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该论文的上篇,作者在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和认识论进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应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不应是主观主义,而应是主客观统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和哲学基础,在进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应是“主导一主体相结合”;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不应是主观主义,而应是主客观相统一。与此同时, 作者对于当前“是否还应将建构主义作为指导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一热点问题,作了客观而冷静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该论文的上篇,作者在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和认识论进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应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不应是主观主义,而应是主客观统一。在下篇中,作者就“是否应将建构主义作为指导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一当前教育界争议颇多的焦点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指出:针对我国的现状,今后一段时间内,适当提倡建构主义还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但是必须注意,应该倡导建立在“主客观统一”认识论和“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型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在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和认识论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应“主导—主体相结合”;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不应是主观主义的,而应主客观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杜威与以皮亚杰、维果斯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者,不仅在哲学和心理学上,而且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认识论哲学和心理学基础方面差异性更大。实用主义和机能主义分别是杜威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和心理学基础,而建构主义创立了主观建构论和建构心理学。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包括"做中学"和"以儿童为中心"等原则和教学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阮志孝在《现代远距离教育研究》2006第3期撰文认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所谓传统教学强调的是“教”而不是“学”,忽略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因而得不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建构主义就是要把教育对“教”的过程的关注,更多地转移到对“学”的过程的研究上来,这就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区别于所谓传统教育理论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有助于人们产生知识和洞察力。然而,它的传授、散播和发展是不会自动进行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1.学习数学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它不应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一个主体主动的建构过程;2.这个建构过程依赖于认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必须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同时,数学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3.主体的建构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它强调数学观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对中国教育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其实,建构主义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思想,17世纪以来,康德、培根等人的哲学思想,已经较多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赫尔巴特的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也是基于建构主义的范畴。[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相似文献   

9.
“模块教学”即在教学中打通文章间的壁垒,重组教学点,以自主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教学,该教学方式正是基于对建构主义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倡导通过个人建构来理解世界,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笔者结合一堂研读课为例谈建构主义理论之于“模块教学”实践的引领。一、话题导读,自主建构的基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国外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改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是以建构主义为主要理论指导的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其主要的改革原则包括:学习者中心原则、参与性原则、过程与目标统一的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等.提出了教师教育的教学本身应是建构主义的等等教育教学主张.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地分析建构主义的哲学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 ,其观点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哲学根源。本文按照历史的顺序 ,分析了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及其哲学根源 ,以求从哲学的高度进一步了解其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因为目前 ,建构主义的“以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建构为核心”的学习观 ,还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论思想 ,已逐渐渗透到与教育有关的各个学科领域。这对我国探索“以培养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理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着丰厚思想渊源的建构主义理论流派众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激进的建构主义、认知的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出发,在对建构主义理论述评的基础上,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将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主体角色、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我们以有益启示,并分析、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对科学教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建构主义在教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在教育思想上进一步强调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 ,在科学教育上指出了科学知识学习的困难性。但激进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根本上有悖于科学理性 ,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科学学习的困难性夸大为科学知识不可传授 ,这给教育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混乱。在我国进行科学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在应用建构主义原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 ,应注意防止激进的建构主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桂春 《教育科学》2004,20(6):25-27
国内外学者在对建构主义及其教学思想的探究过程中,对其提出了各种赞赏或批评的意见,其中也存在着某种误解。建构主义对于认识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观建构性质的突出强调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只有既关注个体自我的主观建构又重视社会互动的合作建构,才有可能消解自身的激进性或偏激性,从而成为经得起检验的、具有“生存力”的认识论或学习论。  相似文献   

15.
袁书卷 《文教资料》2008,(6):99-100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其知识观、学习现和教学观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师教育方面,建构主义思想及其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专业化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以及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师教育与建构主义的有机融合将对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激进建构主义和温和建构主义维度分析建构主义在认识论上的特征,接着分析了几种主要学习理论的认识论特点,指出从认识论角度看,建构主义是一种既不同于主观主义也不同于客观主义的第三种认识论,是一种介于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之间的认识论。最后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衡阳  刘晓武  王旭东 《成人教育》2011,(10):111-112
基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反思,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构建“自我教育”、“协同学习”等教育模式,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师教育方面,建构主义思想及其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专业化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以及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师教育与建构主义的有机融合将对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鑫 《学语文》2012,(4):73-73
教育实践一直受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建构主义对于教育实践有着革命性的影响。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正如何克抗所言:“在众多教育理论中。只有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讨、自主发现,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与抛锚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研究中的一场革命,人们在接受建构主义的思想并努力将之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产生困惑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具体实现缺少了解,而CTGV开发的抛锚式教学的相关内容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产生困惑的原因之二是目前国内介绍建构主义的某些相关献在表述建构主义思想及其具体教学方法的时候存在着一些观点层次混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澄清会有助于人们对建构主义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