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事新闻报道不到两月,军报就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件《“送礼”别样情》,真是喜出望外。我的体会是情到深处自成篇。当兵第一年,我遇到了一位好首长──某部副参谋长程晓军,他军政素质过硬在团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对士兵的关心体贴更令我终生难忘。这个线索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了很年时间。一日,我突然想,何不从同他接触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由此谈谈一个士兵眼里的部队领导呢?想到此,我便写成《“送礼”别样倩》一稿,针对《生活与修养》版的“多味人生”寄了出去。我的第一篇是在一片“上稿难”声中发出的,对此我开始也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先进模范人物写得可信可亲?栾月敏的文章讲了一条深刻的体会———情到深处始无华。您想写出感人至深的人物通讯吗?请也尝试在以情动人上下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铁道报》文学副刊《绿街》上,常年活跃着一支200多人的通讯员队伍,使《绿街》生机勃勃。该报副刊坚持业余时间办业余事情,八年的时间里利用元旦不休息。在最冷天气带领通讯员深入最艰苦的基层小站,利用双休日召开文学创作笔会等等,完成了“冬有采访小分队,夏有文学创作笔会,一年四季有征文”三项活动循环的大量工作,培育了一支生活根底厚实、创作毅力顽强、品格作风扎实的优秀通讯员队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把副刊办成了通讯员的精神家园,以一个情宇集结了这支队伍,从世事的浮躁中纯净着这支队伍,正是因为这些大量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和努力,才把通讯员吸引到这块阵地上来。办好报纸文学副刊是新闻工作者的愿望和探讨已久的问题,《哈尔滨铁道报》文学副刊《绿街》的做法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下面编发的这篇稿件,反映了谈报文学副刊工作的一个生活画面。——编者  相似文献   

4.
新闻作品中要不要流露记个人感情,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新闻不是学,记不应该为见证了重大事件激动,产生参与的错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闻同样是人学,客观描述不足以表达出感情,也不能满足读感情上的需要。特别是人物通讯,适当的议论、抒情会使作品更精彩、抓人。  相似文献   

5.
当你对一个人用情太深的时候,会对这个人产生感情上的依恋。自己的快乐源泉也都是来自于对方。而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往往不能自主。我们需要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自于我们创造自身的快乐和幸福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2009年10月16日是我国新闻界巨子范长江诞辰一百周年.纵观范长江同志一生的新闻实践活动,"深入"二字是最好的诠释.他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行动践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践行了深入新闻源泉的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8.
苦与乐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一位老编辑,在他们的內部书讯上发表了一篇谈编辑甘苦的短文:《苦与乐》。文章写得不错,有体会,有味道。建议贵刊转载。  相似文献   

9.
苦中有乐     
在我的业余新闻摄影生涯中,投入精力最多,时间跨度最长,影响最大目体验最深的是镜头中那些曾普通通、甚至被人遗忘的小人物。我用手中的相机探索他们平凡而独特的世界,备尝艰辛,也深深体味到——  相似文献   

10.
苦中有乐     
说起来真是好笑!我这个打字员,经常给机关的同志抄抄材料、打印稿子什么的,居然也受到了“感染”,迷上了“爬格子”这事)[。朝哪儿付时间掌握新闻写作知识?白天要打字,晚上还要加班打。一切能够利用来学习、写作的时间,我都没有放弃。上下班的路上;排队打饭的间隙,不加班的中午和晚上,都是我学习、构思的时机。一年四季没有睡过午觉,每天晚上时针不指向12点不敢睡眠,有时熬个通宵。为此,我被查铺的干部误会过,以为我睡觉忘了熄灯。尽管我们单位处在繁华的都市,可为了学习、写作,对市区究竟有多繁华,一直没去“考证”,以…  相似文献   

11.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好象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的生命毕竟是十分短暂的,如何才能将先人的知识化为己有,在科学尚未发展到能全部保存前人的头脑和技术的今天,书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最好桥梁。书,不仅教人成长,而且给人力量。不是吗?一本《红楼梦》曾使多少人看到了中国封建礼  相似文献   

12.
从业十载苦亦乐寻梦几度幻也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是我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第十年。十年,只是人生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与从业几十年的图书馆前辈相比不足乐道,可它在我的生命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生本没有几个十年,何况又是从而立到不惑这个精力最充沛、最应该有所作为的十年呢?我把这个十年献给了图书馆事业,献给了我似幻却真的理想之梦。十年过去了,新的十年在向我招手,我不禁要回首凝眸,捡拾几行自己走过的蹒蹒跚跚、深深浅浅的脚印,咀嚼一番从心中翻涌而过的酸甜苦辣。 1990年,我由一名中型企业的行政干部,成为一名图书馆员。第一次走进书库,好象走进似…  相似文献   

