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变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变更已知条件或结论,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本文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出“变”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高三的物理教学需要学生多角度深刻理解问题,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现象中探索“变”的规律,从而夯实基础、提高思维能力。笔者通过自主变式探究教学,以母题为本,通过学生自主变式探究,用变式推向纵深,从而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目标高远、内容丰厚、实践充分、活动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变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变更已知条件或结论,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本文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出"变"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王维珍 《高中生》2014,(30):32-33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第85页例  相似文献   

5.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并总结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深刻、广阔、发散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真正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谢国换 《学周刊C版》2010,(8):130-131
教学变式教学是通过变更教学概念的非本质特征来暴露问题本质特征的教学方法.利用变式教学.能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考,从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本文将阐述数学变式教学具有的一些现代教育理论思想.以及在新课程下实施变式教学对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教学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必须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建构,故而教师不能只是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索研究,让学生亲历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求“变”的规律.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王举秀  王怀学 《高中生》2012,(10):18-20
变式教学是认识问题本质、提高解题训练效果的较好途径之一,而条件变式则是变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存解题时,我们可以针对某一题目的条件进行合理变化。从而得到一组变式题,通过埘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索和研究,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既可以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这样做既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义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变换条件的主要技巧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9.
数学变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有关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及课本上的习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增强其应变能力,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数学素质,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真正把对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数学变式教学从一些方面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活动为例,谈如何利用变式教学使学生形成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10.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创设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使概念或本质不变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是大有益处的。下面本人从几种类型课中的变式教学和对在变式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知识点繁多、变化无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如何抓住问题中的“变”与“不变”的规律,以“不变”来应“万变”,直达数学问题的本质,使学生从数学题海中跳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物理习题变式探究教学就是借鉴科学发明的思想方法和物理问题的编拟方法,对物理习题作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变式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搭配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变换、层层递进的变式学习、符号化的呈现形式和数学模型的逐步构建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思维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凸显有序、全面的思维,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朱叶青 《师道》2009,(10):41-41
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是指对例习题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多方面的演变探究,使一道题变成一类题,又由一类题变成多类题,让学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重新认识。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合理的变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探求“不变”的规律,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收敛思维就是思维主体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组织,使之明确无误地指向一个(或一种)选择.多题归一实际上就是收敛思维.在无边高考数学解析几何复习过程中,对于“形异质同”的问题,教师需要深刻地挖掘其本质,以本质为核心统领这些问题,跳出题海,来到“变式”的岸,才能让学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时立于不败之地.变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从变化多端的“形”,抓住不变的“质”呢?本文就基于收敛思维的的变式教学结合高考数学解析几何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谈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王维珍 《高中生》2014,(10):32-33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一、类比变式,提升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能力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许多数学概念概括性比较强,学生理解非常困难;有些知识包含了隐性内容,仅仅依靠老师的情景创设和知识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全面理解数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数学变式教学主要作用于学生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构建活动经验系统。教师要立足数学本质开展变式教学,可以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提出相关的数学概念、原理与方法,抓住新旧知识、新旧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在“变”和“不变”中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入;可以采取多元表征、动态呈现、“道”“术”合一、整体设计和审辩式教学等手段,丰富和发展变式教学,从而构建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加强变式教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变武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变换直观材料或事物呈现的形式,使教学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得到变异,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在"变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例题的变式教学最为普遍,通过构建有价值的变武探索研究,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有日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使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本文结合自己一线教学实践.从变图形、变条件和结论、变解法三个方面来浅谈通过给例题"变脸",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变式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改变题目呈现的形式、变换题目中的条件、更改问题的答案,更多的是通过“变”来引导学生思维的多角度转变,以此引导学生以不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来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分析“变”的本质,剖析“变”的目的,吃透“变”的价值,最终提升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