狂轰滥炸,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面临空袭的威胁日益加剧。而中国空军及防空部队等军队防空(积极防空)力量羸弱,且民众防空意识薄弱,国民防空(消极防空)力量缺乏对空防护的组织和训练。为了应对日机轰炸的巨大威胁,国民政府及南京市当局构建防空组织,普及  相似文献   

5.
《航空档案》2009,(9):66-78
歼-6参军,捍卫领空 超音速歼-6飞机自1964年6月28日装备空军与海军航空兵部队起,逐步取代了在役的亚音速歼-5,进而成为部队的绝对主力。由于歼-6服役时正值国土防空战事繁忙阶段,性能明显优于歼-5的歼-6一登上国土防空的舞台,即创造了一些令国人兴奋的战绩。  相似文献   

6.
济南军区某防空旅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铁军部队,同时也是"土记者"锻炼成长的摇篮。重视新闻报道工作是该旅的光荣传统,尽管旅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部队关心新闻报道工作和帮助报道人员成长进步的传统一直没有变,全旅新闻报道工作始终开展得红红火火,成绩突出,连年被军区、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7.
部队工作,大都是经常性工作。作为一名军事记者,近年来,我一直把采写部队经常性工作报道当作重点努力的方向,所刊登的稿件,三分之二来自于基层部队生活。我结合自己采写经常性工作的报道体会,谈几点具体感受。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间,我似乎十分怀念已经离开十年的消防部队。我带着我在消防部队写的第一部反映消防部队生活的长篇小说《都市火魂》,到各消防中队去,请他们在我这本书上签名并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看着我和年轻的消防指战员的合影照片,我又情不自禁翻出了上海市消防总队第一期16mm电影放映员培训班结业留影,回忆的思索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9.
苗苗 《档案天地》2010,(4):11-15
我是在北影大院里长大的。因为我父亲是1941年的老八路.他是在1949年北平解放后。跟部队一起来到了这座城市。进京以后,那会儿好像什么都是要军管似的。就是需要派部队的人去代表管理某个单位。我父亲就是去了北影厂.当时他们好像有4个人吧,其中还有谢铁俪老师。当时他们其实很不愿意离开部队.像我爸爸那会儿在部队担任连长.他非常喜欢部队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西藏这13天,我真没待够……”2000年10月中旬,当我从西藏返回部队时,常跟同事亲朋发出如此感叹。当时,适逢丈夫部队在西藏驻训,我便带着女儿利用国庆假期走进西藏。名为探亲,实为魂牵梦萦的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地方党委机关报的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收到部队通讯员寄来的稿件。部队通讯员由于训练有素,要求严格,来稿质量总的来说是高的。部队通讯员的来稿,为我报增了色、添了彩。但从部队通讯员的来稿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个别的来稿不注意保密。出于对部队建设的关心,现就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写出来,请部队通讯员在向新闻媒体投稿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4月20日上午,95174部队新闻骨干集训,我走上讲台,给他们讲了一堂课。两周前,科长告诉我,兄弟部队举办新闻培训班,想请我去讲讲新闻写作。当时我挺高兴,没想到竟然有人请到我这个小士官头上,若这一课讲得好,没准我就成了"易中天"!但怎么把这堂课  相似文献   

13.
“北川老乡,我们来了”5月13日,我随驻滇某集团军首批赴四川北川抗震救灾的部队来到灾区时,救灾部队打出的这一标语,让我双眼一热。  相似文献   

14.
安东鸭绿江桥,是中朝铁路和公路的联结点,扼中朝主要交通的咽喉.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是沟通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运输补给的纽带,是美国侵朝空军实施空袭的重点目标.因此,安东鸭绿江桥的军事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从1950年8月27日美国空军第一次侵袭安东鸭绿江桥开始,就揭开了安东防空部队反轰炸对空战斗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部向第二炮兵成立40周年献礼的作品,电视剧《石破天惊》真实地向观众展现了导弹工程兵部队的火热生活,展现了围绕我导弹工程兵某师承建的“世纪龙”工程一系列复杂的反间谍斗争。在国家战略格局的大背景下,作品凸显了我战略导弹部队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凸显了我导弹工程兵部队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无论在故事结构、人物塑造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其中,多处催人泪下,为军内外广大观众认识了解导弹工程兵这支特殊部队提供了一部生动的范本。  相似文献   

16.
为更加深入地开展“走转改”活动,从今年初开始。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经过认真研究.开设了“夜新闻”专栏,发动编辑记者深入基层部队,探寻发生在夜间的军事新闻信息。栏目自开办以来.刊发了大量平时难得一见的具有夜间特色的军事新闻.令人眼前一亮.被广大读者称为“别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一位来自广东的新战士的母亲握着武警成都市支队副支队长杨国昌的手满脸笑容地说“:警营是我儿子的另外一个家,把儿子送到这样的部队,咱当家长的放心!”事情还得从头说起。那一天,是武警成都市支队迎来最后一批新战士的日子,广东籍新战士李展前脚刚到都江堰新训基地三四天,他妈妈张玉群后脚就跟到部队。原来李展家在广东沿海地带,父亲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家庭富裕。李展不仅带了5000余元现金来到部队,而且还带了一本4万元的存折,还有一些烟和食物等,用他父亲的话说,是让他到部队跟班长和干部搞好关系的,免得“受苦”。怕儿子受不了苦的妈妈干…  相似文献   

18.
徐飞 《新闻窗》2012,(5):124-124
部队新闻宣传工作是宣扬部队建设成果,提升部队良好形象,促进内外和谐的有力载体与重要平台。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部队新闻宣传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新闻资源。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好基层部队新闻宣传工作呢?本人结合实践工作体会,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基层部队的新闻干事,战友们看我每年都在各类报刊发好多稿件都非常地羡慕,于是他们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写好新闻、搞报道怎样入门等一些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要有吃苦精神。作为搞报道的人,不肯吃苦是写不出新闻的。有的同志会想,我也吃了不少苦,也研究了很多书籍,怎么还写不出像样的稿子呢?我认为可能是他吃苦的精神还不够。2003年夏天,我为了及时地报道基地在导调演习采用无底案的导调新方式,连夜写了篇《某训练基地导调部队演习无底案》这篇消息,由于夏天蚊子多不能开窗户,在办公室整整熬了半夜,回宿舍时发现身上长…  相似文献   

20.
凌翔 《航空档案》2005,(1):21-24
2004年11月4日,关注中国军队发展的世界各国报刊都刊出了这样一则消息,中国舰载机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舰载机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标志着我舰载机部队已成为可以全天候出来的“海空猎手”、“潜艇克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