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之海     
小时候,听着它,我手舞足蹈;七八岁,听着它,我摇头晃脑;现在,听着它,我享乐其中。它,短暂而又深长,朴素而又华丽,悠长而又上口。它,就是诗。诗,是自然美的代名词,海上明月是诗,大漠孤烟是诗,春夏秋冬是诗……诗,是艺术美的代名词,旋律是诗,色彩是诗,线条是诗……诗,是人生美的代名词,青春是诗,理想是  相似文献   

2.
诗一定要飞翔起来,流畅是诗,形象生动是诗,凝炼是诗,优美朦胧是诗,诗是画,诗是音乐和歌声。散文是一种中间文体,是一种很复杂的,或者说内容十分丰富的文体,散文要写出一种色彩,要写出一种飘香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诗是什么? 诗是一杯香茗,诗是一坛尘封的老酒,诗是一曲旷野的天籁之音,诗是诗人栖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诗教思想是一种艺术,是陶行知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的诗是真之诗,善之诗,美之诗,爱之诗。陶行知诗教思想就是寓教于诗,用诗阐发教育之美,用诗来教育、引导人们过真善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诗歌中只有哲理诗而无哲学诗的说法,事实上,哲学诗是哲理诗的精华,有必要将哲学诗从哲理诗中独立出来,将诗歌引向对最高价值的追求。表达普通的生活道理而又抽象化、带有思辨性的诗即是哲理诗;而建立在彻底的哲学基础上、具有明确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诗歌则为哲学诗。哲学诗的精神是形而上的,哲理诗的精神则是形而下的。哲理诗的意义是局部的、有限的;哲学诗的意义是整体的、无限的。中国古代哲理诗发达,但哲学诗极为不发达。哲学诗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现代哲学诗的创作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终极精神形态。必须重视哲学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柏拉图的文艺本质观是摹仿说,其实柏拉图明确地把诗分为两类:摹仿的诗和灵感的诗。他从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功用、文艺的接受角度三方面肯定灵感诗,否定摹仿诗。因此他把诗和艺术分开,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是灵感诗,它是诗人代神立言的产物,具有神性;艺术是摹仿,有人工的痕迹,因此诗高于艺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魅力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人生如诗的追求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寻,课堂教学如诗则是充满诗情的成功教育。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素以脚踏实地著称,却是奉行诗情教育的最为虔诚的教师。诗是最激情的,课堂教学也应是师生激情燃烧的神圣殿堂;诗是含蓄的,课堂教学的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潜移默化:诗是和谐的,集音韵美、  相似文献   

8.
改诗是诗人提高诗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毛泽东的诗词同样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诗要用形象思维,改诗应重视加强字词的形象性,以形象的语词表达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是绘画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综合体.诗的绘画性即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诗的抒情性即诗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诗的音乐性即诗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格律化上.毛泽东的改诗充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特点,说明诗歌修辞应重视语象的可视性、语意的抒情性和语音的音乐性.学习毛泽东的改诗,不仅可以提高诗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修辞水平.  相似文献   

9.
儒家是最重视诗与诗教的学派。儒家认为诗的本质是"言志"的,将诗作为歌咏王道政治的载体;同时认为诗有多重功能,在多重功能中,更强调诗的伦理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周流溪译诗语言精练、流畅、音乐性强。他对译诗有许多经验总结。周流溪认为,译诗是一种“再创造”,译诗须态度严肃认真,译诗须与研究相结合,译诗须善于把握标准。周流溪的译诗理论与实践对翻译工作者,尤其是对译诗者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珂 《红领巾》2004,(1):65-70
电子网络传播是人类诗歌由口头传播到纸质书面传播后的第二次大飞跃,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诗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的改变,使诗的视觉形式、诗的游戏功能、诗的视觉思维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网络诗与纸质诗在诗的形态、功能、写作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创作的思维方式上都有较大差异.网络诗呈现出诗是可以“制作“的、诗的传播及接受方式是互动的、读者是“能动的参与制造者“等特点.目前内地的网络诗还停留在与文本诗没有太多区别的低级阶段,只是基本实现了网络诗的发行功能,其创作功能受到忽视,即只是通过网络来“传播“诗,没有借助网络的优势来“呈现文学创造的新经验“,来“制作“诗,几乎没有名诗人进行超文本的写作实验.此外,网络诗还出现了一定的自由化倾向,色情诗在网络诗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因此,有必要“净化“网络诗,提倡诗歌精品上网,同时还要加强网络诗的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现存的2800多首梅尧臣诗和800多首欧阳修诗中,梅欧分别有42首和30首戏谑诗.梅欧前后期戏谑诗各自显示以诗为戏的特点,具有浓郁的人文化气息.梅欧戏谑诗有其独特的诗学价值:一是"诙嘲笑谑"与娱乐功能的充分体现,二是以生活为诗的重要呈现,三是对儒家"游于艺"思想的实践,四是戏谑诗的游戏性就是一种游戏哲学.  相似文献   

