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何谓“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就是祖国语言教育,我以为。为此,我曾写了一篇《“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的文章(刊发于《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2.
每次手捧着《江苏教育研究》这本杂志,关于我和《江苏教育研究》的一段段难忘经历与情缘便历历在目,让我难以抑制自己,感动之情,不吐不快!我很爱看《江苏教育研究》,“卷首语”的精致,“科研札记”的真实,“本期关注”的前沿,“教海探航”的大气,常让我回味不已,反复阅读。特别是上面的“随笔短论”与“师说心语”(现已改名为“讲述”),作为一线教师我一下子对它情有独钟。我清楚地记得,我的文章第一次刊登在杂志上时的情景。那是一篇几百字的短文,叫《不妨坐坐学生的小板凳》,当时颇感意外,我没想到我的小文居然也能登上大雅之堂。虽只是一…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爱看各类教育、教学报刊。在全国众多的刊物中,我最喜欢的是《陕西教育》。今年我又订了《陕西教育》。我认为她好在以下几个方面: 栏目新颖,富有特色。贵刊最吸引我的栏目有“教改与探索”、“班主任一得”、“素质教育百家谈”、“小学教教学研究”、“复式教学”、“师生  相似文献   

4.
我与《黑龙江教育》同龄,已届“耳顺”之年“。人生苦短”,活了60岁,我只干了一件大事:教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我在教育生涯中与《黑龙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我进德修业的益友良师。1978年,我在《黑龙江教育》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当时,我教毕业班语文,教书之余,喜欢写点“教学反思”之类的随笔。文章写好后我总想寄给《黑龙江教育》,但由于自卑感作祟,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后来,不知从哪儿来的那么一股勇气,我把一篇题为《从“千钧一发”谈起》的杂感,半夜塞到邮箱里。说实在的,稿子寄出后,我想肯定是石沉大海了。谁料,不久我竟收…  相似文献   

5.
一“、文翁杯“”我看《教育文汇》”征文2007年是《教育文汇》全新改版的第五个年头。为全面总结改版以来的成败得失,真正实现创建品牌期刊的第一阶段目标《,教育文汇》决定从即日起至2007年12月1日止与舒城师范学校联合举办“‘文翁杯’我看《教育文汇》征文”活动。征文可以  相似文献   

6.
一、“文翁杯”“我看《教育文汇》”征文2007年是《教育文汇》全新改版的第五个年头。为全面总结改版以来的成败得失,真正实现创建品牌期刊的第一阶段目标,《教育文汇》决定从即日起至2007年12月1日止与舒城师范学校联合举办“‘文翁杯’我看《教育文汇》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7.
初为人师时曾读过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但看完后只记住一些故事情节,没有太深的印象。最近因为讲授选自《爱的教育》中的《小抄写员》一课,我再次拿起这本书,一边读,一边感到震撼。书中有这样一个很小的片段:新学期“我”去上学,在学校门口碰见去年教“我”的老师,她对“我”说:“喂,安利柯,以后我们就不在一起了!”走到一楼休息室的门口,另外一位以前的老师又跟“我”打招呼:“安利柯!今年你到二楼去了。以后,我再也看不到你从这里走过了!”说完,她很难过地看着“我”的脸。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被师生之间真诚的依恋所感动。这里的师生关…  相似文献   

8.
看到贵刊的“纪念《黑龙江教育》创刊60周年征文启事”时,我内心激动不已,因为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的每一次进步都与《黑龙江教育》息息相关。回想几年来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我从心底里想说一声谢谢。2001年,我订阅了《黑龙江教育》(教育文选版),从此《黑龙江教育》便成了我了解新课程,认识新课改的窗口,时刻指引着我努力的方向。我与贵刊的故事要从一节课说起。我为了参加赛课活动,精心设计了“用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一课,然后向教研员请教。结果“学生自立探究例题”、“合作交流两种算法的异同”两部分内容通过了,可“…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江苏教育》(小学教育)的老读者,多少年来与《江苏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对《江苏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可以说从“老相识”变成了“真相知”。由于对它的钟爱,我从学校的办公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为全校一百五十多名教师每人订了一份《江苏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河南省第二届少代会上,作为一名辅导员代表,结识了《河南教育》派驻会议的编辑同志,一见如故,十分投机。交谈中,编辑同志向我约稿,没想到,从此我便与《河南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我在《河南教育》1992年第8期上发表《探索榜样教育的新形式》算起,作为一名读者和撰稿人,我和《河南教育》已经相伴走过了11个春秋。我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少先队活动设计”“辅导员沙龙”和“班队工作新探”栏目中,基本上都是应约而写的“命题作文”,偶尔也有应急之作。例如,1996年3月,编辑部打来电话,说在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当新千年到来大家讨论“如何开创语文教育新纪元”的时候,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语文学科需要强化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但切莫弱化文章教育。   1980年,总结建国 30年语文教育的三大教训 (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文学课、语言课 ),我曾著文《呼吁开展文章学的研究》 (《安阳师专学报》创刊号 )。 1993年,针对“语言学、文艺学在语文教育中长期平分天下”的旧格局,我主编了《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一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出版 ),宣示“文章学是指导语文教育的主干理论”。 1998年,我正式提出《一语 (语言 )双文 (文章、文学 )论》 …  相似文献   

