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聪明的维维思维活跃,老师提问时他总是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或是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提出一连串新问题,可是知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对此,班里的两位老师有不同看法──大李老师认为,维维可贵的本知欲应予以鼓励一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孩子多动脑筋,此时不必过多强调举手这个形式。这种活跃的气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小张老师却不赞成,她认为对维维的肯定会强化这种不守纪律的行为,与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常规培养是相悼的。她主张弱化维维的影响,把全体幼儿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师的提问上来。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并处理这件事呢?举手和回答…  相似文献   

2.
聪明的维维思维活跃,老师提问时他总是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或是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提出一连串新问题,可是却不爱举手发言。对此,班里的两位老师有不同看法——大李老师认为,维维可贵的求知欲应予以鼓励,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孩子多动脑筋,此时不必过多强调举手这个形式。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下,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小张老师却不赞成,她认为对维维的肯定会强化这种不守纪律的行为,与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常规培养是相悖的。她主张弱化维维的影响,把全体幼儿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师的提问上来。您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并处理这件事呢?来稿请在…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要求我们“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就是说,教师在活动中不能只重视少数幼儿的参与和表现;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和表现。大李老师和小张老师在对待维维的问题上各有可取之处,但也各有不足之处。大李老师的可取之处在于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不足之处是只注意促进维维的思维能力发展,忽略其常规培养,久而久之,容易使维维产生特殊心理,使大多数幼儿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多数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张老师的可取之处在于能注意吸引全体幼儿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不足之处是主张弱化维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像维维这样既聪明又热衷于回答老师提问的孩子,几乎每个班都有那么一两个。大李老师和小张老师的困惑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无疑。大李老师的观点很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对于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和可贵的学习积极性应予以鼓励。做老师的,最怕带不出好学生、聪明学生,面对像维维这样聪明而又主动的孩子,老师的第一反应大都是欣喜和赏识。而由于幼儿期自我中心化思维的片面性和自我中心性等特点,维维以及大多数幼儿往往都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遇事总是片面地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嗯,老师这个问题我知道答案”“老师,我有个问…  相似文献   

5.
大李老师和小张老师的做法都有可取之处,又都存在不足。积极回答问题是一种学习习惯,举手是一种行为习惯,在维维身上反映出来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是在发挥维维的发言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举手发言的习惯。首先要注意幼儿年龄特点,对不同年龄班有不同要求。小班幼儿刚入园,环境陌生,举止拘束,为了培养胆量,允许不举手发青;中班幼儿已懂得一些常现,要逐步培养举手发言;大班幼儿对举手发言应该已成习惯,这有利于幼小衔接。第二要注意场合。在课堂上要做到举手发言,如在科学发现室和室外大自然时,可允许…  相似文献   

6.
现在,不少地区的农村社队都办起了幼儿园(班),但它们往往偏重于教孩子识字而不注意组织孩子进行活动。这样下去势必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根据农村的特点组织好幼儿的室内外活动,把幼儿园办成真正的儿童乐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家长和教师认为,上课教识字,才叫教育孩子;而组织幼儿活动,就是让孩子随便玩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学前期儿童还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表现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力不够稳定,平时对各种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好发问,爱模仿,爱动。正是在活动中,幼儿的体力和智慧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学前教育就应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类不同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儿童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诸方面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在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贯穿于一日生活中,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对外界的看法。而进入小学后,是正规的分科教学,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在幼儿园,老师认为机灵、能力强的孩子到了小学常被老师认为是调皮、捣乱、不遵守纪律、不听话的学生。六、七岁的孩子对这种突然的变化是很难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网页,它的首页写着这么一句话:“儿童的情感更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倾听孩子的心语。”这句话给我很深的感触,特别是其所说的“倾听孩子的心语”。   在教育实际中,我们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老师的所言,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表达。其实,老师倾听孩子表达,对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以及促进孩子的口语发展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讨论其对幼儿口语发展的影响。   语言是一种服务于交际目的的特殊符号。儿童获得语言后,就能用…  相似文献   

9.
余红 《今日教育》2007,(7):25-26
在许多家庭中,孩子拥有许多玩具,可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则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为人父母者认为孩子还太小,不认识汉字,不可能进行阅读,也就没有必要浪费钱财购买图书。由于人们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普遍存在误解,或教育措施不得当,往往错过了许多教育良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迟甚至阻碍了儿童阅读能力的获得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陶冶性格的熔炉”。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注意选编教材,改革教法,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社会化。现分述如下: 一、用优美歌曲来强化热爱集体的感情过去小班老师习惯用《我上幼儿园》这首歌作为对刚入园的孩子进行常规教育的材料。但我们发现到有的孩子是一边擦泪一边唱的。因为孩子还不理解爸爸妈妈上班与他上幼儿园的关系,歌词中提起  相似文献   