13.
中外学者之所以共认译诗之所以难,主要在于诗歌独立的文体特征;如果对于诗歌没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到位的译诗是不可能出现的。“以诗译诗”作为一种新的译诗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一个“诗”是指对本我民族里诗之共识;后一个“诗”,是指所译对象的美质与美形。只有当两个“诗”相生相融的时候,绝佳的译诗也就产生了。在当代中国文学翻译界,如果有一批译者能够长期践行“以诗译诗”,则是中国诗坛之幸,世界诗坛之幸!  相似文献   

14.
诗形是诗的重要文体标志,是诗体的主要成分。好的诗形不仅自身具备诗美,还能帮助诗人更好地表情达意,增加诗美。新诗的形体美是新诗重要的文体特征,在20世纪前半期受到新诗人的一定重视。但是在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在当代,由于新诗的历史,特别是形体建设及唯美写作的历史没有发生断裂,又受到西方诗歌重视诗的形体的观念甚至具象诗的影响,台湾比大陆更重视诗形建设。大陆的网络诗歌没有像台湾那样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创作,只是基本实现了网络诗的发行功能。大陆诗形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诗人学者既不承认新诗应该有诗体,更不承认新诗应该有诗形。  相似文献   

15.
“诗”是什么?在汉语中,诗写作“诗”。而54年前,诗写作“蒋”,这更接近于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意识到,汉字的“诗”,是一切有关诗歌的理解中,我们惟一可见的诗的面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诗中所用本事鹊鸠出发,通过对诗中所存在的叙事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本诗的诗旨。并得出这样几个结论:同情男子,新婚礼赞,弃妇诗,赞颂德化,赞美人之天性。无论此诗主旨是什么,我们都认为这是一首好诗,是古代先民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诗与偈的关系,人们历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偈是诗,有人认为不是诗,也有人认为部分是诗。唐代僧人拾得曰:"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子细。"[1]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偈颂的文体属性就有争议了。《四库提要·全唐诗》  相似文献   

18.
"诗"字的后起并不代表"诗"这种文体的后起。在"诗"字出现之前,已存在"诗"。由"诗"之文体到"诗"字的出现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经历颇长的时间。对"诗"的把握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诗"字出现之前"诗"文体的存在状况,且称为"诗Ⅰ";二是"诗"字出现之后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的状况,为"诗Ⅱ"。"诗言志"说的提出虽然当以"诗"字出现为前提,但"诗言志"之观念显然早于"诗"字出现。"诗Ⅰ"阶段的"诗"大都伴随祭祀仪式,是一定祭仪的产物,其中的"志"主要呈现公共的、群体性的特质。当然,早期的"诗"确实存在个体性、私人化情感,不过这种个体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为群体的性质。随着"诗"字的出现,不仅促使"诗Ⅱ"阶段的到来,也使"诗言志"的内涵发生新的变化。"诗"字的出现是与《诗经》联系在一起的,"诗Ⅱ"阶段的"诗言志"主要体现为献诗陈志、赋诗言志、教诗明志、作诗言志,它们与《诗经》紧密相关。当然,"诗言志"还存在其他一些说法。整体言之,"诗言志"的内涵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不同时期的"诗"有着不同的"志"。  相似文献   

19.
该文总揽微型诗,陈述了微型诗的来龙去脉,论述了微型诗的概念、意义与价值.提出微型诗是应时代转轨需要而诞生的诗体,是新诗走出困境的有益探索与有效实验,是生命力旺盛的一朵诗葩.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讽谕诗大多作于元和初他被授予翰林学士和被任为左拾遗的时期,主要作品为《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讽谕诗不仅是诗的奏章,也是诗的呐喊、诗的鞭笞,是诗人冒死以诗的形式为民请命。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后世诗人关心政治和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