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入侵,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在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万里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图谋的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的史诗中,最壮丽的篇章莫过于红军长征了。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三支主力红军都先后离开原来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一带进行战略转移。仅中央红军即第一方面军,开动着每个人的两只脚,就行程25000里,横越11个省,粉碎几十万敌军的尾追堵截,战胜无数个艰难险阻,翻越2700多里终年积雪的大雪山,走过600多里人迹罕至的水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25军会师,结束了长征。  相似文献   

3.
长征,是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在纪念长征70周年的日子里,城区三十一校举行了很特别的“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这次活动集长征  相似文献   

4.
1934年10月,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行程两万五千里,纵横驰骋十几个省,征服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长征,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转战十一省,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历经艰险,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实现与红二、四方面军大会师,建立起新的革命大本营,在中国革命史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历史记录。60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凝炼成光荣的革命传统,为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源。什么是长征精神?至今尚无确定的概括。作为一部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谱就的壮丽史,长征精神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例如,不怕流血牲牺的兢业精神、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豪迈壮志、矢志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央红军长征开端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作为长征开始的标志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前的红军突围转移是“西征”而不是长征,“西征”和长征无论是在战略方向、实际领导还是在其评价和结果上都根本不同。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长征胜利的起点。因此,黎平会议才是红军长征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正>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遭遇空前危机的急迫形势下,为了保存革命火种而进行的战略大转移。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历程。毛泽东长征诗词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热情洋溢地  相似文献   

8.
自新中国成立后 ,只要涉及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写的都是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出发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师。1936年10月 ,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也就是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中央红军转战十余省 ,行程二万五千里 ,其中有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06,(Z1)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到达甘肃会宁,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卫农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胜利会师60周年。那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与地点究竟在何时、何地呢?现行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必修)第20页;“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第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辞海》(1989年版)第98页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上注释说:“1936年10月,红军第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闻名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就其内容来说,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长征,是指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到陕北的战略大转移,这是为广大的人们所熟悉的.广义的长征,除了红一方面军之外,还包括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但至今介绍的还不多.若干史书中对长征的记述,既着重反映了红一方面军的战斗历程,又真实记载了其它各路红军的英勇奋斗,这是正确的.长征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对这个意义如何表述,我发现不少书和讲义都是引  相似文献   

12.
苏区研究     
<正>主持人语: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苏区反"围剿"失败后作出的被动回应。长征作为一次战略大转移,中共中央在出发前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比如中央红军长征前,中央派出了红六军团前往江西、湖南、贵州等地探路,开始了红六军团突围西征。井冈山大学陈钢教授的《红六军团突围西征的历史定位》研究了红六军团西征所遭遇到的困难和从中体现出来的红军革命精神。红军长征由红一、二、四方面军组成。长期以来,学术界重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对其他红军长征研究不够。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董振平教授的《红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月,中央根据地的工农红军开始长征.长征是被迫的,这已为人们所公认.然而,这被迫开始的长征是否有其明确的目的?目的何在?最后目的是否实现了?是如何实现的?笔者试图根据历史现象,阐释上述问题,以求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获得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过去有人把毛泽东同志《长征》诗中最后一句“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解释为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这是不妥的。我们知道《长征》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写成的。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即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同志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指引下,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雩都等地出发,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第十五军团会合。1935年11月第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3月攻占贵州盘县,6月到达甘孜地区,同1936年2月南下又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中,有一页最壮丽的篇章,那就是红军的万里长征。1934年10月、1935年3月和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第二方面军,分别从各自的根据地出发,跨越十多个省份,行程数万里,“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①,历时二年多,于1936年10月,全部胜利地到达目的地。长征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动人心魄、最伟大的壮举,在中国人民中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伟大的长征开始于极其危机的环境下。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以后,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势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保存力量,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又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将中央红军全歼的更加残酷的斗争,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  相似文献   

16.
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长征落脚点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革命根据地之所以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它在政治、军事、干部、地理等方面具备了红军落脚的条件。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对全国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2003年第4期课文背景知识· 在义教九年小学语文课中 ,讲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的文章可真不少 ,如《飞夺泸定桥》(第十册第15课)、《倔强的小红军》(第八册第16课)等。那么 ,你知道“长征”一词是怎么来的吗?“长征”一词的确切含义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的战略大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 ,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 ,长征两万五千里 ,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抗日根据地。但是把这次大转移统一称为“长征” ,却有一个历史“长征”一词的由来过程。1934年10月 ,中央…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所有参加过红军长征和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的老战士、老同志,向当年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各革命根据地人民,致以诚挚…  相似文献   

19.
陈毅于1942年3月8日在《给罗生特同志的信》中谈起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写道:“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我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我们在敌人重兵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历史正是这样。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下了由项英任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继续领导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当时留在江西根据地的有红二十四师和一些独立团、营,加上政权机关人员和伤病员共约3万多人。在中央分局的领导下,一方面要同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清剿”作斗争,另一方面还要克服革命队伍内部“左”倾错误的影响,又要同叛徒作斗争,斗争异常艰苦复杂。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革命形势异常危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继续革命的事业,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创建了许多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创建和领导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最主要的根据地。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共苏区中央局所在地。在1933年1月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区域和红军的指挥中枢。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的:“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正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所处的重要地位,它的存在对各根据地的斗争是一个巨大的支持和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