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是传统人本主义哲学与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交融的产物。“人本主义”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确立是和“健康第一”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相一致的,不仅强调了健康的生物学基础,也强调了学校体育的人文精神。这也正是“以人为本”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确立的根本所在。本文主要探讨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上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取向,教学模式构建以及教学评价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瑞华  刘玉 《体育学刊》2008,15(5):70-71
学生体育竞赛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参与,在运动中实现"育人夺标",而竞技体育的冲击导致学生体育竞赛偏离轨道.从学校教育、媒体传播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3方面探讨我国学校体育竞赛回归其本来面目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 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或育体为本,这种主张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所赞同的。但个别同志认为学校体育以育人为本,并借此批评以育体为本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认为以育体为本是片面的。在笔者看来,学校体育以育体为本跟以育人为本没有矛盾。以育体为本反映了学校体育的特有属性。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育体,就体现不出学校体育的特性。实际上等于忽略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体育,偏离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目的。辩证地看,育体是育人的一部分,二者不可对立。以育体为本,是不是就不要在学校体育中向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呢?当然不是,体育教学不是单纯的健身知识技能教学,体育课也不是单纯  相似文献   

4.
<正> 什么是体育的真义?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字来理解。一个是“体”字,指的是人体、身体;一个是“育”字,指的是养育、培育。以“体”为对象,以“育”为内容,以“培养人”为目的。这就是体育的真义。为此目的而进行的身体活动与教育就是真义体育。真义体育是具有教育属性的体育。英国的门诺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走改革的路。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等文件中,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体育教育思想的变革。体育教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探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认为: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明确学校体育各学段的体育目标和内容,强调其连续性和衔接性,形成一体化体系;重构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源 《体育教学》2006,(1):56-56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与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以“增进学生体质、传授‘三基’、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为主的学校体育目标相比,在观念上是一个突破,对于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创新意义。但是,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对于学校体育促进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无论是理论依据,还是实施策略,都缺乏研究。从基本概念到具体的操作手段、评价标准,都亟待研究和论证。例如,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的基本概念,社会性发展、社会化、品德与个性等等,尚有待界定。再如,社会适应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可操作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与学校教育其他学科相比,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哪些特点,效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学校体育学术领域,研究则刚刚开始,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研究的滞后导致了体育教学实践的困惑和一线体育教师的无所适从。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从本期开始,专门设立“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专栏”,围绕“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个专题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进行专门讨论的空间,搭建一个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一线体育教师及学校主管领导都可以参与的交流、研讨平台。本栏目专门聘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吴键博士担任栏目的主持人,负责专题论文的组稿,引导不同观点的争鸣,组织教学实践的设计,并且对相关论点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8.
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著名教授siedentop所创立的运动教育模式在美国、英国、新西兰、土耳其、日本、德国等国家得到较为普遍推广。那么,运动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运动教育模式对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改革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和值得思考之处?我们认为:运动教育模式对实现学校体育课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校体育教学的学习指导形态-“小集团学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一、什么是“小集团学习”(注) 日本的学校体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战前的身体教育转向作为培养“全人”的教育的一环.此后,随着美、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先后进入脱产业社会以及“生涯体育”的蓬勃发展,日本的学校体育又转变为“与生涯体育相结合的体育”,即现在被称之为“快乐体育”的体育。这种变化,使得日本的学校体育在理论上,目标上,教学内容上及教学形态(或教学方法)上也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在教学形态方面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小集团学习”的产生和发展. 关于“小集团学习”的概念,《日本新修体育大辞典》中是如下规定的:“小集团学习是把学习指导着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跨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改革,要实现“术道融合”育人的目标,并需专业教师、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三方联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存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性不足,思政育人价值彰显不充分;课堂教学思政融入生本性乏力,思政融入与育人方式亟待改善;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支撑性不够,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有待提升;课程思政评价生成性缺失,思政效果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现实困境。提出:遵循“产出导向”理念,构建可达成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倡导“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环节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胥建成 《中华武术》2022,(11):74-75
2019年12月27日,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体育中考成绩提高至100分,本次体育中考改革史无前例地把体育放在和语、数、英三大主科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学校体育工作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其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真正做到通过学校体育来带动全民提升身体素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育人思想。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体育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本身就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体育教学的教育性,也是受学校教育的目标与体育教学自身的任务所决定的。当前,研究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规律,突出体育教学的教育性,是学校教育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政治思想教教的通知”精神的重要措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体育课的德育功能,运用教育的手段,研究和做好“育人”工作,把“育人”设在教学的第一位。一、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即使在中等师范学校,也由于狭隘地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为了强身健体,提高学生运动技能,而未能充分发挥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整体系统中的广泛作用。学校体育应该全面挖掘和发挥其多重育人功能,与“德、智、美、劳”等教育方式通力协作,共同完成育人任务,正是在这种教育观念的诱导下,近几年来,我们在中师体育工作中作了一些有益尝试。一、强化体育意识,贯彻体育教育中师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师资力量奇缺,尽管在中师招生中有“体育达标合格证”的硬件要求,实际上多流于形式和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针…  相似文献   

14.
“提高我国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是当前体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实施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者责任之一,就在于正确地确定目标和系统地实施目标。作为一个校长,应怎样科学地组织和实施体育目标管理呢?1 观念,不断更新“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德育是灵魂,智育是关键,体育是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新城区通济坊小学,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公办小学。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育人为根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现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FGBO11517课题学校,市级文明校园。2002年8月,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课程结构和资源开发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学校。以体育为突破口,带动了学校整体改革,学校在“探究素质教育深刻内涵、创建校园体育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基础工程 ,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根本 ,随着跨世纪的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实施 ,它将对高校体育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一、完善体育教育目的21世纪将是中国学校体育产生深刻变革的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的学校体育的发展 ,应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树立新的体育观念。学校体育在确定其目的任务时 ,必须满足教育与体育两大系统的需要。学校体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整体教育的有机部分 ,学校体育要为“育人”的总目标服务。2.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挥体育的多功能作…  相似文献   

17.
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育人为根本,以育体为己任,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有的同志对学校体育的教育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把“育体”片面地理解为“培养身体”或“增强体质”,这就把学校体育混同于群众体育了。其实,“育体”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它不仅包含对学生进行直接的身体培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包含对学生进行有关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尽管完成得并不理想,但自1952年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带有倾向性的一种做法,就是把传授运动技能看成是体育课的主要任务,忽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学期初在我院八五级师专学生中作了一次调查,关于什么是“体育”一词,大部分回答不知道,没有一个能回答清楚体育的概念是什么,甚至有的回答:“体育就是打球、跑步、玩玩而已”;有的人认为学校有没有体育无所谓,这些认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些学生都已上了十几年的体育课,但是体育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处还不清楚。试想,一个不能正确认识体育,不懂得如何养生健身的学生,怎能真正地上好体育课,科学地指导自我锻炼呢?因此,体育教学不能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寻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和发展方向,以期丰富学校体育基础理论。研究认为:学校体育具有"二重性",其本质功能是体育与教育二者的统一,即"健身育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未能充分体现其本质功能,不同程度上存在束缚学校体育发展的局限性;新时代"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学校体育新目标,指明了"健身育人"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教育的著作中曾指出:“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决定的。”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必须要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德育、智育等发展的同时,体育的发展也不可缺少。那么,在学校教育中,体育究竟应占什么位置?它在学校教育中有什么作用?切实弄清这个问题,对我们认识教改中的学校体育并在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