12.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我与《湖南教育》的文章。我最初产生作文欲望,是因为读了邮政报亭《书虫》杂志一篇标题为《辛勤耕耘四十载桃李芬芳遍天下》的《编后小语》:“一位老专家订了多年《书虫》。今年,杂志征订,夫人问老专家‘,你身体羸弱,需要经常吃补品。如今杂志价值上调,我们只能在两者中择其一,吃补品还是订杂志?’最终,老专家选择了吃补品而放弃了订《书虫》。”掩卷而思,心头别有一番滋味。专家如此,遑论吾辈?而我更寒碜“,财政预算”里压根就没有补品此项。然而,我还是坚持订阅《湖南教育》。记得我曾为《湖南教育》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而兴高采烈;毋庸讳言,我亦为《湖南教育》的价格不胜唏嘘。一介书生总是与“穷”字粘在一起,中国的读书人太清贫了。使你老是在吃饭与读书之间作尴尬的选择。但不管怎样,我终究是选择了《湖南教育》,从不迟疑。这固然是坚信遮掩在神州大地上的“读书无用论”的阴霾终将消失殆尽,但更有对那些常年不辞劳苦耕耘在《湖南教育》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编辑的崇高敬意和景仰。依笔者浅陋阅历,了解到在当今书刊市场,严重充斥着“性色裸”的污浊,一些文人墨客终因耐不住清寒,丧失道德底线,从事违背做学问准则的黑市勾当。难怪美国一家出版商...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字早在甲骨文中已多次出现,古义指教化。如《尚书·舜典》上说的:“敬敷五教”。“育”字的古义是培植、抚养,如《诗经·小雅·蓼莪》上说的:“长我育我”。但“教”与“育”这两字在春秋以前尚  相似文献   

14.
千里之遥来相会,一月不见心意乱。 自从我开始教书生涯,《陕西教育》就闯入我的生活,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陕西教育》,我爱你新颖的面容、健康的身躯、充实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我爱你“评论” 的精悍,“改革谈”切中实际,“教学随笔”的诙谐,“教学纵谈”的实用,“教师心里话”的真情流露,“人物专访”的真实感人。“学人恋情”如一缕缕春风飘进我的心田,使清苦的我感到周身洋溢着一片温暖,“质疑与探幽”的点滴经验,  相似文献   

15.
我与《上海教育》结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语文学习》编辑部组织的“中青年语文教师沙龙”在大同中学举行第二次研讨活动,我作了“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发言。此后就匆匆退场了,准备回校上拓展课。一个诚恳的年轻人追了出来,说:“李老师,您刚才的发言有没有底稿?能不能给我一份?我是上海教育杂志社的。”说着,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文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应该说,在工作期间,自从知道  相似文献   

17.
在非对话的语境中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字记载历史,是中国史学传统的一种特殊笔法。《史记》和《春秋》都有不少这样的“我”字。对《史记》这类“我”字作穷尽性检查,并与《春秋》的“我”字比较,可以了解《史记》这类“我”字的特点以及与《春秋》的“我”字用法的分别。  相似文献   

18.
李新 《上海教育》2006,(9A):30-30
我与《上海教育》结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 《语学习》编辑部组织的“中青年语教师沙龙”在大同中学举行第二次研讨活动,我作了“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发言。此后就匆匆退场了,准备回校上拓展课。一个诚恳的年轻人追了出来,说:“李老师,您刚才的发言有没有底稿?能不能给我一份?我是上海教育杂志社的。”说着,他就递上了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湖北教育》创刊60周年,为此,我编辑部举行了“我与湖北教育”征文评奖活动,以期与湖北省乃至全国《湖北教育》的忠实读者一起回味与《湖北教育》风雨同舟的点点滴滴,共同展望教育事业美好的明天。从本期起,我刊将开辟新栏目“‘我与湖北教育’征文选登”,择优刊登读者征文。  相似文献   

20.
陆常波 《教书育人》2009,(12):28-30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主题,是一个人正常的、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