13.
“天上的神明和星辰,地上的鲜花和儿童”,关于孩子,,永远是我们这个世界最能打动人心的美好话题。近期,由当代文坛六位名家以“服犊情深”为主题撰写、江苏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月丛书”,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中国出版界第一套‘亲子’教育丛书”。“新月丛书”共六木,分别为赵丽宏《天堂就在你身边》、肖复兴《日子的回忆》、陈村《杨家有女》、斯好《手房子》、周佩红《亲密关系》、陆星儿《因为我爱你》。六位作家根据十几年中为人父母的亲身感受,以各具个性的文字叙述了自己与孩子进行交流并抚育他们成长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4.
张弛 《今传媒》2003,(5):93-94
时下的人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爱打牌的,有爱聊天的,有爱爬山的,有爱钓鱼的,有爱跳舞唱歌的,有爱养花育草的。我老爸却对报刊情有独钟,大部分业余时间是啃书品报,或趴在桌子上读读写写。看着年过半百的老爸时常伏案苦读疾书的背影,我既有几分敬佩,又多几分好奇,不禁问他:爸,你平时工作已够忙活的了,业余时间为什么不像别人一样好好清闲清闲?老爸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这叫审读。  相似文献   

15.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相似文献   

16.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9月10日,《河南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反映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的武警河南总队正阳县中队班长黄保成同志英雄事迹的长篇通讯《永留丹心在人间》。如今,回想起来,采写的紧张情景犹历历在目…… 8月11日上午,黄保成在抗洪中为抢救战友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到武警河南总队,总队立即派出由政治部副主任王辉带领的工作组到正阳慰问烈士亲属,调查英雄事迹,笔者当即随工作组一同前往。12日上午,烈日炎炎。黄保成烈士追悼会在正阳县简朴的殡仪馆举行,自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各界群众达3000余人。由于正阳县没有火化场,在送往汝南县火化的途中,等待在县城街道两旁的数万名群众默默挥泪为英雄遗体送行。正阳县县长郭丛宾说,黄保成同志追悼会的规格之高和规模之大在正阳县有史以来是第一次。 当天下午,笔者冒着38摄氏度的高温,踏着水后泥泞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察看了黄保成同志的牺牲现场,与被救的养猪场场长乔兴国等5名职工进行了座谈采访。乔场长哭泣着说:“早知道是这样,宁肯让我们死,也不能让小黄牺牲。”养猪场对岸的王洼村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赶来说:“多么好的孩子啊,我要能替他死就好了”。两个小时后,笔者在泪水中与群众告别。13日,我们在正阳县人行、县公安局、看守所和正阳县中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跨过而立之年的女农民通讯员。从1986年起至今,从事新闻写作.已经历了8个春秋,爬格子品尝了酸甜苦辣味,闯出了一条业余写作的路子。这8年,使我从一个农村女知识青年,成长为大众日报优秀通讯员。这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有三条:作为基层通讯员,要搞好新闻报道工作,一是靠领导支持关怀,二是靠老师帮助指导,三是靠自己勤学苦练。我出生在济南市东郊历城区王舍人镇梁王村一个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夜班编辑默默无闻,为人‘做嫁妆’。有人说,编报岗位是个无名无利的‘苦差使’。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未免失之偏颇。编报部,是报纸出版的‘总装车间’。在一定意义上说,编报的工  相似文献   

20.
大凡报道员都知道 ,搞新闻这一行辛苦 ,白天要忙着采访 ,晚上要收集整理材料 ,写稿 ,还要挤时间读书看报 ,分析研究报纸的动态 ,就连躺在床上还要想着如何谋篇布局 ,有时连作梦都在写稿。工作时间拼命干 ,休息时间连轴转 ,别人休息我加班 ,辛苦不说 ,但还有比辛苦更令人难受的事 ,那就是稿子写了不少 ,却只见耕耘 ,不见收获 ,心里那个急和那个难受只有当过报道员的才知道其中的滋味。要是遇上热心人问一句 ,最近咋不见你写稿 ,心里更是有苦难辩。稿子写了无数篇 ,不见发表 ,虽说自己吃苦受罪从不言苦说累 ,但稿子见不了报 ,便觉得委屈 ,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