11.
有的孩子对老师的批评不服气,为自己申辩,老师便认为孩子犟嘴、不听话,加以指责;有的孩子百依百顺,无论老师说什么从不申辩,老师便认为这样的孩子听话,给予表扬。殊不知,这种认识和做法,不仅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影响幼儿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所谓申辩,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对受人指责的事)申述理由,加以辩解”。显然,申辩能力是一种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培养和发展这种能力,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第一、申辩能力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要掌握语言这一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行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工作规程》这一规定也充分表明了美育是对幼儿实施全面教育整个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缺少这一个环节,教育就成为残缺的教育。然而,在幼儿园教育中,美育工作却存在很大的偏差。在大多数老师当中,或认为爱美是人的天性,不必进行教育;或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唱唱、跳跳、说说、画画。而在具体的艺术活动(音乐、美术、文学)中,往往重在表现,轻视感受,更不懂得把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然而,在教育实践中要很好地处理幼儿的兴趣问题绝非易事,孩子的兴趣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怎么办?一、满足好奇,尊重与保护幼儿的兴趣孩子的特点是好奇敏感、善于幻想,遇到什么事物,喜欢刨根问底。有的老师和家长,不喜欢孩子“多嘴”,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你不妨像大禹治水那样进行疏导,而不要像他父亲那样进行堵塞。老师和家长要注重孩子的发问,鼓励发问,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正确引导,千万不要挫伤了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对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要积极学习,同孩子一起去探索正确的答…  相似文献   

14.
认真对待不爱举手的孩子幼儿园中常可以见到,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平时伶牙俐齿、活泼好动的幼儿便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着急地站起来等你发现他;而平时言语不多、性格较内向的孩子总是缩在一边,充当旁观者。老师为了使每个孩子得到发展,有时也叫不举手的幼儿发言,而经...  相似文献   

15.
幼儿进入大班以后,有不少幼儿家长认为孩子的玩耍、游戏纯粹是浪费时间,只有读书、写字才是学习。我认为这是家长认识上的一个问题,他们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必须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这一点还不是十分了解。他们或许不明白,游戏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游...  相似文献   

16.
张小永 《山东教育》2004,(23):66-67
在幼儿期,凡是幼儿生存、生活的地方,都是对幼儿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也是教育幼儿的地方,而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因此,幼儿园教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幼儿教育,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庭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幼儿园进行的,家  相似文献   

17.
谦让与抢座     
星期一,晶晶的妈妈对郑老师说起了周日的“遭遇”。妈妈带晶晶外出郊游,回来乘坐的公共汽车很挤,晶晶也很疲惫,正好有人下车空出了位子,晶晶刚要坐下,忽然旁边冲过来一位阿姨,把晶晶挤到一边自己坐下了。面对孩子困惑而委屈的眼神,妈妈不知道是该坚持一贯的谦让教育,还是该教会孩子抢座,以免吃亏。您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并处理这件事呢?以善意的谎言减小负面影响景艳(广东广州空军机关幼儿园)带着“谦让与抢座”这个问题,笔者对所教的中班35名幼儿和52名家长(有的父母同为调查对象)作了小小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甘波 《基础教育论坛》2015,(Z1):108-109
任何家长,不管其素质高低,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农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有时有些家长显得手足无措,或者当看到孩子遇到困难或调皮捣蛋时方式简单粗暴,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农村幼儿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人格放在首位,这才是孩子将来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  相似文献   

19.
幼儿对周围的自然环境,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对于来自孩子的各种问题,老师通常的做法是马上给予答复。这样,虽然满足了孩子一时的好奇心,使他能获得一些粗浅的知识,但由于他问你答,孩子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样的答案,孩子往往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转瞬就忘了。因此,这种“瞬答法”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我们认为,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妨采用“静一静、看一看、想一想”的方法,就是先不要急于告诉他答案,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孩子静下来自己去看、去想、去得  相似文献   

20.
《学前教育》2008,(3):32-33
在大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中,为了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提高幼儿兴趣,王老师精心“包装”了活动,设置抢答环节,让幼儿按规则自由抢答问题,并代表小组得分,若猜错,可由其他组幼儿抢答。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抢答”的形式,回答同题很积极,但也有幼儿还没弄明白问题就抢答。活动后,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参与积极、勇于表达,兴趣很高;也有不少教师认为,孩子把太多精力放在了抢答、得分上,少了对音乐的专注,带班教师过于注重“包装”而忽略了幼儿应获得的“关键经验”,是“假兴趣”。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您对活动“包装”怎么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